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批评到时政批判——重论陈独秀与北大的分离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is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陈独秀如何进入北大,历史已有定论,但对两年后陈独秀与北大分道扬镳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大约有以下几点:新旧文化之争;私德不检;学术水平低;同事倾轧。此四种说法虽各有其道理,但亦各有其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足以揭示陈独秀离开北大的真正原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重返历史现场,钩沉细节,联系陈独秀在离开北大前后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对这一事件得出更具合理性的解释。
其他文献
今天。通过我们对学科构建的身份认定.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在强势的西方中心话语的冲击下.文化的自卑感的阴影犹如魑魅魍魉般笼罩在民族文化的殿堂.文化研究勃兴于上世纪六七十年
高等学校要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保证,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
2016年8月,我一边为即将开设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备课,一边为《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第二卷《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做最后的统稿工作。按理说编辑校对工作稍显枯燥,不
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是左联成立之初,中国左翼文化人士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性力量发动和参与的一场文化论战,其间所涉及的文艺理论问题不仅彰显了当时中国思想界
摘 要:钱锺书在《围城》和《容安馆札记》等著作中多次论及陈三立诗歌,其看法颇受陈衍之影响,但也有驳辩。钱氏认为陈三立诗歌是具有艰深风格的诗人之诗,但诗学不精。其持论自有深到之处,亦偶现求全之偏。  关键词:钱锺书;陈三立;诗歌  宣统二年(1910)钱锺书出生时,陈三立已经五十八岁,《散原精舍诗》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陈三立去世,钱锺书都在长大、读书和求学之中,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