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PSO-LSSVM的高层建筑项目工期风险预测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层建筑项目在工期风险预测时样本数据少且特征维度高的特点,建立了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和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高层建筑项目工期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在特征选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RF算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子集;利用PSO算法对LSSVM的正则化参数和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采用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 1m值对所建立模型的预测
其他文献
通过弹药毁伤效能评估技术研究现状的归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弹药毁伤效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根据新时期作战精确感知、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评估、精确保障的时代需求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意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思考,有效质疑,深度解读,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辨水平.本文试就《论语·侍坐章
2018年9月,济南市教研院启动了“济南市初中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本文以青研班在济南举办的初中语文说课比覆为例,探讨语文教学的创意与真意.
以竹屑和污泥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通过炭化和活化制备得到竹屑-污泥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响应曲面试验确定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孔隙度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竹屑-污泥活性炭的物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竹屑-污泥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竹屑添加量30%,浸渍比2∶1,活化温度700℃,活化时间1 h。在该条件下得到的竹屑-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702.52 mg/g,比表面积为781.18 m2/g,具有发达的不规则孔结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
为了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从决策-设计-生产-施工-运营与回收5个阶段,构建了全寿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将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uzzy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FISM)与网络层次分析模型(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相结合,建立了基于FISM-ANP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定性找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表层直接因素、中间层动力因素、深层导向因素,还能将各因素之间的内部逻辑
以吉林省临江市的紫椴种子为材料探讨紫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采用萌发法、称重法、生物鉴定法研究紫椴种子萌发进程、吸水过程、萌发抑制物活性.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但种子透水性不良并不是导致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紫椴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芽和胚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因部位与浸提液浓度不同呈现差异,抑制性为胚>完整种子>果皮.
通过改变加载板结构和加载形式,改进常规直剪试验装置,使试样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体积恒定。以广西百色中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和改进直剪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不同干密度下的改进直剪试验,得到了抗剪强度指标随干密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研究成果进行了案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直剪试验消除了干密度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且低应力条件下抗剪强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特征;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和黏聚力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减小,黏聚力的衰减幅度较大;膨胀土边坡浅层土体发生膨胀后,其干密度明显减小。因此,在稳定性分析时应充分考虑膨胀
为研究RA,PR.M和BRA 3种高黏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对水-温耦合作用下的工程上常用的AC-13C和AC-20C两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展开了研究。从矿料级配类型、高黏剂、含水率、试验温度等方面对高模量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级配类型相同时,高黏剂的种类及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影响不大。在相同条件下,AC-20C沥青混合料的吸水率及高温抗车辙能力明显大于AC-13C沥青混合料的,且掺入RA高黏剂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整体最优。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加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随着近年来的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发展,以及迪庆州北部地质土壤岩层不稳定,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周围地表形变时而发生,进而导致了崩塌、碎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文中通过SBAS监测技术对迪庆州北部大面积区域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监测周期覆盖2018年1月12日至2020年2月19日。通过对重点监测区域的划分管理和分析监测结果,排查形变危险点和灾害易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