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把手的职业·艺术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当一把手最需要魄力,
  那么以“伴虎为生”的二把手就最需要艺术。
  
  唐骏很智慧。
  成为优秀的一把手,需要霸气,需要心胸……而成为优秀的二把手,则需要足够的智慧。
  但大家都能悟到和做到的,便又不是智慧。于是,中国自古至今,二把手绝少能够善终。以至于近现代一位著名的能人因为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二把手,而伏案痛哭。
  因为任何统治者,都会本能且无法自制地猜忌离自己最近的那个人,无一例外。
  因此,如果说当一把手最需要魄力,那么以“伴虎为生”的二把手就最需要艺术。唐骏的智慧就在于深谙二把手的艺术。
  
  用强示弱的“艺术”
  
  特别是在中国——其实也不只是中国,二把手需要牢记四个字:“用强示弱”。
  不“用强”,二把手便不可能做事,一生便不可能有成。如果说一把手可以只做人甚至什么都不做,那么二把手天生的职责就是做事(如今各种“常务××”、“执行××”头衔都可望文生义),特别是果断地替一把手做事。这一点不难理解。
  但容易被忽略又很难做到的是:在“用强”做事的同时,二把手还要学会“示弱”做人……因为只有二把手学会且锲而不舍地“示弱”,一把手才会安心,才会舒心,组织才会“和谐”。
  但不幸的是,自古的重臣到如今的经理人,绝大多数都会沉醉在一把手拍着肩膀的“鼎立支持”声中而陷入忘乎所以,最后以“知遇之恩”和“事业至上”的名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逼上绝路,而且通常都是猝死,死不瞑目。因为他们到死都不懂:作为一把手,他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永远要比他说给你听的话,真实且重要得多!而这只能靠悟,在做人中悟。
  因此说,不会做人,也不可能很长久精彩地做事。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炉火纯青的“示弱”,不仅仅是善于埋头自己“做人”,还要善于抬头为一把手“做人”……诚如唐骏在盛大的示范。如果说,自己“做人”能够让一把手安心而自己得以全心做事,那么为一把手“做人”则能够让一把手悦心而全力支持自己做事,从而事半功倍!
  
  “职业”准则是硬的
  
  如果我们把一二把手之间这种微妙复杂的关系再放到更高层面看,就又从“艺术”扩展到一个新层面:“职业”(形容词)。
  艺术的是软的,而职业的是硬的。唐骏的几番职业生涯实践,已经有力地把很多软的逐渐展示成了硬的,值得更多经理人去遵循,而不仅仅是揣摩。比如:绝不说老东家一句坏话,哪怕自己冤比窦娥,哪怕新老东家仇深似海。
  这就如同当年李世民亲手射死长兄李建成,而问罪于建成谋臣魏征,魏征淡然道:“他要是早听我的话除掉你,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李世民闻罢大悦,从而成就了一段千古君臣佳话。因为在看似极端对立之中,一把手反而看出了最具有普适价值、他最需要的东西,“忠”。这很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职业”。
  市场化的今天,你的东家随时可以变,但所有一把手对你的期待与担忧,却是永远不变的。因而,二把手只有细致入微且亘古不变地严格遵循自己的角色本分,实现东家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会更加平坦而精彩。
  比如唐骏。
  责任编辑:焦 晶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想学好英语、说好英语,但是却常常不敢开口交谈。要想说好英语,即使别人不主动跟你交谈,你也该主动跟人交谈,先打开话匣子再说。要打开话匣子其实也没什么难的,一个简单的问句就可以搞定。问候也好,询问也好,只要你敢先开口,绝对会有很多机会练习英语的。请看下面的常用问句。  1. How are you doing?  你好吗?  美国人见面的时候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就是:“Hey! How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