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风向标,美国新媒体联盟(NMC)自2009年就将“云计算”列为未来两年的主流技术趋势。截至2016年,“云计算”四次被提及,每一次都被认作是未来一年内最有可能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技术趋势。国內外都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风向标,美国新媒体联盟(NMC)自2009年就将“云计算”列为未来两年的主流技术趋势。截至2016年,“云计算”四次被提及,每一次都被认作是未来一年内最有可能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技术趋势。国內外都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末,要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这就明确了智慧云平台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虽然智慧云平台建设非常重要,但建设智慧云平台存在蜂拥而上的现象,所以出现了平台建设浪费、应用效果不佳、可持续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十三五”伊始,不少地区都将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着力点放到了智慧云平台建设上。为了引导智慧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透视当下智慧云平台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前景,总结已有成功经验,我们特别组织了本期专题。首先由江南大学刘向永博士等人就智慧云平台建设与应用误区及对策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北京市大兴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省无锡市等已有实践经验的区域介绍了本地建设和应用智慧云平台的相关经验。
人们普遍认可智慧云平台的作用,但如何理性建设、积极推进应用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智慧云平台进入一线师生的常态教学还任重道远,而这个过程需要智慧云平台生态系统中各个角色主动参与、良性互动。我们对智慧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应该拥有理性的信心和愿景。
其他文献
《一路探索一路学,一路成长一路歌》一文的作者,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杨强强。文章有个副标题——我的微课程教学法“三步实践路”,说的是作者实验微课程教学法的三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反映作者从对微课程教学法理念与方法的肯定,历经研修中反复磨练的艰辛,再到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美好收获,读来颇有启示。 启示一:微课程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力,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
研究微课程教学法,发现微课程教学法具有扬弃、创新、实践、超凡的属性。 扬弃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往往与创新相连。扬弃与创新,体现在理论方面,是微课程教学法扎根课程理论,撷取当代技术成果,融合创新成为具有信息时代微观教学论鲜明色彩的教学体系。 前行路上,由于对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见解的扬弃,建构起“填沟理论”,把翻转课堂本土创新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由于对泰勒教学原理的传承、对布鲁纳结构主义的赋能
编者按:2020年度信息技术实验的选题方向是“家庭智造”“信息科技典型实验”“创客产品”“数字科学”,家庭智造重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信息技术典型实验重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创客产品重在基于产品的学习,数字科学重在基于数据的学习,项目(Project)、问题(Problem)、产品(Product)和数据(Data),刚好可以描述为“3PDL”。我们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差异性,项目、问题
项目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入“计算思维”,旨在强调学科思维的养成,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出把项目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学科思维方式思考、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建构。 本案例内容出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2单元“编程计算”第1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围绕“算法”学科核心概念展开
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诉求,是学科教学的一项新课题。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等素养,最终需落实到微观的课时教学之中。而缺失单元设计的课时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难以内化为学生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单元设计,是连接学科素养与课时教学的重要纽带,它立足单元视角,以一个单元或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为学习单位,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及项目学习任务群的创设,并借助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要加強数物化生等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在基础教育中开展有深度的STEM教育就是最好的回应和行动。在当前STEM教育从无到有再到有一定普及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从重体验的浅层次向着重自主探究的深层次学习方向迈进。为此,本期专题特邀请了深圳市龙岗区吴向东教研员和参与A-STEM教育改革的老师撰写了一组文章,介绍他们在推动有特色有深
“十三五”以来,教育信息化步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得到完善,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区域的时间经验,谈谈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措施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培训 ①培训者专业培训。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首先要进行培训者培训,主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实施者
引言 当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文本课程走向实践课程时,教师的课程理解和课程决策就越发起到关键作用。如何理解新版高中课标,如何正确解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科学地看待和落实计算思维等,面向新版课标,我们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本期对话嘉宾李冬梅老师和夏燕萍老师就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 夏燕萍:李老师,您好!您长期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有着三十多年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
当前,中国的小学教学,普遍采取班级授课制,每个班少则三十多人,多则五十多人。由于学生人数多,为了减少工作,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成绩检测等方面都是采用“一个标尺”“一刀切”的方式,固定的程式化教学无法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需求差异,这就造成学优生吃不饱、中等生不够吃、后进生吃刚完的情况,最后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理想,学生的个体成长得不到满足。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都在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
STEAM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多元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在STEAM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与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是STEAM教育的一大挑战,其中,缺少硬件尤其是集成型、兼容性强、多接口、多功能的开源硬件的支持是一个关键因素。为解决STEAM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选择国产开源硬件掌控板作为硬件支撑,以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基于slot的教室噪音采集》为例,开展STEAM项目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