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方式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随访方式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二级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非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传统门诊随访组(A组)、远程平台随访组(B组)和联合随访组(C组)。记录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率应答、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对不同方式随访患者NSBBs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和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72例患者,其中A组24例,B组23例,C组25例。40例患者(55.6%)NSBBs服药依从性好,其中34例(85.0%)达到心率应答。B组(65.2%,15/23)与C组(68.0%,17/25)服药依从性高于A组(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29;χ2=5.889,P=0.01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8)。A组依从性好亚组与依从性差亚组比较,本地患者比例高[7/8比37.5%(6/16),P=0.033]。随访期间NSBBs服药依从性好患者较依从性差患者胃镜复查比例高[75.0% (30/40)比21.9%(7/32),χ2=20.085,P<0.001];并发EGVB患者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40)比21.9%(7/32),P=0.073]。

结论

门静脉高压合并EGV患者NSBBs服药依从性不高。远程平台随访可提高药物预防依从性,是一种较好的随访方式。NSBBs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胃镜复查依从性高,以胃镜复查结果为基础评估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及内镜序贯治疗有望降低EGVB风险。

其他文献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导致的异位静脉曲张,其破裂出血的致死率很高且此病少见,因此临床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诊断1例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并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成功治疗。
目的评估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于胰腺癌门静脉采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5例胰腺癌患者,行EUS-FNA门静脉采血。以外周血CTCs为对照,采用阴性免疫磁珠联合FISH法和叶酸受体阳性CTCs检测试剂盒检测门静脉血和外周血CTCs的细胞含量。结果5例患者EUS-FNA下门静脉采血均成功。1例出现血液凝集,未能进行
结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较少发生于青年人群,其浸润型结肠癌常导致局部狭窄,而呈弥漫浸润类似皮革胃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弥漫浸润型结肠癌青年男性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对该病认识。
目的通过动物活体实验探索内镜超声引导下哑铃样金属支架(LAMS)置入后胆囊取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体重30~35 kg小型猪6头,静脉麻醉下经腹部开放手术于胆囊内分别置入直径0.8~2.0 cm无菌人结石2~4枚,缝合胆囊及腹腔。造模成功后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LAMS。超细内镜经胃越过支架进入胆囊后寻找结石并取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预防胆漏。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虽然消化内镜学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且一些医院也出现了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暴露风险使得消化内镜诊疗在疫情期间成为"高危"操作。如何在保护医患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消化内镜诊疗,是目前消化内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本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目前较公认的机制是EST术中破坏了Oddi括约肌结构,引发功能障碍,导致肠胆反流,进而出现术后远期并发症。本文就Oddi括约肌功能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及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随着内镜和术后病理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相应的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发现数量也随之增加。但SMEGC仍因容易漏诊,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本文就SMEG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合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十二指肠副乳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6年2月28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通过EUS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副乳头的122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2例十二指肠副乳头病例年龄(52.1±12.9)岁,男性多于女性。副乳头以十二指肠降部乳头上方最多见(88/122,72.13%),其次位于球降交界(29/122,23.77%),少部分位于球部(5/122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45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共46个病变)的临床资料,对病变特点、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1.8)岁。46个病变中位于十二指肠球部31个(67.4%)
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就诊,既往曾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胶囊内镜检查提示小肠多发隔膜样狭窄伴溃疡糜烂,符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小肠黏膜损伤表现。但追问病史,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曾有过小肠不全梗阻病史,因此小肠黏膜的病变是先天存在还是药物相关尚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