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四川盆地周缘复杂构造区断裂体系的封闭性对页岩气保存至关重要.四川盆地西南缘滇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具备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及潜力,但不同钻井储层含气显示差异显著,区域断裂构造对页岩气保存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区域页岩气地质调查及二维地震资料,通过不同含气性典型页岩气井岩心裂缝统计,结合裂缝中流体包裹体的测试,探讨该区断裂体系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结果 表明:滇东北地区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以逆冲走滑性质为主,近平行发育,多期活动;在距一级和二级断裂距离大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云南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周缘复杂构造区断裂体系的封闭性对页岩气保存至关重要.四川盆地西南缘滇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具备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及潜力,但不同钻井储层含气显示差异显著,区域断裂构造对页岩气保存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区域页岩气地质调查及二维地震资料,通过不同含气性典型页岩气井岩心裂缝统计,结合裂缝中流体包裹体的测试,探讨该区断裂体系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结果 表明:滇东北地区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以逆冲走滑性质为主,近平行发育,多期活动;在距一级和二级断裂距离大于5 km、距三级断裂距离大于3 km,距四级断裂距离大于1.5 km和相对简单的断裂组合下,页岩气保存条件受断裂影响较小;断裂控制储层裂缝的发育,并促进层间缝和高角度构造缝的发育,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破坏了页岩储层自封闭性,不利于页岩气保存;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控制下本区主要断裂表现为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早—中期持续活动型;与四川盆地内改造强度相对较弱的长宁—威远页岩气田不同,滇东北地区中—新生代水平挤压褶皱/冲断是地层抬升剥蚀的重要作用机制,褶皱强烈、断裂密集发育对页岩气的成藏保存影响强烈.基于断裂发育特征、构造组合样式、五峰—龙马溪组地层埋深、倾角等地质控制因素,提出逆断层侧向遮挡宽缓向斜翼部和逆冲断层间传播褶皱高位2种页岩气富集保存有利构造样式,是四川盆地周缘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首选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较高,极大的影响了围岩空间的稳定性,造成大量巷道难于维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裂隙岩体巷道工程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基于现场调研与理论研究分析了裂隙发育岩体巷道及典型支护结构体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三测线不连续面量测方法对煤矿现场的裂隙发育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利用离散裂隙网络(DFN)在FLAC3D软件中对矿山现场调查得到的裂隙进行了重构还原,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后认为,裂隙重构模型能作为支护设计时不同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效果对比的定性参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矿区
通过对深孔顶板预裂爆破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深孔顶板预裂爆破力构协同防冲机理并对其类型进行划分,模拟分析了不同爆孔布置方式下的爆破岩体Mises等效应力场、塑性破坏区及典型质点有效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并进行现场冲击地压防治实践.研究表明,深孔顶板预裂爆破通过强力冲击动载破岩作用、高温高压高速爆轰气体冲击气楔作用和热交换回弹拉伸作用对顶板进行损伤破坏,降低岩体内部结构单元储能能力,促使相邻爆孔之间裂隙的贯通,形成岩层结构破断弱面,使其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沿预定位置弯曲破断,具有弱化顶板岩层介质力学属性和优化岩层破断结
针对淮河能源集团当前开采深部A组煤,受底板水害严重威胁而缺乏有效的智能化、全覆盖预警技术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水文、充水水源及底板破坏实时监测物联网的多源信息大数据智能预警云平台而指导矿区内突水灾害事故预防的技术思路.以张集煤矿回采A组煤的1612A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了观测水源、水位、水压、水质、水温等参数变化的水文监测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处理.而针对底板破坏深度则构建了微震实时监测物联网,传感器拾取底板破裂信号通过井上、井下的光纤环网传输到地面数据信号处理终端,实时监
为探索瓦斯压力影响下的含瓦斯煤裂隙动态演化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受载煤岩工业CT扫描系统开展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含瓦斯煤原位工业CT扫描试验,获取了不同变形阶段的含瓦斯煤原始CT图像和应力-应变曲线等测试结果,通过三维重构技术得到了含瓦斯煤的数字化模型,运用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对数字化模型进行了裂隙结构的精确提取,实现了合瓦斯煤内部裂隙结构空间形态的可视化展布,并结合分形理论对含瓦斯煤内部裂隙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围压一定时,不同瓦斯压力下受载含瓦斯煤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经历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