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小小说两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难得的晴日,蓝天沉在池塘的水底,几朵云彩被粼粼的波光清洗着,白得晃眼。
  进村第二家是英子的娘家,三十年前我就熟了。从小学到初中,我和英子是最要好的同学、姐妹,连英子妈都说,她家就是我家。英子家很温暖,爸妈和善,房子又是我们老家最好的红砖墙。还有三间厚实的木楼,冬天暖和,夏天阴凉。我和英子在她的房间吃柿子、柿饼,躺着咬耳朵说悄悄话,趴着做作业。总在我们玩累的时候,传来英子妈的喊声:“伢们,快出来吃饭。” 这次,也是午饭时分,只是隔了三十年,还少了一个人。是的,少了英子。我是一个人回来看英子妈,也是我的干妈的。
  英子屋后的银杏树光秃秃,散落的黄叶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那棵柿子树向苍天伸着无助的枝干,托着几个红红的小灯笼。都冬天了,竟然还有没被寒霜打落的柿子。柿子可是英子最爱吃的啊,如果……我不敢想,鼻子发酸,脚步发软。拐了个弯,就看见坐在太阳下的英子妈。才一年不见,她更瘦小了,头发全白了,像罩着一团水洗的白云。曾几何时,我和英子抢着在她头上涂抹洗发水,揉搓出一把把白色的泡沫,跳着笑着欢叫,妈妈是个白头翁,妈妈成了老奶奶!英子妈真的成了老奶奶。我都走到她跟前了,还不见一点动静。趴在她脚边的黄狗,叫了一声,懒懒地仰头看我。
  我喊了声“干妈”,没有回应。便走到她面前,她看着我,表情呆呆的,似乎面对一个陌生人。
  干妈,您不认识我啊?我是兰兰,英子的好朋友啊!我拉过她的手说。
  英子?英儿——干妈机械地念叨着英子,手拍怀里的小棉被,身子一下下摇动。椅子很扎实,是上世纪70年代家家有的圆椅,椅靠大半圆,弯到前方空着,孩子坐进去后,用木棍穿过弯靠洞眼,以防孩子掉下来。这种圆椅是为小孩制作的,大人一般坐不进去。干妈坐的显然是英子小时候的圆椅。
  不是啊,干妈,我是兰兰,兰兰!我拥着干妈作无力的申辩——她已经不认识我了,甚至脑子不清醒。风吹进我酸涩的双眼,强忍的泪珠在池塘道道波光的映射下,颗颗滴落。
  怕干妈看见,便赶紧擦了眼泪找英子爸爸。
  进门又是白,先是一院子的白棉絮,再是干爸的白发白胡子。
  干爸拍着我的背,说,过去了,伢,莫哭,哭也哭不回。
  我捂住嘴,忍住不哭,可干爸的眼睛分明是红的。他叹了口气,唉,英儿走了,真的走了,可她妈就是不相信哪!
  干爸带我去英子的房间,那是我和英子的闺房啊!一切还是过去的模样——床靠墙摆着,书桌上摆放的柿子软塌塌的,起了黑斑。床上铺着床单,厚厚的被子是绸缎被面,条纹被里,摸上去柔软温暖。干爸打开衣柜,除了英子的衣服,全是棉絮。
  英儿从小怕冷,她妈年年给她种棉花,打棉絮。太阳出来就抱出来晒。干爸说。
  我走到院子里,把脸埋进吸饱了温暖的棉絮,阳光的味道扑鼻而来,一股温热顺着我的双眼、鼻翼,缓缓流下。
  自从英儿一走,你干妈脑子糊涂了。天天坐在那个圆椅里。那椅子,唉,是英子爸留下的。
  怎么可能?您是说——英子不是你们的孩子?我觉得干爸也开始犯糊涂。
  蘭兰,你忘了吗?小时候你俩问过我们的,为啥椅子底板上的名字不是我们的。
  是的,我记得。底板上的名字是阮清华,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没有姓阮的。
  英儿妈不能生,我们才抱养的她。把她当宝贝养大,哪晓得她年纪轻轻得了肺癌,才活到四十岁——就要我俩老,白发人送她……干爸的话在风中颤抖:她爸是山里的木匠,伢养多了不耐活。英儿小没人带,丢在圆椅里不愿意,哭死哭活的,爸妈哪忍心——我们抱她过来,她爸妈送了圆椅,说是个念想,还有那小包被……
  干妈还在阳光下,手拍小包被念叨着什么。英子稚气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兰兰,你有一群兄弟姐妹,我为啥是独苗啊?
  独苗吃独食,你看,满树的柿子都是你一个人的!站在树下,我喃喃着当年的话语。
  池塘的水泛着清冷的白光。“啪”,一个柿子落到地面,鲜红的汁液,血一般飞溅。
  过年之后是来年
  车驶入老家熟悉的水泥路,他的视线穿过行道树扫向那片麦田。麦子一筷子高了,绿得像一片海。都要过年了,还不见雪花的影子。这要是在十几年前,早就是大雪纷飞,四野茫茫了。“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寒冬里,洁白温润的雪花,才是麦苗的滋养品呀。儿时母亲教他念农谚,他迫不及待地想吃馒头,问啥时候是来年。母亲说,过了年之后才是来年。“来年”——他若有所思地念叨着,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全家人共赴来年。
  母亲在院子里扎草把子,突然听到他的喊声,愣了愣才转身。“进儿,是你!”她一手攥紧稻草把子,一手拉身后的椅子。“热椅子,快坐,我去拿开水。”显然,母亲对他回家是惊喜的,也是惊慌的,完全不像她做农事那么麻利。他追随母亲急急的身影,看到了零星的白发和还算挺直的背。
  母亲给他加了开水,就忙着准备午饭。他把院子里草把子搬到灶屋说,妈,咱家路边的那块田,麦苗长得蛮好的!母亲用打火机点燃草把子塞进土灶,应声说,好是好,也长了不少苦草,苦草围着麦子长,麦子难出头,得赶紧除掉。他想问,咋不用除草剂呢?觉得问了也是白搭。就像他无法阻止母亲回到乡下,无数次阻止母亲种田,田里还是麦苗青青。
  对于母亲的执拗,他曾经很恼火。他一个堂堂的城建局局长,把年近花甲的老母丢在乡下,不说同僚们嘲笑,就是族人会怎么看?可是好话说尽,母亲说走就走。那还是前年春节,来送礼的下属刚走,母亲就数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非要他赶紧退还。身在官场,他深知人脉的重要,人情似网,有些礼不是一个退字能解决的。他宁愿母亲赌气离去,也不能让人情网撕裂一个缺口。
  吃罢饭,母亲拿起小凳和铲子对他说,进儿,你睡会儿,有太阳,我去扯草。母亲是在回避他,根本没有去城里的意思,他哪里睡得着?他顺手拿起个小凳说,不走了,我也去。还是那块田,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跟着母亲扯草;还是那种苦草,和麦苗相似,细长的叶,白皙的茎,蓬松的根,绿得比麦苗浅,长得比麦苗娇嫩,却比麦苗蹿得快。最初他分不清哪是麦苗哪是苦草,母亲让他多长个眼睛,莫被苦草的障眼法迷住,好坏不分。现在,他当然分得清苦草和麦苗,可母亲不说草。母亲说,儿呐,妈不是不会享福,在农村做了一生,我不做事过不得。趁现在身体好种点口粮,送你们吃,我心里舒坦。他急着分辩,您儿子当局长,想吃啥还愁吗?您这大把年纪,一个人在农村种田,不是掴儿的脸?叫我么样见人?母亲叹了口气,伢呀,儿当官妈不跟着享福,外人不会道长短,要说也会说咱家人本分。妈跟你住,看人家送东西来就睡不着。住在乡下,牵住儿的心,你就可以推掉应酬多回来,看一下我,接下地气。他觉得母亲的心思太琐碎又不无道理,就说,我哪能时时看您?不在您身边的时候,我怎能心安?母亲笑了,妈的身体骨好得很。虽说我人不在你身边,心思可在哪。听说你们又在搞大工程,拆林场建小区,是真的么?听母亲关心他的工作,他马上来了精神,像儿时得了奖状那样炫耀起来:是的,林场离城里近,有山有水,建个小区,栽花种树修草坪,整体规划的,要多好看有多好看,要多自在有多自在,来年您去住一套……
  我才不去咧!母亲打断了他的话,有些生气地说,好好的林场改小区,该砍多少树,不是作孽么?
  作孽——他没想到母亲是这样认为,便解释说,安居工程是政府行为,是为老百姓造福。
  母亲扯起一把苦草问,这苦草有你们种在草坪的草好看吧——实际上它叫麦苗草,长得和麦苗一样,我们农民可分得清,叫它苦草,因为它坏事,把麦苗害苦了,有它在,麦苗难得活——算了,房子都做起来了,我一个农村婆操啥闲心呢!改建也有改建的好处,我是舍不得那些树。进儿,把房子做好些,可不能耍花架子,搞草包工程……
  母亲的唠叨搅得他心绪不宁,手里的草也像一根根绿箭扎人。他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抬头看见不远处小学外墙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红标语。这些标语母亲都烂熟于心,自己怎么熟视无睹呢?在升腾的烟雾里,他仿佛看见机器张牙舞爪,林场的树一排排倒下。树林在后退,退一片,楼房竖起一栋。一退再退,房子雨后春笋般生长,比苦草的势头凶猛无数倍。苦草靠挤压争盘夺地,楼房靠抹杀颠覆而矗立,这一场场不动声色的杀戮与官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何异?
  ——过年之后是来年。想要有和谐太平的来年,真的该好好考虑了!他想。
其他文献
马晓丽是军人,约定俗成地被称为军旅作家。她没有大红大紫过,但她仍然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小说家。她的《楚河汉界》《云端》《杀猪的女兵》《俄罗斯陆军腰带》《阅读父亲》等作品,在读者和批评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好评。这些作品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们的精神品质也如“云端”般的意象,在云卷云舒大气磅礴的气象中,有一种高山雪冠般的品格存在。这既与她创作的题材有关,也与她个人的理想和内心期许有关。但是,读到《陈志国的今生》
1974年夏天,记忆中两件事都与电影有关。一是我母亲单位的年轻女演员李芳芳要去拍电影,一是父亲和王文斌一起写电影剧本《江上明灯》。李芳芳人长得漂亮,导演到剧团来挑女演员,一眼就看上了,立刻选中。  王文斌家离我家不远,也可以算邻居。比我大5岁,小时候5岁差距很大,感觉比我要大得多。他的弟弟妹妹是一对双胞胎,与我是同学,姐姐王武斌与我同班,弟弟朱武斌在隔壁班。因为异性双胞,两人一点都不像,一高一矮,
西安,我的情人  多少次在梦里相逢,直到  模糊了你的模样  一千多年前的你,打动我的  究竟是怎样的笑?  古老的城墙沉默着,还有  那如宣纸般晕染的月  历史的碎片拼凑成  或嗔或喜的兵马俑  日光斑驳中,我仿佛看到  你年轻时英俊的脸  那些年,我们曾用青春相依  一颗恒星璀璨至今  登高大雁塔,人群中  恍惚望见你昔日伟岸的身影  叹风华正茂的浪漫  竟似花火般绚烂而短暂  徒留些舊物残垣
神圣的法袍,庄严的制服,“法官”和“公诉人”正襟危坐。没错,这一幕就发生在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模拟法庭”之上。  “模拟法庭”作为新颖的普法教育形式,通过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再现法庭审判过程,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学法知法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在课程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解读等过程,亲身感受到了法庭氛围,懂得了更多法律知识。让我们一起进入“模拟法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袭击武汉并蔓延到全国各地。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责任。危难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白衣勇士不惧生死自愿报名驰援疫区武汉,全国各地组织民众严防死守抗击疫情。为鼓舞民众、讴歌正日夜奋战在抗击病毒前線的勇士,我们特推出“万众一心抗疫情”专题诗歌小辑,以纪录2020年春节前后这场举国动员的特殊战役。  ——北京文学月刊社
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作为悠久的文化符号,不仅是生动形象的纪年、纪月的方法,也是中国人割舍不了的文化信仰。十二生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它的主题意旨也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十二生肖,又叫属相,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什么是这12只动物?每只动物都有什么传说?与生肖相对应的人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关于十二生肖引发的讨论。自古以来,關于十二生肖的说法不
新媒体时代,席卷而来的信息呈现爆炸式传播。如今在中国大陆,人们似乎都被手机绑架了,家里家外、大街小巷、商场剧院、候车室候机楼、甚至餐厅厕所……随处都是捧着手机的低头族,人们似乎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却很难像以前一样见到捧书阅读的读者。以致数年前就有一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写信给中国的一家报纸替中国人忧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而没有人看书?这位印度工程师说:“当然,
本刊1997年1期封面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订了亲。姑娘家一订亲,就算有了未婚夫,找到了婆家。未婚夫这个说法守明还不习惯,她觉得有些陌生、有些重大,让人害羞,还让人害怕。她在心里把未婚夫称作那个人,或遵从当地的传统叫法,把未婚夫称为哪哪庄的。那个人的庄子离她们的庄子不远,从那个人的庄子出来,跨过一座高桥,往南一拐,再走过一座平桥,就到了她们庄。两个村庄同属一个大队,大队部设在她们庄。  
二舅知道自己要死了  所以每次见到我们都哭  哭也没有用  得了绝症的二舅总归要死的  我们一直都在等待那一天  二舅不想等  这样的日子真是不好熬啊  但是我们还是熬出了头  二舅是哭着死去的  围在病床前的人都长舒一口气  我看见二舅的脸真白啊  比医院的旧床单都白  我們抬着二舅上灵车  穿黑色丧服的二舅仿佛不是我的二舅  一些闻讯赶来的亲戚干哭上两声  但大多数来的人根本没哭  这个物价飞
收养的孩子也是天使。草根夫妻冬梅和建东两口子收养的好好不会说话。忽然有一天,孩子能喊“爸爸妈妈”了,建东激动得不知说啥,只是一个劲亲好好的脸蛋……1   这是条老街。街边的铺面,都是居民楼的一层改装的。楼和楼之间,是一些长长短短的巷子,里面盖满了小楼,样式大同小异,一间一间地隔开,房东全部租出去,补贴生活。街上做生意的有本地人,也有河南来的菜贩子。说白了,这里是菜市场、杂货区,日常所需,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