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降低线损,达到节能目的的措施有很多,这是一项既繁重又艰巨的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我们供电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对负荷的监控调整,实现电网经济运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加强线损节能管理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线损;电网;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压线损产生原因
1.1 技术问题
1.1.1变电器问题
如果变电器本身存在容量不足,造成线路电流增大,则会降低电压质量,使变压器本身损耗和线路损耗增加;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导致整个中性点产生偏移,变压器容量不能随着季节性的负荷而产生变化并调整,导致变压器本身的损耗加大,使供电效率降低,产生线损。
1.1.2电气设备问题
电气设备的性能会影响到线损,而电气设备的选择购买权在用户和百姓手里,他们往往倾向于购买较便宜的电气设备,而又疏于维护和更新,所以会导致漏电。
1.2 管理方面
1.2.1 计量仪表准确性问题
电网终端用户的电表质量也会影响线损,由于仪表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误差,出现变相的窃电现象,同时有的电表和负荷不匹配,使仪表不准确的可能性增加,这时如果在电表监测方面不到位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线损。而且因为终端较多,一点点的线损聚集相加,将对供电企业形成极大的损失。
1.2.2 私自铺设线路
有一部分用户出于个人的特殊需要会自己安装线路,导致布线不符合规定。尤其是在农村,办红白喜事等集会场合时,常常随意的乱搭线路,例如树上、在地上,这样违章的用电,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电器漏电现象,出现用电事故。
1.2.3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员工降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降损的好坏在薪酬和绩效等制度中得不到体现,人们没有动力去改变线损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
2 降低低压线损的管理措施
2.1 技术方面
2.1.1 做好电网的规划,包括中长期的和近期的规划,加强电网建设、优化设计方式和供电方式,改造不符合规范线路,减小供电半径,减少空载变压器。
2.1.2 调整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电力网运行电压一般可在额定电压附近允许的范围内变化,系统电压升高,固定损耗增大,变动损耗减小;系统运行电压降低时,电力网的固定损耗减小,变动损耗增大。对于低压配电网络,变压器空载损耗约占总损耗的四成至八成,因为小容量变压器空载电流较大,同时它的负荷又较低。所以这类电网适当降低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线损.
2.1.3合理选择无功设备,确定补偿容量,降低电网损耗。尽可能采用在负荷末端分散补偿的方式,把电损降低到最低。工厂采用自动投入的电容器补偿装置,居民用电由于负荷分散,使用带自动无功补偿的组合箱。
2.2管理方面
2.2.1强化线损计算实行线损目标管理,并通过理论计算,明确降损主攻方向,为制定降损方案和计划及确定指标提供依据。在线损管理中,理论线损计算的结果就是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標。对于任何有一定构成的并且正在运行的电力网而言,线路的经济运行就是降损的工作重点,只有用经济线损率来指导线损管理,才能使供电所的线损管理有的放矢。而要想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必须加强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好理论计算的基础准备工作,定期组织负荷实测,多注意积累线路、设备参数资料和负荷变化等方面资料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只有这方面的资料准备的越充分、越实际、越丰富,理论计算的结果才越精确。要保证线损计算的有效进行,必须保证各类计量仪表配备的齐全:电网线路出口应装设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等仪表,所有用电侧应装设有功电能表。这些仪表的运行记录必须准确、完整。还要具备一份完整的网络接线图:这份图必须能正确反映出线路上各种型号导线的配置、连接状况以及每台用电设备的安放位置、挂接方式及电容的补偿情况等。另外,计算用的各类数据和资料应准确齐全:线路的结构参数和线路的运行参数准确齐全。
2.2.2 严格电表数据收集、监测制度
加强抄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素质,实行配电变压器总表与变电站关日表同步,且达到高压、低压计量表同步抄表,防止估抄、漏抄、错抄现象,减少内部责任差错,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发生;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选用计量装置,根据负荷变化适时调整输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优先采用新型电子式电能表。还要考虑表计精度问题,对电能表进行定期校验。
2.2.3 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将以下指标纳入考核中:低压线损率、分线线损率、计量故障差错率、分台区线损率、电能表实抄率、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电量差错率等。根据各往年完成的线损率指标,分解下达供电所分线、分台区线损率指标任务书,并制定低压线损专项奖励办法,对各供电所的每月合格台区所占比率和低压线损率两个线损专项指标进行奖励兑现。强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开展线损精益化管理,明确各供电所、个人的线损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人员配备合理并稳定,落实分线分台区管理责任制,明确部门分工原则、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并抓好逐月考核工作。
3 结语
线损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实践两手抓。同时应该加快城乡低网改造的步伐,对线损较高的线路进行专项治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利生.电能损耗管理及降损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冯印富.透析网改后的线损管理[J].农电管理,2005.
[3]李妍红,刘明波,陈荃.配电网低压动态无功补偿降损效果评估[J].电网技术.2006(19).
[4]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S].中国电力出版社.
降低线损,达到节能目的的措施有很多,这是一项既繁重又艰巨的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我们供电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对负荷的监控调整,实现电网经济运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加强线损节能管理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线损;电网;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压线损产生原因
1.1 技术问题
1.1.1变电器问题
如果变电器本身存在容量不足,造成线路电流增大,则会降低电压质量,使变压器本身损耗和线路损耗增加;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会导致整个中性点产生偏移,变压器容量不能随着季节性的负荷而产生变化并调整,导致变压器本身的损耗加大,使供电效率降低,产生线损。
1.1.2电气设备问题
电气设备的性能会影响到线损,而电气设备的选择购买权在用户和百姓手里,他们往往倾向于购买较便宜的电气设备,而又疏于维护和更新,所以会导致漏电。
1.2 管理方面
1.2.1 计量仪表准确性问题
电网终端用户的电表质量也会影响线损,由于仪表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误差,出现变相的窃电现象,同时有的电表和负荷不匹配,使仪表不准确的可能性增加,这时如果在电表监测方面不到位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线损。而且因为终端较多,一点点的线损聚集相加,将对供电企业形成极大的损失。
1.2.2 私自铺设线路
有一部分用户出于个人的特殊需要会自己安装线路,导致布线不符合规定。尤其是在农村,办红白喜事等集会场合时,常常随意的乱搭线路,例如树上、在地上,这样违章的用电,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发生电器漏电现象,出现用电事故。
1.2.3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员工降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降损的好坏在薪酬和绩效等制度中得不到体现,人们没有动力去改变线损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
2 降低低压线损的管理措施
2.1 技术方面
2.1.1 做好电网的规划,包括中长期的和近期的规划,加强电网建设、优化设计方式和供电方式,改造不符合规范线路,减小供电半径,减少空载变压器。
2.1.2 调整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电力网运行电压一般可在额定电压附近允许的范围内变化,系统电压升高,固定损耗增大,变动损耗减小;系统运行电压降低时,电力网的固定损耗减小,变动损耗增大。对于低压配电网络,变压器空载损耗约占总损耗的四成至八成,因为小容量变压器空载电流较大,同时它的负荷又较低。所以这类电网适当降低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线损.
2.1.3合理选择无功设备,确定补偿容量,降低电网损耗。尽可能采用在负荷末端分散补偿的方式,把电损降低到最低。工厂采用自动投入的电容器补偿装置,居民用电由于负荷分散,使用带自动无功补偿的组合箱。
2.2管理方面
2.2.1强化线损计算实行线损目标管理,并通过理论计算,明确降损主攻方向,为制定降损方案和计划及确定指标提供依据。在线损管理中,理论线损计算的结果就是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標。对于任何有一定构成的并且正在运行的电力网而言,线路的经济运行就是降损的工作重点,只有用经济线损率来指导线损管理,才能使供电所的线损管理有的放矢。而要想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必须加强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好理论计算的基础准备工作,定期组织负荷实测,多注意积累线路、设备参数资料和负荷变化等方面资料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只有这方面的资料准备的越充分、越实际、越丰富,理论计算的结果才越精确。要保证线损计算的有效进行,必须保证各类计量仪表配备的齐全:电网线路出口应装设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等仪表,所有用电侧应装设有功电能表。这些仪表的运行记录必须准确、完整。还要具备一份完整的网络接线图:这份图必须能正确反映出线路上各种型号导线的配置、连接状况以及每台用电设备的安放位置、挂接方式及电容的补偿情况等。另外,计算用的各类数据和资料应准确齐全:线路的结构参数和线路的运行参数准确齐全。
2.2.2 严格电表数据收集、监测制度
加强抄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素质,实行配电变压器总表与变电站关日表同步,且达到高压、低压计量表同步抄表,防止估抄、漏抄、错抄现象,减少内部责任差错,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发生;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选用计量装置,根据负荷变化适时调整输配电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优先采用新型电子式电能表。还要考虑表计精度问题,对电能表进行定期校验。
2.2.3 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将以下指标纳入考核中:低压线损率、分线线损率、计量故障差错率、分台区线损率、电能表实抄率、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电量差错率等。根据各往年完成的线损率指标,分解下达供电所分线、分台区线损率指标任务书,并制定低压线损专项奖励办法,对各供电所的每月合格台区所占比率和低压线损率两个线损专项指标进行奖励兑现。强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开展线损精益化管理,明确各供电所、个人的线损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人员配备合理并稳定,落实分线分台区管理责任制,明确部门分工原则、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并抓好逐月考核工作。
3 结语
线损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实践两手抓。同时应该加快城乡低网改造的步伐,对线损较高的线路进行专项治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利生.电能损耗管理及降损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冯印富.透析网改后的线损管理[J].农电管理,2005.
[3]李妍红,刘明波,陈荃.配电网低压动态无功补偿降损效果评估[J].电网技术.2006(19).
[4]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S].中国电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