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双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比较同期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差异。方法选择行双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9例,同期双侧关节置换61例,分期双侧关节置换48例,术后第2~5天行常规双侧下肢彩超或者深静脉造影排查血栓。结果术后发生血栓23例,设为深静脉血栓组,术后未发生血栓86例,设为非深静脉血栓组;深静脉血栓组年龄、BMI指数、术前血栓史明显高于非深静脉血栓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非深静脉血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性别、糖尿病史、肿瘤史、吸烟史、术前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差异无显著性。同期双侧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14.8%,分期双侧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29.2%,差异无显著性。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组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组间性别的差异无显著性;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组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组,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组患者总的输血量明显大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肿瘤史、吸烟史、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前血栓史、术后引流量、D-二聚体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年龄、肥胖、既往血栓史、术中出血量是双侧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组与分期双侧关节置换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其他文献
探究粉黛乱子草在不同质量浓度的铜溶液、锌溶液和铜锌复合溶液胁迫下,对种子萌发特性和抗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胁迫处理下,粉黛乱子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活力指数、胚苗长、胚根长和幼苗鲜重随处理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呈逐级递减的趋势,胚根长受到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胚苗长.Cu~(2+)(≥100 mg·L~(-1))、Zn~(2+)(≥200 mg·L~(-1))、Cu~(2+
赋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学体裁,有着极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硕的创作成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内容方面,它取材广阔,用途广泛;在体式方面,它以设辞问答和韵散配合为
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获得紫化茶树武夷奇种C18的CsPAL3基因启动子即5′端侧翼序列,采用软件Plant CARE在线分析该序列的顺式作用元件.选取生长势一致的茶树植株的第2叶位叶
目的: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
如果正义准则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良好实现,就能促进整体社会的进步,就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得实际利益,能够让人类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自发的贡献力量,能够使社会更加有凝聚力、更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分(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山杨和黑桦)下地表(凋落物层、半腐殖质层和腐殖质层)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理化性质(含水率、粗脂肪含量、
通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自青海海西州托素湖盐碱地黑枸杞根围、大格勒荒漠沙地红柳根围、茶卡盐湖周边骆驼蓬根围的7株芽孢杆菌进行鉴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