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0年蒙古高原草地覆盖度变化对干旱的响应

来源 :草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干旱灾害频发,探究草地覆被度对干旱的响应,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1–2020年MODIS遥感数据和植被覆盖度实测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温度状态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被度变化、干旱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蒙古高原草原区内的草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2001–2017年优势草地覆盖度为40%~60%和20%~40%,2017年后60%~80%和40%~60%为优势覆盖度,整体上有向高覆盖度转移的趋势.不同覆盖度草地中40%~60%和20%~40%草地的转入转出面积大,波动强稳定性差.2)?20年间2001年、2007年、2010年、2017年和2019年为研究区的干旱年份,2003年、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旱情较为缓和,中旱面积所占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整体的干旱情况.3)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盖度减少与气候干旱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覆盖度对干旱的敏感程度依次是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覆盖度20%~60%草地对干旱的响应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希腊牛至(Origanum vulgare?ssp.?hirtum)种子,构建突变体群体,并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牛至突变体.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P?<?0.05),400?Gy及以上的辐射剂量导致牛至种子萌发后胚根停止生长,无法成苗.在100~200Gy辐射剂量下,获得8170株M1代突变体群体.参考未处理对照株系的田间表型,筛选获得了一批植株高大、茎节短、分枝多、大叶、叶色及花色变异等诸多类型的突变体,为高产优质牛至新品种
为充分挖掘四川地区丰富的水热资源,建立饲草料周年生产体系,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青贮玉米(Zea mays)与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燕麦和青贮玉米生育期均缩短.晚秋播种\'林纳\'综合表现良好,可前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播期为5月21日时,\'奥玉3628\'表现最优,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第一季饲草.播期为8月21日时,\'雅玉158\'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两季青贮玉米轮作模式中的第二季饲草.“青贮玉米\'奥玉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