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同时,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和认识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运用各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正因如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作用和地位被不断提升。但也由此衍生出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理性思考、客观分析,高效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取存在着地域的单一性。
首先,用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掩盖且忽视了史料教学地域的单一性,突出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教学改革两方面。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方面。很多高中都开设了校本课程,以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校本课程为例。该校在设置2014—2015学年度校本课程计划中,明确写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是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校本课程目录》分为七部分,居第一位且栏目较多者为“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几乎都局限于如皋和白蒲两地。这样的校本课程内容在涉及历史方面容易忽视与更广范围内的历史的联系,造成历史内容的割裂。即使是校本课程的设置也要考虑到其中历史学部分内容的关联性,在突出地方特色课程的同时,将校本课程的历史学内容放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教学。
在高考改革方面,主要体现在高考卷和各市模拟试卷中题目提供的史料过于侧重所在地的地域性。以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卷历史学科为例。
2019年江苏卷客观题第6题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第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取存在着地域的单一性。
首先,用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掩盖且忽视了史料教学地域的单一性,突出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教学改革两方面。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方面。很多高中都开设了校本课程,以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校本课程为例。该校在设置2014—2015学年度校本课程计划中,明确写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是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校本课程目录》分为七部分,居第一位且栏目较多者为“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几乎都局限于如皋和白蒲两地。这样的校本课程内容在涉及历史方面容易忽视与更广范围内的历史的联系,造成历史内容的割裂。即使是校本课程的设置也要考虑到其中历史学部分内容的关联性,在突出地方特色课程的同时,将校本课程的历史学内容放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教学。
在高考改革方面,主要体现在高考卷和各市模拟试卷中题目提供的史料过于侧重所在地的地域性。以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卷历史学科为例。
2019年江苏卷客观题第6题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