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浯溪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王青伟/文王欢/评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冬季,差不多是整整的一个冬季,一帮搞基建的民工到浯溪寻找能够烤火的树枝。靠着块大石壁,然后他们把拣来的枯枝败叶点燃,借以取暖。谁也没有想到,在离他们烤火不到二米远的地方,竟然就是一件稀世珍宝:浯溪三绝碑!
  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衡阳又称雁城,南飞的大雁,到了衡阳便徘徊不前了,雁群在秋风之中飞回低鸣,在云淡天高之下盘旋起落,寻找暂时栖息的归宿,不由人不心生无尽的遐想和莫名的激动!
  当雁鸣的声音渐渐远去时,我们突然听见了溪流的潺潺声。
  浯溪闻名的是它的碑林,其中称得上傲视千古、独立于世的当是三绝碑。一千三百余年前,唐代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元结将他的不朽之作《大唐中兴颂》雕刻在一块巨大陡峭的石壁上,书写那块碑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颜真卿,此时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大唐中兴颂》应为颜真卿书法之绝响。
  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是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怪石嶙峋,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但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觉得自己也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观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中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可言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两处地方。一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着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另一处地方是大书法家米芾的拜石地。因为一尊奇石,米芾竟然一见而拜。现代的人似觉有些不可思议,我常常久久地凝视那块石头,觉得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已,然而,是一种什么样的灵性突然触动了米芾的内心深处?一块石头竟值得他跪地一拜呢?
  有一点却是可以坚信的,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
  每次我走进浯溪,总抱着一种敬畏之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因为每一块石碑上似乎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那一刻,我觉得,在那些燃烧的火把之中,一丝苍凉和无边的寂寞叩击着我的心灵。
  【简评】人的历史是不断进化的,物质技术是日新月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物质以外呢?这就不好说了,但有一点却可以确定,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在文明进程中,我们不必太过计较得失,但是当得不偿失时,我们却应该反思了。但愿有一天元结、米芾能够回来,那时候,不再寂寞的,不止是浯溪,还有我们人类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认为要播撒优良的人文种子,使学生的内心变的温柔灵动,活泼聪颖,善于感动,喜欢感动,这样生活才会春意盎然,作文才会阳光四射。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帮他们走近症状,观察美,欣赏美,立足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着重提高他们的内心情感的境界;再者要引导学生从书中汲取养料,帮助他们解决无话可说,思想境界不高,情感体验不丰的问题,真正使写作成为自己的事情,真正使他们体会到“文章天下
由于认知能力较低,理解能力有限.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掉入学习中的许多误区里。教师积极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这些学习误区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对策.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增加
■ 董黛/文邓明根/评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实际情况是,作文与学生的真实世界已越来越远,文章语言苍白贫乏,言之无物,无法负载他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作文教学效率不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新课标的执行者变成决策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