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域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优化策略探讨

来源 :现代城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风险视角审视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发现北京城市副中心面临着公共安全、城市病、治理主体能力不足等风险。为此,应做好“四位一体”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精准靶向风险目标;持续推进人文副中心建设,夯实风险防范的基石;进一步优化科技副中心建设,筑牢风险防范的防火墙;高度重视绿色副中心建设,织好风险防范的生态屏障;稳步推进法治副中心建设,健全风险防范的法制保障。以持续增强风险防范的支撑力、聚合力、驱动力,最终实现城市使人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其他文献
“网红空间”作为新兴的视觉消费空间,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抖音平台数据定量测度了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的热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分布呈现出多核集聚的格局,空间热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递减;“网红空间”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功能节点,不同区域内部空间的集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们一起轻轻哼起;有没有那么一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淡淡回忆;有没有那么一句言语,让我们一起微笑感动;有没有那么一个梦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那些年,我们一起肩并肩,心中怀抱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为电力事业奉献出一份光和热,我们一起努力奋斗着,欢笑与泪水交集。
村镇道路网络与建设空间协调发展是促进村镇地区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以山东省招远市14个乡镇单元为例,构建路网通达发展度、空间扩展发展度和“路网—空间”协调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协调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招远市村镇道路网络建设较之空间扩展呈现滞后特征,主要表征为路网成熟性和对外联系便捷性较差,层级结构失衡与层级衔接较差是其主要成因;招远市村镇道路网络建设与空间扩展作用关系可以抽象为“两圈层,三类型,三传导”结构模式。文章可以为我国村镇地区道路网络与空间扩展协调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近年来,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在我国全面加快推进,成效显著,但是“回潮”现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可持续性。文章根据我国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内容和相关文献,确定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基于网络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南京市玄武区一枝园小区,进行案例研究,结合指标权重、案例研究和政策关切,提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可持续性提升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空间规模、人口规模等均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布局混乱、政府太过注重经济指标和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所需要的空间、政府相关部门急于收割网络流量而导致城市内部信息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关对策,以保障城市经济能始终高质量发展。由毛新雅编著、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11月出版的《“区域城市化”与城市群经济发展》一书,从“区域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出发,运用数据实证、比较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提升社区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从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讨论的社区消费场景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路径。社区消费场景是场景理论在社区消费领域的实践与运用。自2017年起,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不断地把场景运用到城市与社区发展治理实践当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分析较少,理论成果比较薄弱。文章以青年社区消费需求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在26类舒适物集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社区消费场景的
广西灵山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电投集团下属三级单位,于2017年4月24日正式成立,致力于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开发、投资、建设、销售、检修、维护、经营和管理,组织综合智慧能源的生产和销售。公司怀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规划容量各为10万千瓦,一期工程于2018年9月29日开工建设,2020年9月30日投产发电。二期工程于201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20年12月10日投产发电。
“光明使者人称颂,改革相期早着鞭。”这是著名书法家陈政为百色平果供电局题写的一首诗。近年来,该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平果铝都发展的先行者。2021年五一劳动节,该局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
针对桥巩水电站东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冷却风机故障的问题,查找引起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了分析,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方法效果显著,可为同类机组的冷却风机故障处理提供借鉴。
以快速城市化前杭嘉湖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古籍、舆图与田野调查等途径,从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分析聚落景观成因,将之划分为圩?型聚落、畈田型聚落,从区域尺度、片区尺度与村镇尺度总结各类型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点,并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建设、交通条件、文化传统对聚落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为三角洲丘陵山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研究及现代聚落景观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