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钢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创新,融入更多的其他音乐元素,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民族音乐元素及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合实现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巅峰。本文将进一步探究民族音乐元素及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合对钢琴音乐组作品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未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道路等多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 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元素 戏曲音乐元素 民族化道路
  钢琴是舶来品,主要用来演绎音乐的工具,体验另一种音乐的享受。后来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迁,钢琴音乐也结合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的融合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钢琴音乐作品,比如很多融入了民族戏曲特色、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等。由于将西方的钢琴音乐中融入的这种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种新鲜的音乐风格,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另外,中外文化在音乐中的碰撞将会带来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史无前例的新局面。加之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及理论,定会为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一、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体现
  (一)钢琴曲中民族旋律元素
  在音乐作品展示过程中,旋律是作品的灵魂,是音乐创造的基本要素。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对于旋律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比如风格、内容、民族特征等等。将民族旋律元素运用到钢琴曲的创作当中,更多的是考虑民歌的旋律,可以是直接移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改编。
  在民族旋律元素运用中,对民歌旋律的考虑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更为广泛。曾经一位著名的音乐人士黄虎威创作大型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就是采集了四川民间优美的民歌旋律,进行一定的移植和改编之后,有了这样一个文明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钢琴曲《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短笛牧童》都是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创作的闻名世界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二)钢琴曲中民族和声元素
  和声一直作为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形式,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本身是否具有感染力及凝聚力。好的音乐作品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和声。将我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融合到西方音乐当中,是我国音乐家们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一直以来,探索之路从不间断。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我国还延续着国外的和声方法,一点点尝试民族和声。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之后,有了一点点成就,出现了二度、四度及五度结构的和声方法。随着年代的发展,音乐艺术也不断进步,到了五六十年代我国音乐家们就有了新的突破。由于受到传统和声方法的限制,使得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进展缓慢,音乐家大胆设想,打破传统观念,融入新的思路及创作视角,涌现了很多年轻、优秀的钢琴音乐人创作了很多著名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朱践耳的《流水》《思凡》,陈培勋的《双飞蝴蝶》等。
  再后来和声快速发展,1970年以后,我国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们开始公开演绎其创作的作品。这时是我国钢琴音乐和声元素融合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从传统狭小的发展空间走向了光明大道。著名学者王安国针对和声创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专业化的分析,并出台了相关著作《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和声的发展速度,为加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时期,大批量的音乐人士吸收国外文化精华、融合本土民族文化特色,创作出了高质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林华的《高古》、赵晓生的《太极》等。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元素体现
  (一)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戏曲结构体式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例如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 《春江舟影》、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曲 《夕阳箫鼓》 都是将某一曲调为基础,运用合理的扩充或紧缩的手法将旋律、曲体通过速度、节拍、宫调等要素的改变使得演绎出不同板腔体。又如钢琴曲 《夕阳箫鼓》是通过对主题句幅的扩充或者紧缩等手法的变化、节奏规律的变化等改编的,使得原有总体布局和主题旋律发展变化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改变。内容依然分为10个部分,包括引子、主题、节奏及尾声等,最终这首钢琴曲目完美的诞生了。
  (二)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戏曲音乐是相对独立、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较为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戏曲综合艺术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戏曲音乐来区分属于哪一种剧种,也成为了剧种区分的明显标志。中国钢琴音乐也融入了很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元素,创作了很多闻名中外的钢琴作品。
  昆曲融合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特性,是戏曲中音调较为特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南曲的温婉柔和与北曲的宏伟气势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另一种特殊的创新艺术风格。并不是说完全改变南曲或者改变北曲,而是南北曲相辅相成,共同为戏剧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中第三首《降 G 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结合了昆曲 《玉簪记·琴挑》 中生旦轮唱的音调。
  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了地方特色曲调及昆曲曲牌的京剧也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元素。“西皮”、“二黄”这两个基本腔调截然不同,一个是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一个是旋律凝重、色彩暗淡。一个能激发人的激情、婉转流畅;一个则给人以悲伤、沉痛之感。例如,江文也创作的钢琴曲《断章小品十六首》其中的第十一首 “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交织,使得既传诵了传统京剧的惊鸿,又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王震亚.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先分析了卫星平台上探测闪电的原理,再介绍了卫星探测闪电资料的特点以及应用研究情况。着重说明了在云顶探测闪电光脉冲的特殊性;推导了卫星探测闪电电磁脉冲信号的两种方法:时
利用桂林新一带天气雷达径向速度产品资料对2004年发生在桂林的强暴雨过程及其暴雨个例的径向速度平面位置显示产品(PPI)特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利用径向速度变化可判断中
通过对气象短信的定制模式和广告宣传方面的探讨,认识到气象短信服务是目前气象部门传播气象预警信号一个重要的现代通信手段,能使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更具时效性;气象短信的发展壮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载体居于重要地位,它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或文化本身,其内在的价值导向性和外在的社会普遍性为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根
目的探讨吡咯替尼治疗老年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营口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老年HER-2阳性晚期乳
通过对基层防雷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新形势下基层防雷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16年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
人口普查为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提供了翔实、可靠、准确的数据信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甘孜藏区人口规模的适度发展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经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联合洛铂同步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完成治疗与随访的100例老年局部晚期头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