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新型智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机制

来源 :群众·上半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enbone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库建设,人才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智库专家队伍,是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新型智库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队伍作为智库建设重点,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智库专家职业精神建设,深化智库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分配方式和薪酬制度。
  构建与新型智库发展形势和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导向机制。一是拓展智库专家的知识视野,培养复合型的智库专家。由于决策条件日益复杂,智库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优势,以便能够在日益复杂的形势下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二是拓展智库专家的社会视野,丰富其行政阅历和实践经验,熟悉政府运作的特点和流程,熟悉决策条件和决策环境,能够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增强决策咨询建议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拓展智库专家的宏观和全球视野,培养一批能够通晓古今、学贯中西,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能够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具有中国气派的智库专家。四是培育智库专家职业精神。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作为遴选智库人才的第一标准,引导其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自觉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构建与新型智库发展形势和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集聚机制。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决定了智库机构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促进智库人才来源和构成的多元化。一是集聚理论和专业人才。智库是思想库,应该能够出思想、出理论,需要集聚能够站在时代和发展前列的引领型人才。加大应用类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探索设立智库学,开设智库专业和公共政策咨询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政策分析师、政策评估师、政策设计师。二是集聚实际工作部门的实战人才。智库是智囊团,具有实践导向,能够熟悉政策运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需要集聚能够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的实战型人才。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智库来说,更应强调战略和实战导向,智库人才必须熟悉基层政府运作,没有经过社会历练和政府部门工作经历,从家门到校门到智库门的专家人才,难以适应现代智库发展的需要。三是集聚经营和管理人才。从现代智库发展的角度看,智库不但需要一流的研究人才,还需要一流的经营和管理人才,能够争取资金、申请项目、推广成果、管理团队,向作为主要客户的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公众推销自己的思想产品。
  构建与新型智库发展形势和要求相适应的人才使用机制。智库以生产思想和智力产品为主,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智库人才的作用。一是智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具有智库功能的单位,如国家行政学院、党校、高校,包括社科院系统,要处理好智库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智库人才与社科研究人才的关系,高端智库建设要相对独立,必要时进行剥离,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机构,培养一批职业的智库专家,建设更加专业专注的智库。二是名家引领与团队作戰的关系。一流的智库团队,必须有一流的专家作为引领,培养具有标志性、显示度的人物作为智库发展的灵魂。但智库的发展又不是单靠一两个知名专家拍拍脑袋就可以,需要有能够对问题进行论证甚至模型分析、沙盘推演的复合型的专家团队作为战略操盘手。三是做强核心与做大外围的关系。智库要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家和核心团队,同时,又能够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把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队伍整合起来,形成小核心、大外围,构建富有弹性柔性的人才使用机制。
  构建与新型智库发展形势和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人才的优势和特点,界定相对明晰的智库发展边界和智库研究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评价体系。深化智库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社科研究方式方法的重要创新和根本变革,确立与新型智库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研究范式,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尊重知识产权,鼓励思想和理论原创,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三是纳入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党委政府开展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项目,要及时把智库类人才纳入其中,适当时候设立专门的类别、界别或荣誉,加大激励力度,提高所占比例,形成智库人才发展的良性机制。
  构建与新型智库发展形势和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流动机制。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智库人才的主要来源。一是引导社科人才在智库机构与基础研究机构之间合理有序流动。通过社科研究机构与智库机构之间的人才流动,促进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融合,拉长智库发展的产业链条,强化社科内部的分工,推进智库人才的专业化和新型智库发展。二是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不断汇入党政干部人才和自然科学人才等队伍。打通流动渠道,完善流动机制,促进智库人才与社科人才、党政人才的有序流动,激活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使智库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处理好流进与流出的关系,智库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能够为地方和企业培养输送人才,以智库人才的竞争力推动人才流动的旋转门。
  在构建适应新型智库发展需要的人才体制机制进程中,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发力与借力的关系。智库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思想支持仍在社科界,智库研究的实践基础和数据支撑在实际工作部门。智库研究要在自身发力的同时,善于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借助社科研究机构的理论优势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实践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创新、联合攻关。二是上游与下游的关系。一般而言,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社科界在上游,智库界在下游。智库人才在思想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重点做好创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形成一个知识生产、加工、转化的完成链条。同时,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智库提出的问题反过来又可以推进理论创新。三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在高校,社科研究力量要适时分化、合理分流,避免身兼多职、疲惫应对,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智库专家队伍。推动智库机构与社科机构之间、智库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各类智库人才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引导社科专家向智库专家转型,实现由关注理论问题到关注现实问题的转变,培养一批有着较高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的智库专家。同时,促进智库专家向职业化转变,逐步造就一支职业化的智库专家队伍。五是资政与咨民的关系。一方面,智库专家不但能够提供决策咨询报告,而且能够走进来、走上来,按照规定程序观察和参与决策过程,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决策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智库专家又必须能够走出去、走下去,为广大民众进行政策答疑。要通过智库专家深入基层,提升民众的智库意识和智库素质,引导其更加全面客观地参与公共决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商民主,最终实现公共政策决策和执行的高质量。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重视和关心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对精准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结合援藏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精准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就业促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形成合力。  精准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发展很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要求、总方向、总纲领。沛县将牢记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嘱托,坚定以“7·26”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抢抓机遇大干,锁定目标快上,开启转型跨越新引擎,集聚弯道超越新动能,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
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军校的特定环境和学员的青年特点构成了他们的一些特殊心理,本文针对学员中的自尊心受刺心理、逆反心理、受挫心理等心理现象加以剖
鉴于近年来连续独柱墩弯箱梁发生的横向偏移、扭转、倾覆等安全问题,以某匝道桥为例,通过对设计阶段支座布置形式、施工阶段预应力效应及营运阶段活载离心力、温度、超载效应
<正>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对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干部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特殊组成部分,始终
夹砂玻璃钢管具有耐腐蚀、质量轻、内壁光滑、摩阻力小、热膨胀系数小等多种优越性能,因此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该文介绍了夹砂玻璃钢管的特点和工艺,可在水利工程旧
近年来,血站在站领导班子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严格按照《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开展各项工作。
9月18日下午,以水利部规计司副司长段红东为组长的国家编制《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调研组水利气象小组一行13人来我厅调研。厅长黄柏青,副厅长朱兆华、彭泽英、吕英明
他离开我们一年了,但在我们家里,他仍无处不在。客厅的一角,挂着他抗战胜60周年时拍的彩色照片,不为来客注意,但一直在安详地关注着我们。衬托着照片的是他最后一次买回来的一小盆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扬中市以“清廉村风”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在基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镇江前列。  市镇村“三级联动”,编密反腐倡廉的“防护网”  市级层面上,把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连续三年深入实施“清廉村风”工程,督促各镇(街、区)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措施。按照“四个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