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有限因素的计算机模拟心肌模型,使用计算机模拟心肌探讨不应期离散与心电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PC机上,采用Visual Basic编写应用程序,建立模拟心肌模型,模拟心肌由25×25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可以传导兴奋和恢复兴奋,在兴奋性没有完全恢复时,传导缓慢。根据电偶极子的原理,建立模拟心电图。采用颤动阈值(filrillation threshold,FT)作为评价心电不稳定性的指标。改变不应期的持续时间和离散程度,测定心动周期(CL)从100 TS开始到20 TS,以10 TS步长递减时的各个CL的颤动阈值,以及模拟心肌心电图的QT间期。结果不应期离散程度越大,FT值越低,出现自发性颤动的最短心动周期越长。不同原因的QT间期延长,颤动阈值并不总是降低。结论单纯不应期离散就可以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不同原因的QT间期延长心电不稳定性的改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