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县大李庄商代晚期墓葬发掘简报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李庄墓地位于鹤壁市淇县庙口镇大李庄村东,地处淇河西岸二级台地上,东距著名的辛村遗址2.7公里(图一),属辛村遗址外围区。2011年6月初,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获悉该处盗墓活动猖獗,经核实后土报河南省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院随即对该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商代晚期墓葬19座(图二)。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本次共发掘墓葬19座,均为竖穴土坑墓(附表)。叠压于耕土层下,距现地表0.4~0.6米不等。近一半墓葬口底同大,极少数口大底小,其余口小底大。
其他文献
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北的土城村(图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的所在地。三房湾遗址属于石家河遗址群的一部分,位于石家河古城内西南部,其南部为南城垣,西部为西城垣,地势较为平坦。遗址中部有一口大水塘。以水塘为界可分为东西两个台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房湾遗址历经多次发掘。1955年3月,为配合石龙过江水渠建设,在三房湾遗址南部的水渠经过区域进行首次发掘,面积共50余平方米[1]。
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北的土城村(图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的所在地。严家山遗址属于石家河遗址群的一部分,位于石家河古城外西北部,与黄家山共同构成一道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弧形带状岗地,其西部为鲁台寺-扁担山-三星台构成的弧形带状岗地,两条岗地大致平行,中间的洼地为人工开挖的壕沟。严家山的东部为邓家湾遗址,20世纪90年代的发掘已在邓家湾发现石家河古城的西北段城垣。
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十三组和龙垱村三组,地处汉江西侧、长湖北岸,南距荆州古城约40公里,北距荆门市50公里,东北距沙洋县城20公里,东南距汉宜公路3公里。城河及其支流分别流经遗址的西、南及东侧,于遗址东南方位汇合。遗址海拔高度43~53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4′30.14″、北纬30°35′18.86″(图一)。该遗址最初发现于1983年,当时被命名为“草家湾遗址”,同时根据采集到的陶片认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1]。
2016~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为两个发掘区,揭露面积共65平方米。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另还发现少量细石器遗存。
一、工作概况南山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北约300米的狮子山,发现于1986年。1988、2005、2006年,福建省博物馆(现福建博物院)等单位对南山遗址3号洞、4号洞及山顶区域进行过三次小规模考古试掘,确认这里是福建地区保存状况较好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2~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明溪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南山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焦家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20公里处,主要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图一)。从地貌情况来看,它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遗址中部略隆起,以西400~500米处有巨野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图二)。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11,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图一),南距长白山天池49公里(图二)。此遗址原来称作“宝马城”,相传唐代一将军在此地得宝马,故而得名,亦称“报马城”,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塘北塬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镇北侧的渝河二级台地上,312国道和青兰高速分别在遗址的南北两侧穿行(图一)。1984年宁夏第一次文物普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88年被隆德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曾对该遗址进行过钻探和发掘。经钻探发现遗址面积约3.5万平方米,分布在沙塘村北的一整块塬地上,东西两侧被冲沟和村路隔断,南侧一直延伸到村边,北侧到田路为止。根据钻探情况对其进行了发掘,为便于工作,采用象限法布方,所有
鄯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的鄯城前村和鄯城后村之间,东南距兰陵县城10公里。城址坐落在鲁中山区的南缘,三面环山,北面为黄龙山,西面为抱山和文峰山,东面为石龙山。城址的西侧为季文子河,东侧为阳明河。两条河流均发源于故城北侧的鲁中山区,自北向南流,至向城镇汇人西伽河,为西伽河的支流,也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水源补给河。鄯国故城北依鲁中山区,南临淮河平原,地理位置突出(图一)。
<正> 山水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个特色,一宗丰富的遗产。翻开古代诗人的集子大多可以看到有一定数量的山水诗,大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都留下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诗歌史上有过山水诗派。刘宋谢灵运;南齐谢胱;盛唐孟浩然、王维;南宋杨万里、范成大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水诗产生于魏晋。魏晋前诗赋中已有对山水的描写,但不作为独立的题材。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魏时期,曹操父子,王粲等已有描写山水的诗篇。两晋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