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景教学 教学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激发情感,加深学生理解能力
  创设情境很重要的是要激发情感,发挥学生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理解课文语言。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每字每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要理解课文语言,就必须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了解作者之情,首要进入文章之境。教学时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采用音乐、声、光、电、图画、图像、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特定的教学场景来强化学生的感受,激起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推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课文“穷人”第七、第八两小节时,通过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生动地再现了桑娜推开门后所看到的情景,激起了学生“悲”的情感体验。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对“悲”这样的理解,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桑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西蒙临死时,还想着温暖她的孩子、她多么想让她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呀,桑娜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一切景语、声语似情语,这些扩展愈加浸透着学生的情感,显示着他们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感悟能力。
  二、体验情景创设,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产生新的热情。因此,小学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当他们取得可喜成绩时,应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雀跃。一是与“体验”相伴,以“演”育情。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像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不同世界:有的花香鸟语,有的流云溢彩,有的波浪涛天,有的感人肺腑,有的悲切情深,还有的哲理启人等等。每一篇都是作者生活经历、灵感智慧的结晶,都关乎着人的世界、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人的生命。教师要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可以采用让课文内容情景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角色介入,进行表演,构建起课堂实景。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学生表演认真投入、语言生动、动作逼真,很好地再现了送别时的场景,体现了两位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形塑于外,情动于内,学生才会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培育情感,加深记忆,体会课文的精髓。二是与“生活”同行,以“景”生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具有无限的诗意和美感,这种诗意和美感可以让生命拥抱最纯真的感动。面对教室的空空四壁,学生感受不到花的芬芳,也感受不到莺歌燕舞的欢跃。只有大自然才是最有灵性的课堂,它能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活其潜在的知觉。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重新回到生活中,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瞧瞧,听听青蛙鸣叫的声音,感受稻子迷人的金黄,学生才会明白什么叫希望,什么叫丰收,什么是沉甸甸的喜悦;带他们去工厂、农村看看,去农田锄草,亲自感受一下“劳动最光荣”。学生从生活的景色中产生浓浓的情,真切的爱。
  三、联系生活扩展课堂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课文的介绍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學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今还欠款1000元”是个歧义句,“还”的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四、突出课文特点,展现优美的情境
  在“趵突泉”一课教学中运用影视手段展示的一幅幅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与课文内容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得到了更加真实的感受。钓突泉美丽的景色把学生带入清新亮丽的世界中。那向外喷涌的泉水仿佛触手可及,给学生创造了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学生的心情也仿佛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在情境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激情。在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手段充分展现师生其乐共享的人际情境,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形成一种亲切、愉快、智慧勃勃向上的课堂氛围。
  总之,情景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深语言信息输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人们离开互联网无法生活。高校的局域网的用户数量飞速增加,使IP地址供不应求和ARP攻击泛滥。
分析龙山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龙山县发展柑橘产业提供参考。
本文结合地方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体会,从精品课程的内涵、特点、建设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探讨。
本文通过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在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对地方普通院校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如何以学生为本开展良好有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
摘要介绍了海北州林业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及主要成效,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青海海北  中图分类号S76;F31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13-03    海北州土地总面积34 068.44 km2,在土地总面积中,林地面积54.8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5.48万hm2,
分析祁门县油茶低产的原因,并从林地清理、良种苗木补植、垦复施肥、间种、密度调整、整形修剪、高接换冠、放养蜜峰等方面介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为油茶高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