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来源 :大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肿瘤分期(TNM)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变化特征,并探讨可能会影响中央区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了88位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第二人民医院接受首次治疗的cN0期PTM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 cN0期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1%.单因素模型分析显示PTMC患者肿瘤直径>0.5 cm、多灶癌、包膜肿瘤侵犯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是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数据结果最终分析得出,PTMC患者中央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影响因素就是多灶癌.结论 对于有多灶癌这类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因素的cN0期PTMC患者,建议在进行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同时,还应当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预防性的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分析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腰椎创伤致马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2例腰椎创伤致马尾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急诊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脊柱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及尿失禁调查问卷简表(ICIQ)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ODI、VAS及ICI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择期手术而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患者常伴有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头乳晕改变等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为乳房切除手术,但当进行乳房切除手术后,患者往往会伴随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乳房重建是指部分或全部乳房切除后,通过外科手术重建出一个与对侧乳房大小形状接近的乳房.乳房重建一般分为假体植入手术和自体乳房重建两种重建类型.现就目前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罗哌卡因膜外麻醉)和B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各28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产程时间及胎儿血气指标水平.结果 B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总满意度为96.43%,高于A组的71.43%;B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A组;B组胎儿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高于A组,而动脉
目的 研究腹腔镜解剖性三层面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1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解剖性三层面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应激指标[血浆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内分泌指标[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
目的 探究在预防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中,辅助应用尼莫地平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29)持有蓝色签,初始不使用药物进行干预,观察组(n=29)持有红色签,初始则给予尼莫地平进行预防.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并对治疗前后患儿大脑动脉(M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为93.10%
目的 研究预防性使用麦角新碱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缩宫素+麦角新碱干预,对照组单用缩宫素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记录分娩前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目的 研究运动康复联合手法按摩及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患者行运动康复联合手法按摩及经皮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经皮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腹直肌分离改善情况更好(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中应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下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TAPP组和TEP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P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TAPP组(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腹腔镜TAPP、TEP均可起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均
目的 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在博兴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出134例,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和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各67例.整理两组的血流动力学、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
目的 探讨静吸全身麻醉方式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龙川县人民医院接受静吸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86例OSAHS患儿.手术期间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记录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15 min、术后3 min与术前3 min比较,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