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孩子的家庭,多数都会备些儿童常用药。这些药物,可能是某次生病后剩下的,也可能是经过各种推荐后购买的,很多家长都会根据孩子身体的某些状况,自行给药。但他们并不了解这样几个数据: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儿童用药不合理比率高达12%~32%。
来自香港的必备药,
使用时也需要辩证
广州的妈妈们,几乎都会在家里备点保婴丹和猴枣散,这两种源自香港的儿童药,一直被视为宝宝的“灵丹妙药”:宝宝感冒、发烧吃保婴丹,如果还有点咳嗽就再吃猴枣散,宝宝打个喷嚏、流点清鼻涕,也吃保婴丹,甚至孩子晚上睡得不安稳、吃饭胃口不好、上火了,还吃保婴丹。
在她们看来,保婴丹专治感冒发烧,猴枣散则是对付咳嗽。但事实上,保婴丹和猴枣散是两种成分和功效都非常接近的药,两者都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防风等,这些中药的性质都很寒凉,其中猴枣是猿猴的胆结石,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真正的猴枣比牛黄还凉。尽管这两类药的配方中也有一些药性偏温的药材,但总体药性还是以寒凉为主,一般感冒根本不宜使用。如果动不动就给孩子服食,还可能造成病后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按照保婴丹最传统的配方,里面还含有朱砂,即硫化汞,属于重金属,长期服用有可能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其实早在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这两种药物列入中医儿科急诊必备药,并规定保婴丹及猴枣散只能在抢救时应用。而2009年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也针对人们赴港购买保婴丹的热潮,发出过“保婴丹不可随便服用”的警告。
争议不断的感冒退烧药,
服用时一定要看清成分
英国政府下属的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宣布,针对69种常用儿童感冒咳嗽药进行的评估显示,“这些药物没有明显的疗效”,反而“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一项在美国多家医院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调查期间记录的662个急性肝损伤病例中,有42%都与扑热息痛有关,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由于用药过量导致的。
这几年来,儿童感冒退烧药已经多次被媒体点名,认为里面含有对儿童发育不利的成分。事实上,儿童感冒退烧药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成分是否安全,而是服用时是否过量。
感冒药中有三类对儿童不利,第一类是含伪麻黄碱、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成分的减低充血类药物,其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可能造成心悸、心律失常;第二类是含苯海拉明等成分的抗阻胺药(即抗过敏药),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第三类是含右美沙芬等成分的止咳类药物,可引发脑损伤、心跳不规则、呼吸抑制等。儿童服用含这三类成分的感冒药物需特别谨慎,切不可随便服用或超剂量服用。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药,在正常的状态下,它对人体是没有副作用的。但如果把多种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在一起吃,就会产生毒性,造成对肝脏、肾脏的损害。
在生活中,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两个:
同时给孩子吃好几种感冒药或者是中西感冒药混用,感冒药的名称虽然有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物也大同小异,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一旦过量很容易对肝有损伤。
孩子高烧时,没有严格遵循吃药间隔,比如规定间隔是6小时,可是家长一看到孩子又烧起来了,就急忙忙又给退烧药,在短时间内多次给孩子吃退烧药,药物的毒性累积最明显。
中药也是药,一样有各种副作用
很多家长认为中草药比较安全.当发现孩子有点小毛病时,常常自己买些中草药给孩子服用。其实,是药三分毒,而且中草药的成分更为复杂,其安全性也谈不上多高。婴幼儿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中草药同样会损害健康。比如婴幼儿脏器娇嫩,因此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目前含有毒性药材的儿童中成药约130个,占品种总数的1/3以上,常见的毒性药材为朱砂、雄黄、何首乌、槟榔等,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凡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有毒性的炮制品)的中成药品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其说明书标明该毒性中药饮片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增加警示语。
一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一过性的、可逆的,即停药后就可缓解,比如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肝损伤。医生处方时会考虑到毒副作用,权衡利弊后再使用,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忧这类药物。
来自香港的必备药,
使用时也需要辩证
广州的妈妈们,几乎都会在家里备点保婴丹和猴枣散,这两种源自香港的儿童药,一直被视为宝宝的“灵丹妙药”:宝宝感冒、发烧吃保婴丹,如果还有点咳嗽就再吃猴枣散,宝宝打个喷嚏、流点清鼻涕,也吃保婴丹,甚至孩子晚上睡得不安稳、吃饭胃口不好、上火了,还吃保婴丹。
在她们看来,保婴丹专治感冒发烧,猴枣散则是对付咳嗽。但事实上,保婴丹和猴枣散是两种成分和功效都非常接近的药,两者都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防风等,这些中药的性质都很寒凉,其中猴枣是猿猴的胆结石,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真正的猴枣比牛黄还凉。尽管这两类药的配方中也有一些药性偏温的药材,但总体药性还是以寒凉为主,一般感冒根本不宜使用。如果动不动就给孩子服食,还可能造成病后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按照保婴丹最传统的配方,里面还含有朱砂,即硫化汞,属于重金属,长期服用有可能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其实早在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这两种药物列入中医儿科急诊必备药,并规定保婴丹及猴枣散只能在抢救时应用。而2009年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也针对人们赴港购买保婴丹的热潮,发出过“保婴丹不可随便服用”的警告。
争议不断的感冒退烧药,
服用时一定要看清成分
英国政府下属的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宣布,针对69种常用儿童感冒咳嗽药进行的评估显示,“这些药物没有明显的疗效”,反而“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一项在美国多家医院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调查期间记录的662个急性肝损伤病例中,有42%都与扑热息痛有关,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由于用药过量导致的。
这几年来,儿童感冒退烧药已经多次被媒体点名,认为里面含有对儿童发育不利的成分。事实上,儿童感冒退烧药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成分是否安全,而是服用时是否过量。
感冒药中有三类对儿童不利,第一类是含伪麻黄碱、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成分的减低充血类药物,其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可能造成心悸、心律失常;第二类是含苯海拉明等成分的抗阻胺药(即抗过敏药),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第三类是含右美沙芬等成分的止咳类药物,可引发脑损伤、心跳不规则、呼吸抑制等。儿童服用含这三类成分的感冒药物需特别谨慎,切不可随便服用或超剂量服用。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药,在正常的状态下,它对人体是没有副作用的。但如果把多种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在一起吃,就会产生毒性,造成对肝脏、肾脏的损害。
在生活中,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两个:
同时给孩子吃好几种感冒药或者是中西感冒药混用,感冒药的名称虽然有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物也大同小异,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一旦过量很容易对肝有损伤。
孩子高烧时,没有严格遵循吃药间隔,比如规定间隔是6小时,可是家长一看到孩子又烧起来了,就急忙忙又给退烧药,在短时间内多次给孩子吃退烧药,药物的毒性累积最明显。
中药也是药,一样有各种副作用
很多家长认为中草药比较安全.当发现孩子有点小毛病时,常常自己买些中草药给孩子服用。其实,是药三分毒,而且中草药的成分更为复杂,其安全性也谈不上多高。婴幼儿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中草药同样会损害健康。比如婴幼儿脏器娇嫩,因此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目前含有毒性药材的儿童中成药约130个,占品种总数的1/3以上,常见的毒性药材为朱砂、雄黄、何首乌、槟榔等,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凡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有毒性的炮制品)的中成药品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其说明书标明该毒性中药饮片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增加警示语。
一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一过性的、可逆的,即停药后就可缓解,比如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肝损伤。医生处方时会考虑到毒副作用,权衡利弊后再使用,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忧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