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化工类高职学生的工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多角度的调查回访,掌握当前化工类高职学生的工程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素养;合作精神 ;工程创新
工程素养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养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养,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
调查对象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学生为主,涉及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重点分析化工类高职学生的工程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次调研向学生发放问卷448份,其中,三年制学生230人,占总人数54%(一年级50人、二年级81人、三年级99人),五年制学生196人,占总人数46%(一年级121人,二年级75人)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化工类高职学生工程素养现状
本文主要从化工类高职学生的工程知识素养、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调研。
1. 对工程素养有一定认识,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学生普遍对工程素养的重视程度比较统一,在回答“你希望学校提供哪些知识提高你的工程素养”,有86%的学生选择“增加实践实训课程”,而且也认为“工程素养的提高就是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问及“在实验实训时,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及发现存在的问题时”,有64%三年制学生选择“可以”,五年制不同年级普遍低于三年制,说明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略有不足。
2 .高年级学生更易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考察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一是“工程制图是否提高对空间物件的想象能力”;二是“家电维修技术是否有助于你了解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三是“否通过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一系列问题选项所占比例基本统一,高年级至低年级回答“有很大提高”的分别为75%、58%、15%。一方面说明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及年龄的增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动手类课程的收效要好于理论讲授类课程。
3.计算能力较强,人文知识缺乏
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人文知识水平,笔者设计了一道计算题,一道人文素养题。在计算方面,三年制学生正确率达到85%,五年制学生达64%,但对于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作者”时,各年级学生的回答均不令人满意,由此可见,计算知识方面由于可以反复灌输,在未来五年时间中均会不断提高,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记忆的不牢固或无法进行反复的记忆,在未来的多年时间内会不断的流失,说明学生的人文方面知识的需要加强。
4.学校现有资源利用率低
为考察学生是否有能力利用现有学习资源,笔者设计了四道问题,包括对学校图书馆的使用,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以及学校中老师资源的利用。各年级不足40%学生“很少”去图书馆,高达58%的学生“从未去过电子阅览室”,有48%的五年制学生表示“未与老师主动探讨工程知识”。由此可见,真正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学生较少,本次调查的现有资源包含教育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资源、学生活动资源等,但普遍利用率偏低。
5.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高,五年制学生尤为明显
团队合作精神的调查也是笔者的一个重点,在问卷中设计了四道问题,分别是:“你是否考虑过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份工作”,“你是否愿意为一件事情而舍弃自己利益服从大家或集体的利益”,“假如宿舍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你是否会考虑从家中拿来工具进行维修”,“宿舍中,其他人用电热水器和强行改装电路你是持何种态度”,三年制学生合作意识普遍高于五年制学生,三年制、五年制二年级、一年级分别有50%、22%、28%的学生“愿意合作”。可见五年制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重要或困难的合作。对于第二题,第三题回答大致相同,五年制多回避合作解决问题,而三年制学生多有承担意识。对于第四道题,回答“无所谓和赞同同学改装电路”的五年制学生约占80%。相较而言,三年制中回答“反对和制止”的约占50%以上。
由此可见,三年制学生合作意识略强于五年制学生,但合作意愿不够强烈,五年制学生缺乏正确的合作价值观,极易出现“好事不愿合作,坏事一起分担”恶性现象。
二、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还涉及到了诸多方面,笔者认为,调查结果初步反映出化工类高职学生具有的工程素养,也从中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化工类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随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本认知,知识转化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均有所提高。这些提高主要归功于教材的选择和实训的锻炼,同时与学生自身成长、学校的氛围相关联,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实训力度及增强学校学习氛围。
(2)学生合作意识不高,所以应该重视并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小组实训、举办一系列的活动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另外,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与改造,及时遏制“恶性合作思想”在校园内蔓延,正确引导学生的合作价值观。
(3)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布置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完成的作业,或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一项设计或发明。
参考文献:
1.丁翚.高职院校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育与提升.高教高职研究[J],2011(71).
作者简介:
杜崇鹏,男,1987年生,陕西省府谷县人,本科学士。201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助教,主讲《化工机械基础》、《化工机器》等课程。
关键词:工程素养;合作精神 ;工程创新
工程素养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养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养,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
调查对象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学生为主,涉及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重点分析化工类高职学生的工程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次调研向学生发放问卷448份,其中,三年制学生230人,占总人数54%(一年级50人、二年级81人、三年级99人),五年制学生196人,占总人数46%(一年级121人,二年级75人)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化工类高职学生工程素养现状
本文主要从化工类高职学生的工程知识素养、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调研。
1. 对工程素养有一定认识,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学生普遍对工程素养的重视程度比较统一,在回答“你希望学校提供哪些知识提高你的工程素养”,有86%的学生选择“增加实践实训课程”,而且也认为“工程素养的提高就是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问及“在实验实训时,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及发现存在的问题时”,有64%三年制学生选择“可以”,五年制不同年级普遍低于三年制,说明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略有不足。
2 .高年级学生更易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考察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一是“工程制图是否提高对空间物件的想象能力”;二是“家电维修技术是否有助于你了解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三是“否通过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一系列问题选项所占比例基本统一,高年级至低年级回答“有很大提高”的分别为75%、58%、15%。一方面说明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及年龄的增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动手类课程的收效要好于理论讲授类课程。
3.计算能力较强,人文知识缺乏
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人文知识水平,笔者设计了一道计算题,一道人文素养题。在计算方面,三年制学生正确率达到85%,五年制学生达64%,但对于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作者”时,各年级学生的回答均不令人满意,由此可见,计算知识方面由于可以反复灌输,在未来五年时间中均会不断提高,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记忆的不牢固或无法进行反复的记忆,在未来的多年时间内会不断的流失,说明学生的人文方面知识的需要加强。
4.学校现有资源利用率低
为考察学生是否有能力利用现有学习资源,笔者设计了四道问题,包括对学校图书馆的使用,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以及学校中老师资源的利用。各年级不足40%学生“很少”去图书馆,高达58%的学生“从未去过电子阅览室”,有48%的五年制学生表示“未与老师主动探讨工程知识”。由此可见,真正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学生较少,本次调查的现有资源包含教育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资源、学生活动资源等,但普遍利用率偏低。
5.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高,五年制学生尤为明显
团队合作精神的调查也是笔者的一个重点,在问卷中设计了四道问题,分别是:“你是否考虑过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份工作”,“你是否愿意为一件事情而舍弃自己利益服从大家或集体的利益”,“假如宿舍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你是否会考虑从家中拿来工具进行维修”,“宿舍中,其他人用电热水器和强行改装电路你是持何种态度”,三年制学生合作意识普遍高于五年制学生,三年制、五年制二年级、一年级分别有50%、22%、28%的学生“愿意合作”。可见五年制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重要或困难的合作。对于第二题,第三题回答大致相同,五年制多回避合作解决问题,而三年制学生多有承担意识。对于第四道题,回答“无所谓和赞同同学改装电路”的五年制学生约占80%。相较而言,三年制中回答“反对和制止”的约占50%以上。
由此可见,三年制学生合作意识略强于五年制学生,但合作意愿不够强烈,五年制学生缺乏正确的合作价值观,极易出现“好事不愿合作,坏事一起分担”恶性现象。
二、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还涉及到了诸多方面,笔者认为,调查结果初步反映出化工类高职学生具有的工程素养,也从中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化工类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随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本认知,知识转化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均有所提高。这些提高主要归功于教材的选择和实训的锻炼,同时与学生自身成长、学校的氛围相关联,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实训力度及增强学校学习氛围。
(2)学生合作意识不高,所以应该重视并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小组实训、举办一系列的活动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另外,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与改造,及时遏制“恶性合作思想”在校园内蔓延,正确引导学生的合作价值观。
(3)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布置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完成的作业,或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一项设计或发明。
参考文献:
1.丁翚.高职院校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育与提升.高教高职研究[J],2011(71).
作者简介:
杜崇鹏,男,1987年生,陕西省府谷县人,本科学士。201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助教,主讲《化工机械基础》、《化工机器》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