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社区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制定相关预防及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03-01-2019-12-15于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脾切除断流术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无门静脉血栓45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门静脉血栓27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体质量指数(t=3.587,P=0.00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3.026,P=0.004)、脾容积(t=2.493,P=0.016)、术中出血量(t=3.829,P<0.001)、门静脉流速差(t=3.088,P=0.003)、术后早期抗凝时间(t=6.444,P<0.001)及血小板计数(t=3.007,P=0.004)与乙肝肝硬化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高评分(OR=3.651,95%CI为1.175~11.341,P=0.025)、术中出血量大(OR=2.984,95%CI为1.111~8.013,P=0.035)、门静脉流速差大(OR=3.012,95%CI为2.058~4.266,P=0.034)、术后早期抗凝时间晚(OR=3.155,95%CI为1.271~7.830,P=0.013)和血小板计数高(OR=2.943,95%CI为1.199~7.226,P=0.019)是乙肝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当患者存在Child-Pugh高评分、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前后高门脉流速差、术后早期抗凝时间晚和血小板计数高等特征时,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大,此时针对危险因素予以预防性干预,可有效降低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P)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5-01-01-20
目的 小儿隐睾为常见先天性疾病,激素治疗无效者,应行睾丸固定术.本研究探究腹腔镜下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短、中期随访效果.方法 选取2017-03-01-2019-01-01漯河市中心医院收
目的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需要长期治疗,本研究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在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
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与生活负面事件相关,常伴有精神心理因素,目前无可治愈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本研究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和平区报告梅毒病例的特征,旨在为控制当地梅毒传播、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和平区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梅毒疫情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03-01-2019-03-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
纹带棒状杆菌为棒状杆菌属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人类皮肤和鼻咽部黏膜等,是机会致病菌[1].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免疫力低下者增多,近年来有关纹带棒状杆菌感染的报道有所
目的 本研究调查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CVD)患者的体质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干预,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19年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
目的 膀胱肿瘤抗原(BTA)与膀胱癌临床诊断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BTA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01-14-2019-08-01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膀胱
女性生殖道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PMT)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63%[1].Moertel等[2]根据初发恶性肿瘤和第二恶性肿瘤确诊的时间间隔将MPMT分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