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生的椰子树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边散步时,他又一次抱怨。他的话题听得我的耳朵几乎出了茧。他总说在单位混得不如意,同事间很虚伪,要么曲意逢迎领导,要么讨好敷衍同事。总之,巴掌大的公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他说得一无是处。他伤感地说,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不屑与同事们为伍,结果在公司里,人人对他敬而远之。
  阳光热热地照着,身边一片灿烂。我把他带到一片椰子林,那里的椰子树和别处不同,斜斜地生长着,枝叶葳蕤。我指着那片椰子树,问他看出了什么没有。他想都没想,惊讶地问:“这里的树怎么斜着生长呢?”我问他是否感觉到风的力量。他点点头说,这里的风力很强,当然感觉得到。我笑了笑,告诉他,这就是椰子树斜着生长的原因—顺着风势生长。不然,逆着风势或者一个劲地往上生长,这里常年吹起的强劲海风,必会吹折它。
  他又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不久后,再次遇到他,他红光满面。以前,他总是愁眉紧锁,忧心忡忡,似乎每天都在忧虑国计民生和世界安全那样的大事。我知道,那是他心里揣着很多怨尤。心藏过多不满和抱怨的人不会活得开心,这一次,他的脸上不再有阴霾,鲜有的晴空万里。我笑着问他是什么让他开了新颜。
  “现在,我也是一棵斜生的椰子树了。”他上来就打了个比方,“过去,我总是看不惯同事的所作所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自然就会出问题。”原来,上次椰子林边说的话,他记在了心底。从那以后,他慢慢尝试着和同事们相处,发现之前自己存在着过多偏见,自己认为的阿谀奉承不过是对领导的尊重,至于讨好同事,也仅仅是同事之间的友善而已。如今,同事请他晚上小酌,他会应声而去,有时他也会主动邀约。他会和同事们喝喝茶,聊聊天,逗趣取乐,甚至还会开一些轻松的玩笑。有时候,同事请假,他会主动承担本不属于他的工作,而且,干起分外工作来,一样很用心和卖力。公司领导和同事都说,这小伙子谦和,乐于助人,是个蛮不错的年轻人。只是,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他望着我,略带羞赧:“其实,我知道,他们过奖了。以前的我,你知道的,是个认为‘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人,现在想来,那是自欺欺人,说到底,是我自命不凡、自视清高犯的毛病。现在,他们接纳了我,承认了我,让我很感动。”像是为了证明自己,他又加了一句,“真的!”语气重重的。我知道,这些话,他真的是发自肺腑。
  我告诉他,这不是同事们开始接纳他那么简单,问题的关键是,他懂得了椰子树斜生的道理,学会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凡事,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同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友好融洽,就会亲密无间。
  很多时候,我们要想在一个群体中抑或整个社会里健康开心地工作、学习与生活,那就得像斜生的椰子树,用心适应周边的环境和气候,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融入。否则,宁折不弯,只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其他文献
周慕又迟到了。已经不知道这是他这个星期的第几次迟到,班主任无奈地摇摇头示意他回座位。  他就那么吊儿郎当地斜挎着瘪瘪的书包。晃到教室后面,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你是谁啊你?  一个男生的声音打破了教室里刚刚恢复的安静。不用想都知道,又是周慕。  那个正坐在周慕旁边位置上的女孩被这一声惊得扔掉了手中的笔,笔顺着桌边滚落到地上,留下一摊蓝黑色的墨迹。女孩来不及去捡拾钢笔,抬头看着面前这个一脸凶相的男生
提到欧洲的吃喝,谁总会想到巴黎,伦敦是算不上的。不用说别的,就说煎山药蛋吧。法国的切成小骨牌块儿,黄争争的。油汪汪的,香喷喷的;英国的“条儿”(chips)却半黄半黑,不冷不热,千干儿
当你迟暮,我也花甲。老态的容颜,蹒跚的步伐,守着花开日落。工作已经不需要我们,儿女也有了自己的屋檐。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消遣,却没有了游走的心情,那个熟悉的老屋,陡然间安静了许多。 我想寻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听着鸟鸣起床,伴着日出做早点,一碗粥,一碟青菜,吃不多,但满是清香的滋味。你和我一起去不远的集市买菜,你满是皱纹的手拉着我满是老年斑的手,我们和菜农讨价还价,为了寻一棵白菜而货比三家。我们的菜
有种东西正在变成最常见的温柔凶器。温柔在于它随你摆布从不违抗,杀气在于它黑洞般深邃的诱惑力,又从不会说不。一旦拥有它,沉迷而不自知的人无一例外变身奴隶。这不奇怪,我们所供养的许多东西,也许会变成我们的主人。如果你守不住自己的意志和原则,它们不用一发子弹也能轻易地征服你。其实,“征服”对自控力弱的人有些言过其实,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自动投怀送抱并乐此不疲。  朋友托我订购了一部手机,并特意叮嘱,不急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在诗词教学中如何运用熏陶感染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诗境,感悟诗意。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This dissertation ma
高三一期就这么过了一半了。跨进高三这道门槛,才发现高三也如高山。虽然平日里歌照听,闲书照看,上课半天,嘴里还能说个不停,可心里那份感觉却越来越沉重。当脑中浮现出上一
那一天,父亲给他带来一本书,他不看父亲,也不接父亲手里的书,父亲默默地把书放在了病床旁的桌子上。相邻病床上是一位少女,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一条右腿,左腿肌肉被碾压得不成样子,每天的换药,都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剧痛。  女孩拿起书,静静看了起来。三天后,女孩看完那本书,对他说:“你真应该看看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你的病就好了。”他疑惑地看着女孩,女孩又说:“真的,不骗你,我看了这本书,都觉得伤口不痛了。 
燕归人未归画中的女子在等待一个人──她的心上人。他是去年离开的吧,今年,春风拂面,柳丝吐绿,一双燕子重又归来,可他却音讯全无,至今未归。他究竟在哪里呀?怎不叫人牵挂!那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强化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推进规范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渭南市司法局结合
“多情自古伤离别”。不知道从古至今的离别诗加起来会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恐怕诗中的眼泪汇聚起来要有一个太平洋了吧。  离别,总是能触动人心底最细腻的情感。离别成诗,千丝万缕的离愁与别绪,千回百转的留恋与缠绵,在心里起承转合,织成诗歌的锦缎。所以,古代的送别诗才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或美丽,或忧伤,或悲壮,或豪迈,无不让人动容。  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更能体会离别的滋味。此去关山万里,前路迢遥,很可能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