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现今流行的教务管理网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基本元素,通过需求分析把各项要素汇总并转化为用例图编写在需求分析中。统一建模语言(UML是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构建了一个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66-02
1 引言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包括学生信息管理、选课排课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计划管理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务管理中,成为学校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工程之一。但教务管理这个涉及到复杂、琐碎、操作频繁的工作,仅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已不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走教务管理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管理之路已是必然。
统一建模语言是(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虽然其中某些概念尚待实践来验证,但UML也必然存在一个进化过程,它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将在软件工程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UML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将能降低开发风险和成本,也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开发者和使用者的双赢。
2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用户
经过分析和调研,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有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广大学生。
2.2 系统功能
3 静态模型设计
静态逻辑模型描述实例化(类成员关系)、关联、聚集(整体/部分)、和一般化(继承)等关系。这被称为对象模型。一般化关系表示属性和方法的继承关系。定义对象模型的图形符号体系通常是从用于数据建模的实体关系图导出的。对设计十分重要的约束,如基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也在对象模型中表示。
3.1 定义对象类
首先从研究Use Case中发现对象类,确定类的属性和主要操作。 对于系统可以抽象出以下一些主要的对象类:
(1)在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有“学生”类、“教师”类和“管理员”类。
(2)在业务处理方面有“课程”类、“开设课程”类、“学生登记”类、“课程登记”类、“学生成绩统计类”、“成绩统计类”、“资讯类”等。
3.2 建立数据库模型
本教务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存储和管理数据,在分析和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
(1)系统有6个方面的数据需要管理:
人员数据(学生、教师);
班级数据;
课程数据;
选课注册数据;
学生成绩数据;
最新资讯数据。
(2)经过分析,系统至少应有8个数据库表:
学生表、教师表、班级表、课程表、开设课程表、任课表、用户表、资讯表。这些基本表定义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入学时间、专业、生源、备注);
教师(教号、姓名、职称、所属院系);
课程(课号、课程名、学时、学分、课程类型、备注);
开设课程(编号、学号、课程号、成绩、学期);
任课表(编号、教号、课号、班级、学期);
班级(班号、院系、学院、班主任、班级名);
用户表(用户号、密码、权限);
资讯表(编号、题目、发布时间、出处、内容)。
对上述的基本表需要进行关系规范化,设计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模式通常用实体—关系模型(ERD)表示,图1是数据库的E-R图:
3.3 建立包图
本系统把系统的对象类组织成包,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系统的结构。包图表示的是系统的静态结构,但是建立包图应当同时考虑系统的动态行为。本系统一共有5个包:“教学管理”包、“用户接口”包、“数据库”包、“MFC类”包、“出错处理”包。
(1)在“用户接口”包中包含了全部接口对象类:“课程信息管理表单”、“查询课程表单”、“查询成绩表单”、“选课注册表单”、“开设课程表单”、“选课统计表单”、“成绩信息管理表单”、“成绩统计表单”、“注册表单”等。
(2)在“数据库”包中包含了实现数据库服务功能的全部对象类。
(3)在“MFC类”包中包含了支持系统的动态链接库的必要的库函数对象类。
(4)在“出错处理”包中包含了实现数据库服务功能的全部对象类。
教务管理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
(1)教务后台管理子系统,负责教学资源的配置、规划和查询等管理工作。
(2)教务前台学生子系统,负责学生的教学信息、个人信息成绩等的查询和选课等工作。
3.4 动态行为模型
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有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表达。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应当对主要的use case和对象类绘制这些图形,以便分析系统的行为,印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系统的目的。
4 系统配置
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局部网络(校园网)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配置,建立配置图(图2)。本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配置在不同的节点上,通过网络相互通信。
该系统配置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教务后台管理和教务前台学生管理的相应组件配置在不同的节点上。其中,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服务。教务后台管理、教务前台学生管理与应用服务器通讯,应用服务器向教务后台管理、教务前台学生管理的用户提供教务管理的相关应用服务。教务后台管理和教务前台学生管理节点具体完成后台管理和前台应用的服务操作,不直接与数据接打交道,而是通过应用服务器请求访问数据库。
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分布式系统,但主要是基于校园的局域网。本系统的核心教务管理软件和数据库放置在学校的中心计算机上,用户接口端只要通过浏览器,如图书馆、专业系、学生宿舍和其他校园网点的计算机通过浏览器(Brower)即可访问应用。
5 结束语
本系统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用户角色,主要涉及教务资源的管理、查询、排课选课、成绩打印等业务。采用了UML建模思想和方法是该系统的一大特色,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且该系统简小易操作,在开发上方便了开发人员开发工作和维护工作,在运行上,实现了教务管理人员、学生、老师等的网上管理数据功能,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了重复繁杂的劳动,使教务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自洁,贺旭鹏,教务系统的UML建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05).
[2]甘泉辉,李新.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3]戴慧珺.基于UML建模的对象数据库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5.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66-02
1 引言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包括学生信息管理、选课排课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计划管理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务管理中,成为学校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工程之一。但教务管理这个涉及到复杂、琐碎、操作频繁的工作,仅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已不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走教务管理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管理之路已是必然。
统一建模语言是(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虽然其中某些概念尚待实践来验证,但UML也必然存在一个进化过程,它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将在软件工程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UML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将能降低开发风险和成本,也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开发者和使用者的双赢。
2 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用户
经过分析和调研,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有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广大学生。
2.2 系统功能
3 静态模型设计
静态逻辑模型描述实例化(类成员关系)、关联、聚集(整体/部分)、和一般化(继承)等关系。这被称为对象模型。一般化关系表示属性和方法的继承关系。定义对象模型的图形符号体系通常是从用于数据建模的实体关系图导出的。对设计十分重要的约束,如基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也在对象模型中表示。
3.1 定义对象类
首先从研究Use Case中发现对象类,确定类的属性和主要操作。 对于系统可以抽象出以下一些主要的对象类:
(1)在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有“学生”类、“教师”类和“管理员”类。
(2)在业务处理方面有“课程”类、“开设课程”类、“学生登记”类、“课程登记”类、“学生成绩统计类”、“成绩统计类”、“资讯类”等。
3.2 建立数据库模型
本教务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存储和管理数据,在分析和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
(1)系统有6个方面的数据需要管理:
人员数据(学生、教师);
班级数据;
课程数据;
选课注册数据;
学生成绩数据;
最新资讯数据。
(2)经过分析,系统至少应有8个数据库表:
学生表、教师表、班级表、课程表、开设课程表、任课表、用户表、资讯表。这些基本表定义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入学时间、专业、生源、备注);
教师(教号、姓名、职称、所属院系);
课程(课号、课程名、学时、学分、课程类型、备注);
开设课程(编号、学号、课程号、成绩、学期);
任课表(编号、教号、课号、班级、学期);
班级(班号、院系、学院、班主任、班级名);
用户表(用户号、密码、权限);
资讯表(编号、题目、发布时间、出处、内容)。
对上述的基本表需要进行关系规范化,设计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模式通常用实体—关系模型(ERD)表示,图1是数据库的E-R图:
3.3 建立包图
本系统把系统的对象类组织成包,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系统的结构。包图表示的是系统的静态结构,但是建立包图应当同时考虑系统的动态行为。本系统一共有5个包:“教学管理”包、“用户接口”包、“数据库”包、“MFC类”包、“出错处理”包。
(1)在“用户接口”包中包含了全部接口对象类:“课程信息管理表单”、“查询课程表单”、“查询成绩表单”、“选课注册表单”、“开设课程表单”、“选课统计表单”、“成绩信息管理表单”、“成绩统计表单”、“注册表单”等。
(2)在“数据库”包中包含了实现数据库服务功能的全部对象类。
(3)在“MFC类”包中包含了支持系统的动态链接库的必要的库函数对象类。
(4)在“出错处理”包中包含了实现数据库服务功能的全部对象类。
教务管理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
(1)教务后台管理子系统,负责教学资源的配置、规划和查询等管理工作。
(2)教务前台学生子系统,负责学生的教学信息、个人信息成绩等的查询和选课等工作。
3.4 动态行为模型
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有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表达。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应当对主要的use case和对象类绘制这些图形,以便分析系统的行为,印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达到系统的目的。
4 系统配置
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局部网络(校园网)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配置,建立配置图(图2)。本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配置在不同的节点上,通过网络相互通信。
该系统配置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教务后台管理和教务前台学生管理的相应组件配置在不同的节点上。其中,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服务。教务后台管理、教务前台学生管理与应用服务器通讯,应用服务器向教务后台管理、教务前台学生管理的用户提供教务管理的相关应用服务。教务后台管理和教务前台学生管理节点具体完成后台管理和前台应用的服务操作,不直接与数据接打交道,而是通过应用服务器请求访问数据库。
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B/S结构的分布式系统,但主要是基于校园的局域网。本系统的核心教务管理软件和数据库放置在学校的中心计算机上,用户接口端只要通过浏览器,如图书馆、专业系、学生宿舍和其他校园网点的计算机通过浏览器(Brower)即可访问应用。
5 结束语
本系统分为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用户角色,主要涉及教务资源的管理、查询、排课选课、成绩打印等业务。采用了UML建模思想和方法是该系统的一大特色,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且该系统简小易操作,在开发上方便了开发人员开发工作和维护工作,在运行上,实现了教务管理人员、学生、老师等的网上管理数据功能,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了重复繁杂的劳动,使教务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自洁,贺旭鹏,教务系统的UML建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05).
[2]甘泉辉,李新.基于UML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3]戴慧珺.基于UML建模的对象数据库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