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够开放的问题中向前挺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构筑更加开放的问题空间,尽可能呈现新空间、新可能和新探索,让学习的空间不断敞开,学习的轨道不断延伸,以此让孩子们的思维、情感受到多重锻造和提升。
  关键词:问题呈现;问题深入;拓展延伸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的确,好的数学问题能够形成强大的磁场,能够最大限度地点燃孩子们的智能之火和智慧之花。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数学问题必须深浅适度、难易恰当,切忌平庸,贵在精粹,有足够的开放空间,有足够的思考余地,有足够的操作自由。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在解决富有价值的问题中,激发创造力、提升思維能力、提高学习力,综合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能力。
  一、呈现问题有张力
  听过很多节“确定位置”的公开课,发现教师都是给定“轮船在灯塔北偏东30°方向3 km处”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唯有数学王子张齐华不再给学生呈现辅助的教学支持,只呈现“灯塔”“船只”所在的点,辅之以方向的简单提示与比例尺,剩下的一切,交由学生小组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会还你十分精彩。”此话果然不假。且看以下设计:
  1.我们知道,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同学们各自的位置,大家不妨确定一下自己或其他人的位置。(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2.瞧,茫茫的大海上有一艘船,因为机器故障没法继续航行了,需要紧急救援。如果你是救援人员,现在,你最需要了解什么?
  3.工作人员通过雷达扫描,发现这艘船在距离灯塔不远的位置,并根据他们的位置关系画出了简易的平面图,你能用数学方法确定这艘船的准确位置吗?
  我们可以发现,“给得少”,学生反而学得多,孩子们的思维呈现出更大的自由度与开放性。可见,好的教学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通过一个好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张力,给予学生发挥的余地,如此,孩子们可以打开更多个数学窗口,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
  二、问题讨论有深入
  面对开放的问题空间,教师必须引领孩子们继续深入,从基于理解到基于问题下的理解,教师必须将课堂之窗进一步推开:虽然数对也能确定船的位置,但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引领孩子们深入讨论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细节性问题,让教学继续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以下是“确定位置”的教学片段:
  师:一艘轮船向正北方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师: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并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围内的都符合要求。)
  师: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生: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师: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还需要知道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楚距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在原有经验与有意义的问题对话中,在小组内的相互启发与碰撞中,孩子们对于“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概念,对于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渐渐明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解决方案,这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本身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思维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构筑起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时空,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探究问题有延伸
  新的课程背景和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不能在陈旧的轨道上亦步亦趋,而应从孩子们的学情出发,尽可能呈现新空间、新可能和新探索。就“确定位置”而言,我们应该“需要重构教学框架与路径,给学生腾出施展思维拳脚的更大舞台和空间”。
  比如,在“确定位置”的教学结束时,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练习:
  1.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课前大家说了很多,课上又学了一种。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方法。请大家继续找一找在平面上用两个不同的量确定位置的例子。
  2.小强看小明在南偏西40°方向上,那么小明看小强在什么方向上?小强看小明,以谁为观测点?小明看小强呢?观测点相同吗?
  3.以本班教室为观测点,师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共同制作一个学校的简单平面图。由于时间关系,角度和距离可以用估测的方法。
  沿着“位置和方向”,孩子们不但可以走向更精确的位置,而且可以走向更远的远方。只要教师足够放得开,孩子们有足够的兴趣和信心,都可以展開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
  从张力问题的探索,到有意义的讨论深入,再到富有情趣的探究延伸,可以说,学习的空间不断敞开,学习轨道不断延伸,孩子们的思维、情感也受到了多重锻造和提升。但愿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在数学的密林中采撷得更多、收获得更多。
  参考文献:
  张齐华.既然殊途,自不同归[J].小学教学,2016(3):35.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桥梁在其生命过程的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风险,为了解并正确评价这些风险,该文对目前桥梁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发展作了简要的总结。首先列举了桥梁发生的灾害事故及桥梁在各个生命阶
化学概念通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客观事物变化和反应的本质属性进行思维的一种模式,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可以进一步加深初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