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源结构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浅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中,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相应高职院校在生源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变化,其生源结构的改变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必然会产生一些较为明显的威胁,需要其自身能够从教学课程改革入手进行不断优化,提升其适应性能力。本文就重点围绕着新的生源结构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措施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生源结构 高职院校 影响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55-02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同样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尤其是从生源质量方面来看,生源类别越来越多,这种生源层次多样化的表现必然也就会对于后续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和挑战,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必然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适应性产生干扰,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
  1.新的生源结构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分析
  1.1新的生源结构概述
  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变化来看,其新的生源结构已经形成,当前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类别越来越多,虽然仍然以普通高考进入的为主,但是单独招生考试以及技能考试进入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如此也就必然形成了较为繁杂的生源结构。传统的经过普通高考进入的学生能够经过系统的高中学习,进而也就形成了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形成理想的学习习惯,比较适合于一些高水平的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但是对于一些技能考试或者是单独招生进入的学生,其在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知识方面很容易表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进而也就容易形成后续高职院校教学方面的困难,需要引起重视。
  1.2生源差异形成的问题分析
  基于这种高职院校录取生源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变化发展趋势,其在原有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下很容易表现出一些明显问题和缺陷,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生源采用同一种培养方案,如此也就必然容易导致其对于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形成了抑制,很难保障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得到有效培养,过度关注于同一的文化课教学,或者是统一的技能培养,进而也就扼杀了学生学习差异性内容的需求,形成了明显的教学困境;另外,从标准要求方面来看,当前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生源进行统一要求,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其相应生源的后续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和干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技术能力突出,文化知识欠缺的学生会形成抑制。
  2.新的生源结构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措施
  2.1创新观念,因材施教
  基于这种新的生源结构发展变化趋势,为了促使相应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接受最为理想合理的教学内容,做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需要重点从基本理念层面进行不断创新发展,这也就需要确保其各个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工作人员能够具备理想的“因材施教”理念,进而也就能够较好实现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学,避免把所有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从这一方面来看,重点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培训,促使其能够意识到这种因材施教理念的必要性。
  2.2深入了解学生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促使其改革措施具备较强的实效性,能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形成理想的积极作用,必须要重点加强对于学生的充分关注,确保教师队伍能够对于学生加深了解,认识各个学生的差异性效果,对于学生的特点以及专长进行详细掌握,进而也就能够有助于实现匹配性教学,促使其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具备较强的实效性,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2.3完善培养方案
  对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落实,注重对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这种培养方案的制定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内容,其需要关注于学生的技能培训以及知识教育,并且还需要结合上述个性化分析实现差异化培养,針对各个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如此才能够切实保障具体培养方案的制定能够发挥出较强的实用价值。此外,对于具体培养方案的完善还需要从考核方面进行优化,采取分类考核方式进行处理,结合学生的自身表现进行差异化评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为学生未来的培养指明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运行而言,其面临着新的生源结构,必须要进行有效调整,促使其能够在课程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改革,适应于各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涛,王玮.《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创新途径的探究[J/OL].科技资讯,2015,(30):233-234.
  [2]林长远.生源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改革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19-21.
其他文献
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欧盟各国是最早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国家,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发源地。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发展了几十年
30年来,在改革方针的指引下,山西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现已成为推动山西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促进山西经济社会持续快
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是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农业谈判是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挪威自由贸易协定农业谈判相关问题进行全
运用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理论和话语标记语在语用功能下的分类,以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写作语篇作为研究目标,归纳英语写作语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语,并分析其在篇章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使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双方的交际效果。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势必对语言的塑造和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如何利用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进行讨论。  【关键词】校园活动 培养 评价机制 宣传 语言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06-02  校园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自2001年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以来,中国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使市场变得更加开放、自由,并保持政策长期稳定,从而促使中国经济更加紧密的融入世界经济。在这种经济形势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