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金黄色葡萄球菌
前不久,一批不合格的水饺又让人们认识了一个新名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工商部门在水饺中检测到了它的存在,在2011年12月21日前施行的国家标准中,速冻水饺中“不得检出”该细菌,所以这批水饺需要下架召回。厂家承认了水饺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情,不过宣称“按照即将施行的新国标,就是合格产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细菌?为什么国家标准会“降低”?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脆弱的细菌产生顽强的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球状细菌,在显微镜下看,它们聚集成簇,像葡萄一样。不管有没有氧气的存在,它们都可以生长。在良好的营养环境中,它们会长成黄色的“菌落”。
这种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和动物是它们的优良居所。在我们身上,鼻子、喉和手是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此外,如果有伤口,伤口处也容易大量滋生这种细菌。
它们对温度很敏感,在高温下相当脆弱。超过46℃,就有细菌hold不住了;在55℃下,它们中的90%撑不过3分钟;煮饺子的温度,对它们比“秒杀”还要迅速。
不过,它们“作恶”并不是通过自身,而是由生前分泌的毒素来完成。这些胃肠道毒素会引起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等症状。这种中毒是急性的,一般在1到6小时之内发作,最快的甚至半小时就出现症状。大多数症状不会严重,在两三天内会恢复健康。
虽然它们很脆弱,但是它们的毒素极为顽强,在牛奶中,加热70分钟之后都还会有10%的活性留下。它们的毒性也比较强,1微克就可以引发症状。如果食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每毫升10万个,就能够产生这个水平的毒素。
因为细菌本身很容易杀灭,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毒素却能够经受酷热考验,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高,可以“充分”判定食物受到了污染,但是,检测结果低却不能说明该食物就一定没有问题。比如说,如果一种食物曾经被该细菌大量污染,然后又经过加热,那么检测结果将是“细菌数合格”,但其中同样可能存在足以致病的毒素。
最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物有: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奶制品,等等。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区别
消费者都希望食物“绝对安全”,对于“可能危害健康”的东西“零容忍”。但是这并不现实。就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因为它在自然界,尤其是人体中广泛存在,要实现“零容忍”将会使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来埋单。
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毒素需要比较多的细菌,像控制沙门氏菌那样追求“零容忍”也没有必要。国际微生物规格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中,有对各种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要求。其中没有速冻水饺,不过有“冷冻面食”和“冷冻禽肉”可以参考。
食品中的微生物往往不是均匀分布,所以取样和检测方法很关键。对于这两种食品,国际微生物规格委员会的规定是:取5个样品分别检测,只要有1个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过每克10000个,就不合格。对于冷冻面食,如果只有1个样品的菌数高于每克100个但是不超过10000个,那么也算合格;如果有2个或者更多这样的样品,则不合格。而对于冷冻禽肉,则是允许1个样品高于每克1000个但是不超过10000个,而其他4个样品都不超过1000即可。在其他食品中的规定不尽相同,不过也都允许一定量的存在。
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速冻水饺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国际标准相比,的确是过于严格了。不清楚实际上执行得如何,至少从法规制定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在新国标的征求建议稿中,标准改成了与国际标准中的冷冻禽肉一致,就比较合理了。
六招赶走“脆弱的凶手”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不仅仅会发生在工业食品中,自制食品同样也有感染风险。为了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美国疾控中心提供如下建议:
1.制备食物之前用肥皂和水充分洗手,尤其是指甲内;
2.鼻子或者眼睛感染时不要去制备食物;
3.手或者手腕有伤口时不要制备食物,也不要给其他人端送食物;
4.保持厨房与就餐区域的清洁卫生;
5.如果食物要保存2小时以上,要么在60℃以上保温,要么在4℃以下冷藏;
6.做好的食物装在宽而浅的容器中尽快冷藏。
其实,这些也是避免其他致病细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前不久,一批不合格的水饺又让人们认识了一个新名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工商部门在水饺中检测到了它的存在,在2011年12月21日前施行的国家标准中,速冻水饺中“不得检出”该细菌,所以这批水饺需要下架召回。厂家承认了水饺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情,不过宣称“按照即将施行的新国标,就是合格产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细菌?为什么国家标准会“降低”?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脆弱的细菌产生顽强的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球状细菌,在显微镜下看,它们聚集成簇,像葡萄一样。不管有没有氧气的存在,它们都可以生长。在良好的营养环境中,它们会长成黄色的“菌落”。
这种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和动物是它们的优良居所。在我们身上,鼻子、喉和手是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此外,如果有伤口,伤口处也容易大量滋生这种细菌。
它们对温度很敏感,在高温下相当脆弱。超过46℃,就有细菌hold不住了;在55℃下,它们中的90%撑不过3分钟;煮饺子的温度,对它们比“秒杀”还要迅速。
不过,它们“作恶”并不是通过自身,而是由生前分泌的毒素来完成。这些胃肠道毒素会引起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等症状。这种中毒是急性的,一般在1到6小时之内发作,最快的甚至半小时就出现症状。大多数症状不会严重,在两三天内会恢复健康。
虽然它们很脆弱,但是它们的毒素极为顽强,在牛奶中,加热70分钟之后都还会有10%的活性留下。它们的毒性也比较强,1微克就可以引发症状。如果食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每毫升10万个,就能够产生这个水平的毒素。
因为细菌本身很容易杀灭,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毒素却能够经受酷热考验,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高,可以“充分”判定食物受到了污染,但是,检测结果低却不能说明该食物就一定没有问题。比如说,如果一种食物曾经被该细菌大量污染,然后又经过加热,那么检测结果将是“细菌数合格”,但其中同样可能存在足以致病的毒素。
最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物有: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奶制品,等等。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区别
消费者都希望食物“绝对安全”,对于“可能危害健康”的东西“零容忍”。但是这并不现实。就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因为它在自然界,尤其是人体中广泛存在,要实现“零容忍”将会使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来埋单。
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毒素需要比较多的细菌,像控制沙门氏菌那样追求“零容忍”也没有必要。国际微生物规格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中,有对各种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要求。其中没有速冻水饺,不过有“冷冻面食”和“冷冻禽肉”可以参考。
食品中的微生物往往不是均匀分布,所以取样和检测方法很关键。对于这两种食品,国际微生物规格委员会的规定是:取5个样品分别检测,只要有1个样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过每克10000个,就不合格。对于冷冻面食,如果只有1个样品的菌数高于每克100个但是不超过10000个,那么也算合格;如果有2个或者更多这样的样品,则不合格。而对于冷冻禽肉,则是允许1个样品高于每克1000个但是不超过10000个,而其他4个样品都不超过1000即可。在其他食品中的规定不尽相同,不过也都允许一定量的存在。
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速冻水饺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国际标准相比,的确是过于严格了。不清楚实际上执行得如何,至少从法规制定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在新国标的征求建议稿中,标准改成了与国际标准中的冷冻禽肉一致,就比较合理了。
六招赶走“脆弱的凶手”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不仅仅会发生在工业食品中,自制食品同样也有感染风险。为了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美国疾控中心提供如下建议:
1.制备食物之前用肥皂和水充分洗手,尤其是指甲内;
2.鼻子或者眼睛感染时不要去制备食物;
3.手或者手腕有伤口时不要制备食物,也不要给其他人端送食物;
4.保持厨房与就餐区域的清洁卫生;
5.如果食物要保存2小时以上,要么在60℃以上保温,要么在4℃以下冷藏;
6.做好的食物装在宽而浅的容器中尽快冷藏。
其实,这些也是避免其他致病细菌污染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