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地恢复模式下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6种不同林地植被恢复模式和撂荒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林地010 cm土层SOC含量比撂荒地(1.92g·kg-1)显著提高23.8%53.2%,1020 cm土层比撂荒地(1.39g·kg-1)显著提高5.8%70.4%,20 cm土层以下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大;各土层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表层(020 cm)减小幅度大于深层(20100 cm).不同林地SOC储量在表层明显高于深层,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0100 cm土层林地SOC储量比撂荒地(17.52 t·hm-2)提高18.1%42.4%,其中,紫穗槐林地SOC储量最高,达24.95t·hm-2,明显高于其他林地类型,灌木林地SOC储量比乔木高12.4%.林地凋落物、细根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都与排土场SO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人工林地恢复模式显著提高了排土场0100 cm土层SOC,尤其对表层SOC提高效果明显,但排土场SOC与原地貌相比差距仍较大.从提高排土场SOC角度优先推荐紫穗槐为主要林地植被.
其他文献
研究了天青石精矿复分解法制备碳酸锶的工艺及溶液化学作用机理。当以Na2CO3为转化剂,SrSO4转化率最高可达97.77%;而用(NH4)2CO3作转化剂时,SrSO4转化率最大仅为78.66%。溶液
格什温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钢琴家、现代派作曲家。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灵活的将美国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黑人爵士乐、蓝调旋律融入到古典音乐之中。他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标志性工程。同时,它创建了一系列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设文化遗产。全面回顾了
<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唐朝·韦应物刚刚离家一个人去欧洲读书的时候,写了好多家书,厚厚的,每一封都有十几
期刊
在许多露天矿山的后期,都要面临由露天开采转向地下开采的过渡问题。矿山由露天开采转向地下开采的过渡过程复杂,会遇到许多技术问题(尤其是转入地下开采后其地下首层开采采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大约处于同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优秀的肖像画家和作品辈出。中国明代人物画虽然发展缓慢,但肖像画却有一定进展。中国明代肖像画与欧洲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