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6.200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35~70岁,平均56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9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2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3例,溶栓50例,再通38例、未通12例;起病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1.5~32小时。
摘要患者,女,41岁。因上唇肿物2月切除送检。查体:扁圆形肿物2.0cm×1.5cm×0.8cm,有薄层包膜,切面实性略半透明;镜下瘤组织呈弥漫性、条索状或岛屿状,部分呈菊形团或腺管状,无双套层腺管样结构。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像可见。免疫组化:ckp(+),vimetin(+),Actin(+)。恶性肌上皮瘤即肌上皮癌属罕见肿瘤,发生于上唇且年龄<50岁者则更为罕见。常因间变轻难与良性肿瘤区别。
人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上火”而治疗效果不佳?最近,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抗生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中医治疗“上火”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三级靶向”理论,破解人体“上火”之谜。 中医治疗上火“三级靶向”理论,是对古代中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滋阴”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该学说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治病应以滋阴降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发生双硫醒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将20例双硫醒反应患者救治情况报告总结。结果:多数患者表现较轻,经及时处理迅速缓解,少数有合并症的患者病情较重,需引起高度重视。结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对患者宣教工作要做到位。使用上述药物时严禁饮酒,杜绝或减少本病发生。 关键词 头孢唑啉 双硫醒反应 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