《续一切经音义》所引《左传》及《春秋经传集解》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mengxi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续一切经音义》是辽国僧人希麟为增补《慧琳音义》一百卷而著的,所注佛经从《开元释教录》以后至《续开元释教录》共二百二十六卷,均为《慧琳音义》著成时尚未翻译完成的佛经。其体例完全继承《慧琳音义》,除注音释义外,也大量征引经史与其他古籍中的例句。本文将就其中引用《左传》原文及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的条目进行考释。《左传》原文以今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参照,《春秋经传集解》以阮本“十三经注疏”为参照。
  关键词:《续一切经音义》;《希麟音义》;《左传》;《春秋经传集解》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3
  一、《续一切经音义》简介
  《续一切经音义》又称《希麟音义》,作于辽圣宗时期,约完成于宋太宗雍熙年间。是辽国燕京崇仁寺僧人希麟为增补唐中期长安西明寺僧人慧琳所著《一切经音义》而作。所注佛经从《开元释教录》以后至《续开元释教录》,共二百二十六卷,补《慧琳音义》所未备。体例则全仿《慧琳音义》,释文先音后义,一般先引字书、韵书,标明反切,注释字义,然后征引经史与其他古籍中的例句,以为佐证。
  《一切经音义》系列均从佛经中选取词语,引征大量古代文献加以注解。书中注音的大量反切,是研究汉语音韵学的重要资料,书中收罗的丰富词汇及解释,为训诂学和词汇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另外,在该系列征引的大量古籍中,还存在许多佚书,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希麟音义》于辽道宗时传入高丽,再由高丽传入日本。明朝时,中国国内已无此书。大概于1745年,由日本狮谷白莲社翻刻单行本,此本大致保存了《希麟音义》原貌。后清光绪初年(公元1880年),中国学者杨守敬赴日,发现了该日本刊本。后该本被多次翻印,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正续一切经音义》即依据狮谷白莲社本影印。
  二、《续一切经音义》所引《左传》内容考释
  《左传》是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汉时称为《春秋左氏传》。该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全面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对后世的文学著作和史学著作都有很深的影响。
  该书文学艺术性极强,较之《春秋》,叙事写人都更为生动形象,文本中大量出现当时常用的词句,为传统训诂学提供了丰富的引证材料。《希麟音义》所引《左传》原文条目共19条,重复者有4条,另有一条是由郭璞所注《尔雅》中引用。这些引文条目多数是通过词语用例来引证词义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与原文一致的
  1.顦顇:《左传》作蕉萃,萎也。(卷二·顦顇)
  《左传》从艸作蕉萃。(卷八·顦顇)
  出处:《左传·成公九年》,原文:无弃蕉萃。(引逸《诗》,《诗》原文字形不详)
  2.茅:郭注(《尔雅》)引《左传》云:前茅虑无也。(卷六·茅荐)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3.乏:《左传》云:反正为乏也。(卷九·匱乏)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
  (二)与原文有异的
  1.聋:《左传》云:耳不听五音之和谓之聋。杜预云:聋,暗也。(卷一·聋痖)
  《左传》云:耳不听五音之和谓之聋。杜注云:聋,暗也。(卷八·聋痖)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集解·宣公十四年》,原文:聾,闇也。
  2.鐆:《左传》云:风驾出鐆。杜注云:取火具也。(卷一·作鐆)
  出处:《左传·文公十年》,原文:命夙驾载燧。
  《集解·文公十年》,原文:燧,取火者。
  3.殒:《左传》:星殒如雨是也。(卷三·殒灭)
  《左传》云:星殒如雨。或作陨、磒二形,亦通也。(卷五·令殒)
  出处:《左传·庄公七年》,原文:星陨如雨。
  4.舞:《左传》云:舞者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卷八·舞蹈)
  出处:《左传·隐公五年》,原文: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5.筐:《春秋传》曰:筐筥绮釜之器也。(卷八·筐箕)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原文:筐筥锜釜之器。
  6.鸖:《左传》:卫懿公好鸖,有乘轩鸖。(卷九·白鸖)
  出处:《左传·闵公二年》,原文: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7.欧:《左传》云:伏弢欧血是也。(卷十·欧哕)
  出处:《左传·哀公二年》,原文:吾伏弢呕血。
  (三)未见于原文的:
  1.缚:《左传》云:缚,谓卷物也。(卷五·作缚)
  考:“缚”字在《左传》原文中共出现十次,未见“缚,谓卷物也”之表述。
  《左传·昭公四年》有“缚一如瑱”,《集解》为该句作注曰:缚,卷也。
  按:本条疑将《集解》内容误记为《左传》原文内容,且有增衍。
  2.铎:《左传》:金铃铁舌振武也。以木为舌,振於文教也。(卷五·铃铎)
  《左传》:金铃木舌,振於文教也。又云:上军尉铎遏寇也。(卷七·铃铎)
  考:“铎”字在《左传》原文中共出现十三次,未见“金铃铁舌振武也。以木为舌,振於文教也”“ 金铃木舌,振於文教也”之表述。
  “上军尉铎遏寇”於今本《左传》作“铎遏寇为上军尉”。“铎遏寇”为人名,与“铃铎”之“铎”意义有别。
  《集解》中,《襄公十四年》引《尚书》“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句下注有“木铎,木舌金铃”,与《希麟音义》引文相关,但表述差别过大,应并非引文出处。   《周礼注疏·卷三》注《天官》有“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铎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舌,则曰‘金铎’也。”与《希麟音义》引文文意相符,疑为出处。
  按:本条疑将《周礼注疏》中的内容误记为《左传》原文内容,且属意引,即与《周礼
  注疏》原文文意相近,表述有异。
  3.沮:《左传》云:沮亦坏也。(卷七·沮坏)
  考:“沮”字在《左传》原文中共出现五次,未见“沮亦坏也”之表述。
  《左传·庄公十一年》有“大崩曰败绩”,《集解》注该句曰“师徒桡败,若沮岸崩山,丧其功绩,故曰败绩”,其中有“沮”字,后陆氏《经典释文》又注之曰“沮训坏也”,应为此条引文出处。
  按:本条疑将《经典释文》中的内容误记为《左传》原文内容,且有异文。
  4.胀:《左传》:痛也。(卷八·腹胀)
  考:“胀”字未见于《左传》原文。
  《集解》中亦未见“胀(张),痛也”之表述。
  《玉篇·肉部》释“胀”字有“胀,痛也”。
  按:本条疑将《玉篇》内容误记为《左传》原文内容。
  三、《续一切经音义》所引《春秋经传集解》内容考释
  《春秋经传集解》又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左氏传杜氏集解》、《左氏春秋集解》、《春秋左传集解》。本文简称其为《集解》。
  《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原与《春秋》分别单行。晋杜预参照诸家之说,汇集了大量秦汉训诂,并出己意,作《集解》。始将经传合编,是《左传》现存最早的古注,同时也是唐代以后《左传》一书的官方权注本,后列入阮本《十三经注疏》。
  《希麟音义》引《集解》条目共23条,重复者有6条,另有3条同时引用《左传》原文,且有误引者。这些引文条目多数是通过杜注中对词语的训释来注释词义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与原文一致的
  (1)出处无误
  1.羸:杜预注《左传》云:弱也。(卷一·尪羸)
  杜注《左传》云:羸,弱也。(卷二·羸瘦)
  杜注《左传》云:弱也。(卷五·能羸)
  出处《集解·桓公六年》
  2.优:杜注《左传》云:调戏也。(卷一·俳优)
  出处《集解·襄公六年》
  3.瞢:杜注《左传》云:闷也。(卷一·登瞢)
  出处《集解·襄公十四年》
  4.擐:杜注《左传》曰:擐,贯也。(卷三·擐甲)
  出处:《集解·成公二年》
  5.谤:杜注《左传》云:谤,诅也。(卷六·诽谤)
  出处《集解·昭公二十七年》
  6.谤:杜注《左传》云:谤,毁也。(卷十·谤讟)
  出处《集解·昭公四年》
  (2)出处有误
  1.擐:杜注《左传》云:擐甲执兵是也。(卷一·擐甲)
  《左传》云:擐,贯也。(卷八·擐甲)
  考:《左传》原文《成公二年》有“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而未见“擐,贯也”之表述。
  《集解成公二年》为“擐甲”句作注有“擐,贯也”。
  结论:上述两条出处均有误,应互相调换。
  (二)与原文有异的
  1.偻:杜注《左传》云:偻,伛也,背曲也。(卷一·偻者)
  出处:《集解·昭公四年》,原文:上偻,肩伛。
  《集解·昭公七年》,原文:伛共于偻。
  《集解·哀公十四年》,原文:肩背偻。
  2.砥:杜注《左传》云:砥,平也。(卷一·砥掌)
  出处:《集解·昭公十三年》,原文:厎,致也。
  《集解·昭公二十六年》,原文:厎,至也。
  《集解·昭公三十年》,原文:厎,致也。
  按:《说文·厂部》:厎或从石。
  《说文解字注》:厎之引伸之义为致也、至也、平也。
  3.竦(悚):杜注《左传》云:悚,惧也。(卷一·竦慄)
  杜注《左传》云:悚,惧也。(卷十·悚慴)
  出处:《集解·襄公四年》,原文:耸,惧也。
  《集解·昭公六年》,原文:耸,惧也。
  《集解·昭公十九年》,原文:耸,惧也。
  按:《正义》曰:《释诂》云:“竦,惧也。”竦与耸音义同。
  4.惯:杜注《左传》云:惯亦习也。(卷一·惯习)
  出处:《集解·宣公六年》,原文:贯,犹习也。
  《集解·襄公三十一年》,原文:貫,习也。
  《集解·昭公二十六年》,原文:贯,习也。
  按:《古汉语字典·贝部》:“惯”是“贯”的后起分别字,专用於引申义“习惯”。
  5.堞:杜注《左传》云:堞者,城上女墙也。(卷二·雉堞)
  出处:《集解·襄公六年》,原文:堞,女墙也。
  按:“城上女墙也”见于《昭明文选·卷六》,但应不属于误引。
  6.胀:杜注《左传》云:胀,腹满也。(卷二·?胀)
  出处《集解·成公十年》,原文:张,腹满也。
  按:《说文》无“胀”字,仅有“张”字。
  《汉字源流字典》:(“胀”)是“张”的分化字,其义原用“张”来表示。
  7. 讟:杜注《左传》云:讟,诽谤也。(卷十·谤讟)
  出处:《集解·宣公十二年》,原文:讟,谤也。
  《集解·昭公元年》,原文:讟,诽也。
  8. 簉:杜注《左传》云:簉,副也。(卷十·叨簉)
  出处:《集解·昭公十一年》,原文:簉,副倅也。
  (三)未见于原文的
  (1)见于他处
  1.媿:杜注《左传》云:媿,慙也,耻也。(卷一·媿恧)
  考:“媿”字未见于《左传》原文。
  “愧”字出现三次,《集解》於此三处之注均未见“慙也,耻也”之表述。
  《说文·女部》“媿”字下有“慙也”,另有“媿或从恥省”。
  结论:本条疑将《说文》内容误记为《集解》内容,且有增衍。
  (2)他处亦未见
  1.杜注《左传》云:瘠病也。(卷一·尪羸)
  按:今本《左传》原文未见“尪”字,其异体字“尫”出现两次,均为人名“潘尫”,《集解》于该两处均未见“瘠病也”之表述。
  《集解·襄公二十一年》有“瘠,瘦也”,但未见“尪”字。
  2.杜注《左传》云:檮,杌也。(卷十·檮昧)
  按:《集解·文公十八年》有“檮杌,顽凶无俦匹之貌”,与《希麟音义》“谓无所知貌也”相关,但意义不同。应非出处。
  四、结论
  以上为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对《左传》及《春秋经传集解》引用的大致情况。整体来看所引内容与今本文字表述大同小异,可由此推论《左传》及《春秋经传集解》自辽宋时期至今应是变化不大。但尚有多处无法确定出处,且未与玄应、慧琳《音义》对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2014年7月.
  [3]【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近现代留日知识分子的日本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SB0215。  摘 要: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日本有着尖锐的民族矛盾,然而中日之間的民间交流也日益密切。清末民初,数万留学生东渡日本,借助日本作为桥梁,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文化,同时,日本的政体、文艺等也开始影响中国的文化思想,涌现出了一系列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等。这些知日派代表人物关于日本的论点
摘 要:熟语是一国语言中固定搭配的词组,代表着本国文化特质。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大量出现的含有“狗”的身影的熟语中,“狗”的语言色彩和文化内涵差异却非常大。这种差异在某种层面来说,是由于中国文化中对于“联想”这种心理活动方式的大量使用。  关键词:英语;汉语;狗;熟语;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刘天泉,男,汉族,河北省承德市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3 [文
摘 要:一部动画片不管情节多么精彩,最终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由一系列鲜明性格特征所组成的角色。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是动画片成功的重要因素,《蜡笔小新》中小新角色的演绎是作品成功的核心因素。通过分析小新性格塑造的成功引申到观众心理分析与诉求,再与国内其他动画片人物作比较,揭示动画片人物性格塑造是服务于受众的,只有契合受众群体并让其喜欢,动画片才可能成功。  关键词:蜡笔小新;人物性格塑造;中国
本文运用极值理论阈值(POT)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保证金进行了研究,并且与正态分布假设下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法求得的保证金水平进行比较。为了检验极值理论研究保证
摘 要:老子哲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对现代社会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本文通过着重分析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以人为本”、“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探讨老子哲学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老子;高校辅导员工作;启示  作者简介:徐婧超(1989-),女,汉族,浙江嘉兴人,硕士,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