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草食畜牧业发展布局及思路分析

来源 :农业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山草坡是中国南方地区天然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高效草食畜牧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湖北省恩施州是中国南方典型的草食畜牧业分布区域,宜牧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然而近年来养殖模式落后、草山草坡利用率低,导致恩施州草食畜牧业发展受到制约.受山地条件限制,恩施州养殖设施化水平不高,草食畜主要采用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家庭养殖占主导地位,规模化程度较低,虽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但全州可利用草地自然退化、石漠化面积约占50%,每年还需从外地大量购买饲草.通过分析恩施州各市县草场及饲草料供应情况,对草食畜牧业发展进行空间布局,使土地资源和农业副产物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种养体系,打造草食畜牧业全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并针对各市县产业存在的短板提出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为明确烤烟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关系,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对未熟和适熟的上、中、下部位烟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对不同部位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未熟烟叶细胞叶绿体中淀粉颗粒数、嗜锇颗粒数、基粒数和高基粒片层占比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适熟烟叶细胞叶绿体中淀粉颗粒数、嗜锇颗粒数与未熟烟叶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表现一致,而基粒数、高基粒片层占比与未熟烟叶的差异表现相反,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烤烟烟叶的质体
根据2004—2018年中国有关数据,设立农田水利供给系统中农业供水量、农村水利水电装机容量、水土流失治理、保护耕地以及效益系统中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除涝面积等指标,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具体分析中国农田水利供给和效益协同发展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田水利供给子系统有序度波动较大,协同作用不明显,效益子系统有序度相对平稳且在系统内部能够协同发展,而农田水利供给效益系统整体协同度较差,根据协同曲线趋势预测,未来中国农田水利供给效益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基于此,应加大对堤防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加大保
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成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农机作业呈现出供需不平衡、调度水平落后、作业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综合考虑农户损失和机手收益的基础上,结合农机作业调度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带时间窗的多区域互联农机调度模型,采用两阶段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苏北地区实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调度成本,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实现多区域协调模式下的农机调度还需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创新多区域协调调度模式、完善服务管理机制以及提高突发事
为探究不同通风速率对异位发酵床处理肉鸭粪污的效果,以锯末和稻壳按6∶4体积比配制发酵初始垫料,设置3个处理(A1、A2、A3),通风速率分别为0.02、0.05、0.10 m3· min-1 ·m-3,通过每日定量向异位发酵装置中投加肉鸭粪污,监测38 d发酵过程中垫料的理化指标以及腐熟状况.结果 表明,3种通风速率下,A1、A2和A3处理的温度值分别为49.98、51.29和49.36℃,>50℃的高温天数分别为23、28和20 d,通风结束时氧含量分别为12.61%、16.41%和18.16%,氧气消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衡量区域内耕地保护状况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内容宽泛、纷繁复杂,因而需要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整理.基于此,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构建国内外2001—2020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发文量逐年上升,但是重要的作者之间的合作还比较少,各个机构之间联系强度较弱;大尺度范围的行政区域是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主要范围,耕地质量、生态安全评价成为当前研究关注的热点,定量与综合分析成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主要趋势.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即耕地
都市地区同时具有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信息、科技、资金等社会资源丰富性的特征,其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来营造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和培育新动能的需求强烈.针对都市地区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特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天津市112家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及采用研讨法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对天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农业创新已经有力地促进了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实力得到增强,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创新机制不断激活,创新活动提质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应有之义.数字经济正大步向前,引领整个社会经济的全方位“数字蝶变”,数字技术的强大推动力更是为全国各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重要载体,其特有的共享性、高渗透性、高技术性和非竞争性突破了城乡发展的时空壁垒,畅通了城乡循环通道,提高了城乡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了生产要素和技术创新的匹配效应、乘数效应、涓滴效应和协同效应,赋能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数字化建设,应因地制宜,整体布局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协同培育城乡产业链,
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以山东省为例,基于其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建设“数字乡村”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围绕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资源共享中心、打造实现农业的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山东“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人才支撑、规章制定等角度提出了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蔬菜销地市场,做好蔬菜保供稳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夏季洪涝灾害、冬季大小寒潮影响,2021年上海蔬菜价格总体上符合季节性规律,但价格变化整体态势与2019年和2020年不同,2019年和2020年呈“M”型趋势,而2021年呈“V”型趋势,且部分蔬菜涨幅较高.最后,从疫情防控、天气情况、供需流通等角度预测了2022年上海蔬菜价格走势.
休闲农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产业形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的休闲农业中,可以增加其感观性、趣味性、体验性,提高休闲农业全产业链附加值.在阐述发展智慧休闲农业是形势发展必然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休闲农业平台建设的需求及内容,将智能化技术融入休闲农业服务全流程场景,从休闲农业预约接待、现场服务体验、客户营销等方面着手,构建园区休闲农业管理系统,配置满足客户对智能化农事体验、休闲旅游观光等一系列丰富农业休闲体验需求的智能硬件,全面提升休闲园区预约服务、前台接待、园区游览、园区采摘、认种认养、规范生产、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