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上的“艺术狂想曲”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5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8月,有幸收到《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的邀请,随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促进会和《雕塑》杂志社组织的“丝路扬帆——2016中国、匈牙利雕塑艺术展”访问团前往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参访考察。一路走来,重温了西方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国际艺术文化的交流,都绕不开人与人的接触,人与城市的互动。走进异国他乡的艺术文化交流,可以使我们对他国的艺术文化深入了解,是有“温度”的理解和感受,而不是停留在电脑屏幕上的简介和书本上的说明。对于艺术家,更是需要这种走出去的经历和历练。西方艺术的精髓,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对于以后的创作和对艺术本身的理解都会得到提升。
  8月2日下午,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与匈牙利中国艺术与文化协会共同主办,《雕塑》杂志社组织承办的“丝路扬帆——2016中国·匈牙利雕塑艺术展”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幕。本次艺术交流活动得到了匈牙利方的高度重视,匈牙利总理奥尔班先生特意委派特使考舒伊·罗伯特先生作为嘉宾出席开幕仪式。考舒伊·罗伯特先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奥尔班总理向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高度赞扬了本次艺术交流活动中作品的水准以及举办意义,认为这将开启中国与匈牙利文化交流的新纪元。他特别转达了奥尔班总理关于继续相互支持、加强务实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的期望与意愿,希望从此依本次活动为契机,在加强两国雕塑艺术的交流的同时,进步开启文化产业乃至经济领域的多方合作。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在开幕式上,对匈牙利方的热情接待予以感谢,并积极回应了奥尔班总理和考舒伊·罗伯特特使的提议。他认为,中匈两国有着长久的友好传统,这是两国人民所共有的宝贵财富。随着两国高层来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双边关系始终牢固,在“16 1”和”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也将为艺术方面的对接与合作激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览期间,范伟民先生接受了匈牙利电视6台、匈牙利文化艺术网的采访,介绍了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整体现状及发展方向,并就中匈两国艺术合作做出了前瞻性的展望。展览活动结束后,在范伟民先生带队下,中国参展艺术家与匈牙利艺术家、匈牙利雕塑学会主席进行了友好交流,并拜访了93岁高龄的匈牙利雕塑泰斗伊姆雷·瓦尔加Imre Varga。中国艺术家团队还参观了由匈牙利政府出资管理的匈牙利国家艺术区以及海德蓝欧瓷艺术区,并与驻地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这里如同北京798艺术区样,汇聚了匈牙利著名的艺术机构与优秀的艺术家,反映出了匈牙利艺术发展的繁荣状况。
  此次展览交流,所得甚多。对于在匈牙利的日子,更是感受颇深。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艺术展览交流,使我对这个国家,这个城市、这里的艺术文化都深有体会。布达佩斯不是那种美得特别张扬的城市,它低调内敛、大气有张力。如果你能在这里停留3天以上,会发现这个城市有你想要的每面。这里有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茜茜公主的10年爱恋、裴多菲吟诵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里有清纯的童话,也有英雄的史诗。一切都是历史布下的个个棋局,让人们边行走边破解。
  匈牙利拥有着欧洲沧桑的历史,同时又具备着浪漫而狂热的气质。而这种独特的气质归结于匈牙利浓郁的艺术氛围。多瑙河穿城而过,将布达佩斯分为“布达”和“佩斯”。布达相对古典,佩斯相对现代。多瑙河并不是蓝色的,相反倒有点灰,那曲《蓝色的多瑙河》(The Blue Danube)翻译成“忧郁的多瑙河”更合适。这种忧伤或许来自多瑙河边矗立的座雕像——永远注视着匈牙利的诗人裴多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始终处于动荡不安的匈牙利人,民心所望,惟有自由。自由精神也是我理解的匈牙利人浪漫与狂热的结晶。一直以来,匈牙利就是个为自由而不断奋斗的国家,耸立在布达佩斯市中心苍翠山顶的《自由女神像》,双手高举橄榄枝,昂首仰望苍天,像是在诉说着自由的难得与可贵。
  布达佩斯街头随处可见雕塑作品,西方古典艺术雕刻的佳作仿佛随时围绕着我们这行东方的艺术家,各个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在我们眼前出现,每个雕塑都好似在讲述着段历史、一个美丽的故事。而雕刻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教堂,这里记载着匈牙利辉煌的雕塑史,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匈牙利的雕刻艺术,在罗马时代最有名的雕刻作品是亚克教堂大门的形象,留存至今的木制雕刻是14-15世纪的圣尼可圣坛。匈牙利哥特式雕刻由马尔顿·科勒兹瓦里和久尔吉-科勒兹瓦里完成,该雕刻是骑在马上的圣约翰打败龙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中,最杰出的是由意大利工匠雕刻的马加什国王和王后贝亚特丽斯的浮雕。
  18世纪建筑中大部分的雕刻是木刻,少部分是石刻。这个时期的建筑雕刻包括布达的圣安妮教堂和圣伊丽莎白教堂的作品。而质量上乘的作品是约翰·A·克劳斯的作品。约瑟夫·海本什特莱特是位木刻和石刻雕刻家,其作品系塞切尼的圣弗朗西斯教堂以及埃格尔的小兄弟会教堂的高祭坛的雕像。18世纪,在公共场所树立教会雕刻非常普遍,如布达以及各地的《圣三柱》。整个18世纪,在匈牙利各地树立起许多雕刻,其中含有匈牙利的民间艺术风格,如各地的十字架造型。同时在许多宫殿顶上还放置有石膏雕塑。石刻艺术家主要为教堂而工作。这个时期的匈牙利雕塑家在肖像雕塑上有了初次的尝试,尽管当时人们对肖像的需求量非常少。其中匈牙利肖像雕塑家安道尔·马绍尔在1796年为自己塑的雕像比较知名。
  去过匈牙利的人都知道,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多瑙河岸边有处别致的景观——多瑙河堤岸上的铁鞋,但是有关于铁鞋的由来却鲜有人知了。
  铁鞋的故事缘起于1944年10月15日那个寒冷的夜晚,匈牙利法西斯主义政党箭十字党发动政变,攫取了匈牙利政权。当晚,箭十字党党徒将大批犹太人掳掠到布达佩斯多瑙河岸边枪杀,尸体被抛进河中,只留下鞋子。因为当时物资匮乏,鞋是奇货可居的黑市商品,刽子手们在行刑时通常会脱下犹太人的鞋,拿去交易。可悲可叹,在那样的时代,生命居然抵不过双鞋。   为了警戒世人,2001年,匈牙利政府将每年的4月16日定为国家“大屠杀纪念日”。2004年,匈牙利雕塑家鲍乌埃尔·久洛决定创作由60双铁鞋构成的雕塑,警示后人勿忘历史。每位到此的访客,虽身处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却无不心怀敬畏,冰冷流淌的河水好似追思悲情往事的汪汪泪水。
  匈牙利另件此事件著名的雕塑《大屠杀纪念碑》是伊姆雷·瓦尔加的代表作之,这件作品由飘扬的柳树造型构成,树叶上铭刻有匈牙利犹太遇难者的名字。作品安静地屹立在街头,微风过,铭刻有犹太遇难者名字的树叶就会轻轻舞动,那是对后人的警示,是雕塑家对那段历史的铭记。
  在中匈雕塑展结束后,我们去拜访了匈牙利雕塑泰斗伊姆雷·瓦尔加,93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对于那段他亲历的历史也始终铭记。对于此次中匈雕塑展,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中国雕塑家的作品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晚辈的我们,对伊姆雷·瓦尔加老人的作品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高度感到由衷的佩服,对匈牙利人民对于历史的铭记和反思感到十分欣慰。
  我们行人在布达佩斯“山丹丹(Szentendre)”的艺术部落进行了艺术交流,这个小镇是匈牙利国宝级的“艺术圣地”。19世纪末很多匈牙利的艺术家涌向这座别具格的小镇,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艺术氛围。众多的博物馆、画廊不仅彰显了小镇的艺术魅力,也滋润了培养艺术家的这片沃土。20世纪以来,这里培养了许多世界有名的艺术家,也是画家、雕塑家们的汇聚之地。古色古香的小巷,圆石铺成的小道、古堡以及规模不大但很集中的教堂建筑,让走在这里的我们感觉像是回到了18世纪。也正是这份古朴,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感受到了片刻的宁静。每年这里都会有各种的艺术节和展览举办,这里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及作品水平都叫人惊叹不已。
  匈牙利的人民好客热情,天性快乐、浪漫。接待我们中国雕塑家之时,当地人拿出了他们自己佳酿好酒水果白酒,以及自制的美味点心。匈牙利语“干杯”(egeszsegedre)读音与中文“爱跟谁跟谁”读音相似,当匈牙利主人举杯说道:“egeszsegedre!”我们行中国雕塑家就会大声高呼:“爱跟谁跟谁!”在场的中匈艺术家们哄堂大笑。语言并不能阻挡艺术家们的交流与欢聚,更不能阻挡中匈人民之间的友谊,我们大家相互祝福,共赏两国艺术佳作。
  欧洲之行匆匆而过,在那里,留下了我们中国雕塑家的足迹;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中匈雕塑家之间的友谊,留下对西方雕塑直观感受,留下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创作的灵感。
  或许,在我们下件雕塑作品的创作中,就会留下此行的丝痕迹。
其他文献
[摘 要]《理性的毁灭》集中论述了德国现代非理性主义从谢林到法西斯主义崩溃的这一生命小循环过程,其间非理性主义的浮沉暗喻着这样一个问题:非理性是有限度的。以非理性为主义在某种情况下适应了某种潮流体现了创造性、超越性,而又在某种情况下体现了不适应性、紊乱性。必须清楚:非理性的限度在哪里,怎样克服非理性的限度。以便有助于我们既把握理性,又把握非理性,成功的进行实践活动。  [关键词]非理性;理性;限度
He’e, a well-known sculptor, filed a lawsuit against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it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f her works, but the result came out far from satisfactorily. In recent years, occurrences of
Art creation itself is academic, exploring the world and people just like philosophy. But they are on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and the use of methods. Art creation is specific a
2月23日,为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四川省节后集中送农民工返岗专机正式起飞。当天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就有4架农民工专机飞往广东、新疆和杭州。图为首趟飞往广州的川航3U8743次航班正在登机  “大米是自家种的,花生也是自家炒好了带上,带这些都是想让雇主家尝一下我家乡的味道。”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候机室内,62岁的四川南充嘉陵区人任秀珍正埋头整理包裹,准备搭乘返岗专机前往广东。  任秀珍十几年前就去深圳
摘要: 基督教文化是安徒生作品意识形态的基调,基督教文化的死亡意识为解读卖火柴女孩之死提供了意识形态视角。本文从《卖火柴的女孩》的创作背景及基督教的影响出发,提出了与我国传统理解不同的看法,并分析了我国传统理解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卖火柴的女孩》 意识形态    安徒生童话作品在中国广为传播。而其中的《卖火柴的女孩》,由于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在中文语境下,通常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图景中,青年雕塑家戴耘近年来_十分活跃,多次入选重要的当代雕塑展并获奖,引起专业界甚至媒体界的关注。  其实,戴耘的艺术创作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活跃期的,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涉及了当代艺术的当下性与历史性的关系。用评论家鲁虹的话说,戴耘“努力地向大众文化学习并汲取精华,同时将自己所发现的文化问题置于历史的文脉中加以认真考量。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当下性与大众性,又有历史性与深
内容摘要:超写实雕塑艺术在上世纪中期才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流派。除了讲求对塑造的整体控制外,挑战极限式的细节刻画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将超写实技法运用到雕塑教学中并成为一门课程,在各大艺术院校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较早起步。本文将从大纲设置、教学目的、成果展示等方面简要的介绍这门课程。  关键词:超写实雕塑;雕塑教学;细节刻画;后期加工  Abstract: The hyperrealism sculp
摘 要:本文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审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作《嘉莉妹妹》,作品中的主人公嘉莉妹妹,是推翻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定位,是一个实现自我与自治的理想女性的典型。  关键词:女权主义 自我 自治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作——《嘉莉妹妹》,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它突破了当时美国小说领域的保守与高雅传统,开辟了一条通向忠实、大胆
内容摘要:“立体构成”是设计艺术专业创造形式美,塑造空间造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认知、感受、把握立体构成的原则,梳理总结,找寻实践中的规律,把握好形式美的法则,如何引导“将计就计”是要理清的问题。  关键词:立构;联想;孕育;差异;抽象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美院的辛华泉教授引入了“三大构成”,随即这些课程在全国的高校陆续开设,统将“平构、色构、立构”称为三大构成。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今
摘 要: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推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本文借鉴SWOT分析方法,运用系统思考识别影响广东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匹配,分析广东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和劣势,创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  关键词: 广东大学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