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当今思政教育中存在各种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把握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点,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教育途径,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当今学生工作仍旧重视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高校从上至下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可有可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让那些素质不过硬老师承担,他们备课不充分,考试不把关,解答学生问题无深度,无力度;有些人片面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党团工作,是学生工作,是辅导员、党团干部的任务;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是成人了,他们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对他们思想行为加以干涉;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来得慢,不容易出成绩,是“虚功”,不愿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还只停留在管住学生的初级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价值观教育中过分重视社会价值教育,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统一的人的个人价值是个人创造价值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的正常合理需要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包括物质上的(如个人待遇等)和精神上的(如对个人尊严、人格的尊重等)。但是当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片面地强化理论、精神、奉献的作用,忽视和否定个人价值,一旦学生维护自己切身利益,便被扣上思想道德差的帽子,在竞争激烈,平等意识,主体意识、维权意识增强的当今形势下,思政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否则学生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1.3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消泯
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经过交流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学生交流形式很少,政治理论课一般地都是照本宣科,老师应付了事,更不用说和学生交流,班主任和辅导员和学生交流思想的时间也很少,这样就很难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对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宏观上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是填鸭式地说教,只重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地约束,过分地重视“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能动性的人,忽视受教育者的兴趣、需要和权利,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服从,而没有对教育内容进行思考,对自己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教育工作流于表面,缺乏实效性。
1.4 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与对自我认识的个人观是有机联系的,有互相渗透的作用。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从学生自我认识出发,没有从知、情、意、行等心理学角度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如对于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或者一个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我们往往只是关注于其行为本身,就行为本身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而进行说教,而不去探究这种行为的症结,如果能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根据所找到的原因,疏导其畸形的心理,从而纠正行为,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时候, 才能使受到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 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解决措施
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提高认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堡垒地位。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社会阅历较浅,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地思想问题,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引导。要发挥各方面力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阵地。
其次,以人为本,进行情感管理。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曾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我们在工作中应加强和学生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激发学生对教育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认同感,从以情感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淡化家长式命令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2.2 多方式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对国外的文化,学生面临着选择和评判,他们迷茫困惑,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社会正义感遭到冲击。高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可以通过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或者座谈会、辩论会进行礼义廉耻诚信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文化知识必修课或选修课,大范围地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格修养。
(2)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群体如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内,是以共同兴趣,以感情为纽带而建立起的组织,通过组织和参加一定形式的活动,使自己获得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群体组织对于成员各方面影响很大,我们要做好群体的引导工作,把群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学生群体中先进同学,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同学,形成“培养教育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在大学生群体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上,委派素质好责任感强的专任老师对群体活动给与全方面的指导,通过积极高雅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充分利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互联网给高校育人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教育手段、方法的延伸,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关心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很难有效控制,对大学生消极影响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新型的沟通方式,QQ、MSN、BBS论坛可以弥补面对面交流的弊端,拉近和学生心理距离。其次,我们利用校园网宣传主流文化、发布学生感兴趣的信息,通过独特的形式,先进技术不断丰富网络栏目和内容,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课堂、课外文化活动、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2.3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1)改革管理机制。辅导员管理机制上存在多头管理,事情多,难以有精力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千条线万条线,汇到学院一根线,那就是辅导员,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组织部、宿管科、保卫处等部门的具体工作需要辅导员完成,事务繁多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学生深入交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疲于应付。班主任大多数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老师,他们有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心而无力。应转变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机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让辅导员、班主任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或者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岗位,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在辅导员、班主任任用方面,应该聘用那些高素质,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老师,还应考虑是否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最好是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还应该重视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的培训和培养,创造机会让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高育人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非常紧密,对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辅导员一方面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以人为本,发挥辅导员的表率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思想教育,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工作原则[J].河北学刊,2007,(3).
[2] 盖东芳,崔月政.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3] 李君智.以学生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4] 冯福斌.“情感管理”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5]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高等教育研究,2001(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1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当今学生工作仍旧重视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高校从上至下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训练,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可有可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让那些素质不过硬老师承担,他们备课不充分,考试不把关,解答学生问题无深度,无力度;有些人片面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党团工作,是学生工作,是辅导员、党团干部的任务;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是成人了,他们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对他们思想行为加以干涉;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来得慢,不容易出成绩,是“虚功”,不愿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还只停留在管住学生的初级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价值观教育中过分重视社会价值教育,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统一的人的个人价值是个人创造价值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的正常合理需要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包括物质上的(如个人待遇等)和精神上的(如对个人尊严、人格的尊重等)。但是当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片面地强化理论、精神、奉献的作用,忽视和否定个人价值,一旦学生维护自己切身利益,便被扣上思想道德差的帽子,在竞争激烈,平等意识,主体意识、维权意识增强的当今形势下,思政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思想发展规律,否则学生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1.3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消泯
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经过交流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学生交流形式很少,政治理论课一般地都是照本宣科,老师应付了事,更不用说和学生交流,班主任和辅导员和学生交流思想的时间也很少,这样就很难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对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宏观上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是填鸭式地说教,只重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地约束,过分地重视“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能动性的人,忽视受教育者的兴趣、需要和权利,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服从,而没有对教育内容进行思考,对自己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教育工作流于表面,缺乏实效性。
1.4 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与对自我认识的个人观是有机联系的,有互相渗透的作用。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从学生自我认识出发,没有从知、情、意、行等心理学角度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如对于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或者一个沉迷于游戏的学生,我们往往只是关注于其行为本身,就行为本身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而进行说教,而不去探究这种行为的症结,如果能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根据所找到的原因,疏导其畸形的心理,从而纠正行为,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时候, 才能使受到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 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把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解决措施
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提高认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堡垒地位。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社会阅历较浅,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地思想问题,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引导。要发挥各方面力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阵地。
其次,以人为本,进行情感管理。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曾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我们在工作中应加强和学生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激发学生对教育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认同感,从以情感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淡化家长式命令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2.2 多方式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对国外的文化,学生面临着选择和评判,他们迷茫困惑,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社会正义感遭到冲击。高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可以通过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或者座谈会、辩论会进行礼义廉耻诚信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文化知识必修课或选修课,大范围地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格修养。
(2)加强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群体如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内,是以共同兴趣,以感情为纽带而建立起的组织,通过组织和参加一定形式的活动,使自己获得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群体组织对于成员各方面影响很大,我们要做好群体的引导工作,把群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学生群体中先进同学,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同学,形成“培养教育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在大学生群体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上,委派素质好责任感强的专任老师对群体活动给与全方面的指导,通过积极高雅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充分利用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互联网给高校育人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教育手段、方法的延伸,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关心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很难有效控制,对大学生消极影响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新型的沟通方式,QQ、MSN、BBS论坛可以弥补面对面交流的弊端,拉近和学生心理距离。其次,我们利用校园网宣传主流文化、发布学生感兴趣的信息,通过独特的形式,先进技术不断丰富网络栏目和内容,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二课堂、课外文化活动、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2.3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1)改革管理机制。辅导员管理机制上存在多头管理,事情多,难以有精力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千条线万条线,汇到学院一根线,那就是辅导员,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组织部、宿管科、保卫处等部门的具体工作需要辅导员完成,事务繁多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学生深入交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疲于应付。班主任大多数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老师,他们有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心而无力。应转变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机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让辅导员、班主任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或者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岗位,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在辅导员、班主任任用方面,应该聘用那些高素质,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老师,还应考虑是否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最好是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还应该重视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的培训和培养,创造机会让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高育人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非常紧密,对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辅导员一方面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以人为本,发挥辅导员的表率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思想教育,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工作原则[J].河北学刊,2007,(3).
[2] 盖东芳,崔月政.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3] 李君智.以学生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4] 冯福斌.“情感管理”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5]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高等教育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