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误用易伤身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孩子的家庭,多数都会备些儿童常用药。这些药物,可能是某次生病后剩下的,也可能是经过各种推荐后购买的,很多家长都会根据孩子身体的某些状况,自行给药。但他们并不了解这样几个数据: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儿童用药不合理比率高达12%~32%。
  来自香港的必备药,
  使用时也需要辩证

  广州的妈妈们,几乎都会在家里备点保婴丹和猴枣散,这两种源自香港的儿童药,一直被视为宝宝的“灵丹妙药”:宝宝感冒、发烧吃保婴丹,如果还有点咳嗽就再吃猴枣散,宝宝打个喷嚏、流点清鼻涕,也吃保婴丹,甚至孩子晚上睡得不安稳、吃饭胃口不好、上火了,还吃保婴丹。
  在她们看来,保婴丹专治感冒发烧,猴枣散则是对付咳嗽。但事实上,保婴丹和猴枣散是两种成分和功效都非常接近的药,两者都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防风等,这些中药的性质都很寒凉,其中猴枣是猿猴的胆结石,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真正的猴枣比牛黄还凉。尽管这两类药的配方中也有一些药性偏温的药材,但总体药性还是以寒凉为主,一般感冒根本不宜使用。如果动不动就给孩子服食,还可能造成病后脾胃虚弱,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按照保婴丹最传统的配方,里面还含有朱砂,即硫化汞,属于重金属,长期服用有可能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其实早在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这两种药物列入中医儿科急诊必备药,并规定保婴丹及猴枣散只能在抢救时应用。而2009年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也针对人们赴港购买保婴丹的热潮,发出过“保婴丹不可随便服用”的警告。
  争议不断的感冒退烧药,
  服用时一定要看清成分

  英国政府下属的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宣布,针对69种常用儿童感冒咳嗽药进行的评估显示,“这些药物没有明显的疗效”,反而“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一项在美国多家医院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调查期间记录的662个急性肝损伤病例中,有42%都与扑热息痛有关,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由于用药过量导致的。
  这几年来,儿童感冒退烧药已经多次被媒体点名,认为里面含有对儿童发育不利的成分。事实上,儿童感冒退烧药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成分是否安全,而是服用时是否过量。
  感冒药中有三类对儿童不利,第一类是含伪麻黄碱、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成分的减低充血类药物,其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可能造成心悸、心律失常;第二类是含苯海拉明等成分的抗阻胺药(即抗过敏药),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第三类是含右美沙芬等成分的止咳类药物,可引发脑损伤、心跳不规则、呼吸抑制等。儿童服用含这三类成分的感冒药物需特别谨慎,切不可随便服用或超剂量服用。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药,在正常的状态下,它对人体是没有副作用的。但如果把多种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在一起吃,就会产生毒性,造成对肝脏、肾脏的损害。
  在生活中,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以下两个:
  同时给孩子吃好几种感冒药或者是中西感冒药混用,感冒药的名称虽然有很多,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物也大同小异,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一旦过量很容易对肝有损伤。
  孩子高烧时,没有严格遵循吃药间隔,比如规定间隔是6小时,可是家长一看到孩子又烧起来了,就急忙忙又给退烧药,在短时间内多次给孩子吃退烧药,药物的毒性累积最明显。
  中药也是药,一样有各种副作用
  很多家长认为中草药比较安全.当发现孩子有点小毛病时,常常自己买些中草药给孩子服用。其实,是药三分毒,而且中草药的成分更为复杂,其安全性也谈不上多高。婴幼儿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中草药同样会损害健康。比如婴幼儿脏器娇嫩,因此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目前含有毒性药材的儿童中成药约130个,占品种总数的1/3以上,常见的毒性药材为朱砂、雄黄、何首乌、槟榔等,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凡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有毒性的炮制品)的中成药品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其说明书标明该毒性中药饮片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增加警示语。
  一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一过性的、可逆的,即停药后就可缓解,比如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肝损伤。医生处方时会考虑到毒副作用,权衡利弊后再使用,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忧这类药物。
其他文献
当初买烤箱,我心里想的全都是吃的问题,但今天却发现,最初摆在第一位的“吃”,已然不那么重要了;反倒是孩子的参与,让我感触颇多。  每次做点心,燊燊总是不由分说地参与进来。起初,我也是新手上路,原本就乱糟糟的场面,被她一搅和,更是苦不堪言。比如,她把我正在醒着的面团浸到水中,把打蛋器从面糊中拎起来甩啊甩,甩得面糊乱飞……  懊恼是难免的,不过我并没有对她下逐客令,而是干脆给她一点面粉、一只碗、一些剩
赤日炎炎的夏日,其实正是感受大自然浪漫生机的最佳季节。赏荷花、采莲蓬、看萤虫、做瓜雕……你还能数出几个夏日独有的玩耍体验?快随着我们的步伐,像钻山洞一样去探索夏天的种种乐趣吧。  莲叶何田田  每年6~9月,池塘里荷花次第盛开,白的,粉的,紫的,红的……阔大的水面上,它们为我们带来丝丝幽凉。除了观赏以外,妈妈和宝宝还可以跟莲农走进荷田,采莲蓬、剥莲子,品尝一桌美味的莲子宴。  要采什么样的莲蓬? 
假如只有挫折,而缺了及时复原的环节,那么挫折教育就会事与愿违。  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情绪,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父母们对这个话题,有一种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非常关注孩子的负情绪,迫切地想找到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一有情绪,我们就主动出手帮助,长期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抗压能力呢?  这是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毫无疑问,抗挫折能力对
美国孩子从小被教育要自由、民主、平等,无论种族、肤色、年龄、贫富,大家都拥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校园里,确实有极少数的孩子,享受着明星般的优厚待遇,上到学区、校长,下到老师、同学,无不对这些孩子悉心照顾,送上春天般的温暖。  他们是谁?  在刚开学时果果的全班合影上,二十几个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照片中,最与众不同的莫过于一个穿着蓝色横条纹T恤,坐在轮椅上的女孩——C。  C为什么需
女儿天生比较胆小,怕独处、怕黑,一点意外的小动静都会把她吓得哇哇叫,有时候走在路上,突然听到狗叫声都要赶紧扑躲到大人怀里。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恐惧心理,家长只有正确认识、加以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直至完全消除,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不怕孩子就不怕  家长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在他们眼里,家长就是安全的港湾,一旦发现家长对某些事物流露出恐惧的神情,他就会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
即便只有几岁大的孩子,也能从经济学中学到很多。  学习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之后,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能避免感情用事,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位置,能更妥善地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能预知行动后的收益和风险,对世界的认识也更加真实——毕竟我们生活的,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  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教给他们最朴素的经济学原理,启发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态度,而不是怎么理财、赚钱——这些方法的
期待已久的宝宝出生了,一同照顾新生儿的婆媳却大战数百回合,第一个争执点,就是“穿多穿少”的问题。  “穿多一点,才不会着凉!”婆婆说。  “妈,别再给他添加衣服了,你看他都热到满头大汗了!”媳妇不满地大叫。  为了穿几件衣服,半夜会不会踢被子,流汗是否吹到风,洗澡水用几度,两代之间,甚至夫妻之间,整日剑拔弩张,争论不休,就是怕孩子伤风感冒。到底古人流传下来的“着凉会感冒论”,是否合乎科学呢?  病
敲盘子(2岁)    吃完晚饭,儿子拿起勺子“叮叮当当”地敲着桌子。丈夫叫他不要捣乱,我却示意儿子再敲敲其他盘子:“你再敲敲这个听听。”  “声音不一样。”儿子说。  “怎么不一样了?”  “更响,‘梆梆梆’的。”  “那你换筷子来敲。”我提示道。  “呀!”他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这声音很清脆!像妈妈的声音。”  “那刚才‘梆梆梆’的声音又像谁呢?”  “像爸爸的声音,粗粗的,响响的。”他想了想说
新手妈妈一定都听说过“发烧感冒不能吃鸡蛋”这个说法,这个说法还得到了中西医两大派的“认证”:中医派认为鸡蛋是发物,越吃越烧;西医派则认为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烧时食用,易增加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增加身体热量,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可是事实上,这个说法并未得到任何一篇专业的中西医学文献的证明。  发不发,没人说了算  中医对“发物”并没有统一的认定,对其影响也缺乏统一的
小小的回形针是大家都熟悉的常用文具,与彩色胶带相结合,可以让这些实用的彩色回形针变换出新花样。比如,增加小小创意元素,就可以做成颇具时尚感的项链和卡通趣味的书签,既实用又美观。心动不如行动,赶紧跟宝宝一起开动吧。  材料:彩色回形针,彩色胶带,剪刀。做法过程  1.按个人喜好进行色彩的排列,将回形针环环相扣,做成项链的架构。  2.我们选用了与回形针相同的粉色胶带,保留挂钩的两端,将回形针摆放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