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主体自主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明确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上
  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
  们应当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要着力于引导学生主体
  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促使学生的主动
  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关键词】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主动发展回归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新课程标准》这一理念,明确强调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
  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就应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
  动地去探求新的知识。然而,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相对
  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
  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
  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狭窄、
  单一、沉闷、杂乱的现象。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
  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吧: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
  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
  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
  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
  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
  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
  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
  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
  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
  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
  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
  ,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
  知心朋友、学习伙伴。其实数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
  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
  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
  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为此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
  ,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
  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例如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首先可以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
  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
  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
  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
  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
  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又如在建立函数概念时,可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利用星期天的下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成两组
  参观种鸡场,并要求同学们:(1)参观养鸡场,了解苗鸡的单价,记下至少两笔售鸡的数量和金额;(   2)观察售鸡过程中单价、数量和金额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再在第二次数学课上让同学们将调查结果填
  在下表:
  接着提出问题:在出售苗鸡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几个量?
  生答:有三个量:单价、数量、金额。
  师问:这三个量中哪些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
  生答:单价2.20元不变,数量和金额是变化的。
  这时引导学生得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师问:请观察数量和金额这两个变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同学们很快得出如下的结论:金额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什么叫自变量,什么叫自变量的函数吗?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轻松得
  出了自变量与函数的定义。
  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生活化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三、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
  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
  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某中学搞绿化,要
  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
  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
  又如,在函数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砍掉一株胸径为12cm的树,可用4棵胸径为3cm或3棵胸径为4cm的树
  来替换;也可量胸径算出横戴面积,用作赔偿的树的相应横戴面积(或面积之和)与被砍的树横戴面积
  相等来替换",问:(1)画出赔偿方案的图象并写出它们的表达式;(2)你能发现一些问题吗?能设计
  更佳的赔偿方案吗?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建议假设用作赔偿的树木的胸径的范围在0~12cm间。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
  ,学生通过选择数据、计算坐标、描点操作等对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函数的性质进行深入考察,对
  问题情景进行了探索,画出了两种图像。
  经过讨论,学生们认清了用作替换的树的棵数是不连续的变量,各小组均写出第一种方案的函数解析式
  为y=12/x,有的小组写出第二种方案函数解析式为y=144/x2,接着同学们进一步交流,大多数小组均发
  现:"第二种赔偿方案合理,用胸径为3cm的树赔偿,第一种方案只赔4棵,而第二种方案却要赔16棵;用
  胸径为4cm的树赔偿,第一种方案只赔3棵,而第二种方案却要赔9棵。"学生小组活动的结果表明,他们
  是极富创造力的,有的小组给出了新的替换方案,即"如果树的直径每增加1cm,则树高增加1cm的话,按
  平方厘米赔偿与按立方厘米赔偿有什么不同"。虽然学生的假设不符合实际,但却引起了学生进行实际调
  查的想法,学生乐于构造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学生自主活动
  更加充分。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
  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
  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
  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
  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其他文献
【摘要】讨论某城市对出租车收费方式调整前后的区别,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公式,利用分段函数分析在  不同行驶里程之内的费用,为人们讨论是否换乘车辆、何时换乘更为优惠得出了详细的结果,也为初步  接触数学建模的人们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出租车费数学模型函数  所谓数学建模,指的是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  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从事多年的养殖专业教学,在教学中我体验到课堂教学与生  活相连,注重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整合,是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回归生活,让  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魅力,领悟到学习的价值,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情感。  一、精心设计生活问题情境  "生活问题情境"不仅
期刊
【摘要】高校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和对口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艺术设计毕业生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如何解决专业对口就业问题是本文的写作主旨。  【关键词】双作制教学改革对口就业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art and design graduates can not find suitable counterparts,  and enterpris
【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  掌握的一门课。根据培养就业能力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对该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教改和  探索,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广教学改革,从中找出适应当前就业需要的  培养目标,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兴趣方法实践  随着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教师深切感到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切实提高学  生素质的主要方面,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本文就我在教学  过程中的尝试谈一些体会。  一、认识方面  (一)分析应用题的特点  1、导向性。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和考查是时代的需要。自高考开始以来,逐步加强了数学应用的考查,  应用题的特点:密切结合课本考查数学重点知识,贴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教师都关注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研究,本文借鉴和参考了很多宝贵  经验,以中职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重点研究以"7S"管理理念指导计算机实训课,提升实训课的教学效  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7S"管理实训计算机中职  一、 "7S"管理现状简述  "7S"管理源自日本企业的"5S"管理,由七个"S"开头的词语组成:Safety(安全)、Seiri(整理)
学生以学习为主,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备课以备学生的学法为主,所以很多老师喜欢用学案教学,我  也是其中之一。学案要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规律。一节课只有一个学案不利于学生完  善从认知到深入到反馈的学习过程,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所以,笔者认为一课多学案有利于教  与学两方面活动。  一、预习学案  师生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预习不易落实,究其原因在于:一、学生没时间--要写作业,
期刊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  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  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  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