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成吉思汗形象分析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吉思汗在东西方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叙述者笔下,成吉思汗的形象也略有不同。在蒙古叙事中,成吉思汗形象随着历史变迁发生着变化,在《蒙古秘史》中他是受长生天庇护的蒙古英雄,在17、18世纪史书中他身上有了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子,在《青史演义》中他则集儒家文化的仁君圣主和蒙古民族英雄于一身。国外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有正面也有负面,但都带有西方误读东方的色彩。我国当代作品中的成吉思汗形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受到演义小说的影响,90年代后期以来的作品则从多角度挖掘成吉思汗形象的深刻内涵。
其他文献
本体论诠释学是学界用以标志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一脉的诠释学,本体诠释学是成中英所创,其英文形式,也是成中英为了区别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诠释学而刻意新造的词汇,用以区别西方的Ontological Hermeneutics。质言之,海德格尔的实事性诠释学乃是基于此在的新本体论,而成中英的"本体"概念植根于中国的思维传统,并将本体与方法两者,视为一个具有关联性及其可转换性的互动互摄之整体。通过一种比较研究的方式,可以厘清这两种诠释学的内在特征与区别,以及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的理论贡献。
核心意义上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在21世纪仍然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辩护"进行理论建构,并未如一些学者所言彻底走向了"终结"。科恩、罗默等人展开的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研究,实质上与对社会主义的伦理原则的辩护紧密相关;赖特等人进行的解放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不仅从规范性层面对资本主义提出了批判,而且基于"民主的社会赋权"探讨了何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型的制度策略。就此而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并未脱离最初对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承诺,其理论工作仍可被视为规范政治哲学范围内的延展。然而
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界定,既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现象认知的差异,也体现了人们政治问题意识的不同。现有的政治概念大体可分为"争权说"、"分利说"、"解决冲突说"、"制定规则说"和"管理公共事务说"几种。这几种观点对政治的理解都有一定合理性,但都存在较大缺陷。因此,有必要重构"政治"概念,即"政治是社会利益冲突不能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相互竞争的社会主体通过强制性的公共权力,运用制度、法律、政策等手段调节冲突,以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活动"。这一定义在强调政治制度重要性的同时,更凸显了大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通信中说过"我们根本不曾有过任何党",马克思也有过类似表述,这些绝非激愤之词,而是强调他们对"党"的特殊规定。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表述的原初语境,以及他们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复杂历史关系,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理解始终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形式与实质的紧张关系。从根本上说,他们所理解的党是指"按伟大历史意义上来讲的党",是作为世界历史性的无产阶级组织,是以历史科学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推进有原则高度的实践的革命政党。这些对于我们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做哲学首先要穷理。皮埃尔·阿多《伊西斯的面纱》一书启发我们,"穷理"不仅包括概念考察,还应涵括观念史研究。哲学固然涉及概念创作,但也应当考察观念、注目意象、创作隐喻。观念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鲜活联系,具有活生生的推动世界的力量。概念考察,综观概念的种种用法,勾画相关概念之间的簇状关联,由此揭示世间的种种道理。观念史研究,绘制观念的地质剖面图,揭开观念的历史面纱。观念史研究帮助我们跳出习见的掌心,打开新的可能性。哲学除了"穷理"之外,还需要关注"性""命",后者接近阿多所彰显的精神修炼的维度。
施莱格尔兄弟所开创的德国早期浪漫派在文艺批评、古典学、语言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这些理论资源密切相关,F.施莱格尔最早提出浪漫主义诠释学的理论构架。浪漫主义诠释学是现代诠释学创立的标志,由于译介不足,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加之受到伽达默尔影响,人们的目光往往局限于施莱尔马赫。实际上,施莱格尔是浪漫主义诠释学的重要先驱,他先于施莱尔马赫完成浪漫主义诠释学的原初建构,以语文学切入,围绕文本、经典、阅读、批评和教化等问题,在诠释对象的界定、理解活动的展开以及诠释的意义目标方面提出
宽容是民主社会的重要心理基础和关键美德,更被政治理论家视为民主社会的核心特征,因而相关主题常常是在民主理论的背景中加以理解的。政治心理学领域的宽容研究使宽容相关研究由规范研究进入了实证研究范畴,并成为民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宽容的实证研究虽然对宽容与民主间关系的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相关研究很长时间以来仍是在民主理论包括精英民主理论所设定的分析框架中展开的。伴随各国社会的日益多元化以及不同社会观念的流行,源于民主理论研究的宽容主题也日益被移置于多元社会的背景中,而相关研究对政治心理学和民主理论都将产生重要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预期成效,关键之处可能不在于具体实施了多少建设项目,而在于能否切实贯彻"殊方共享"原则。"殊方共享"是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原则,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机理。提出和强调"殊方共享"原则,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道德和政策高地,而且对于吸引沿线国家及地区积极参与,保证"一带一路"各项建设措施平稳落地,为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真诚合作和相互支持提供了坚实的伦理基础。根据"殊方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将与人类的共同发展紧密联系,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
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理念的分歧难以弥合,碎片化的治理实践在既有治理机制下难以得到有效协调和整合,既有治理体系中的参与不平衡性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延续,以尊重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差异性为基础,致力于凝聚超越现存利益冲突和理念分歧的治理共识,体现出包容性、协同性和共享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助于推动构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提升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有效性和正当性。
当前,中国劳资关系面临在劳动力资源仍然相对丰富的情形下,实体经济中的"农民工荒""技工荒"现象呈全国蔓延之势、企业各层次员工流动性过高、不同劳动群体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速,但制造业部门工资增速在特定时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等突出问题。中国劳资关系的动态变化,是不同发展阶段中,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资双方博弈力量改变以及不同层次劳动力供需关系的中长期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中国似乎正在由"资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