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集聚、“内循环”结构升级与工业经济质量——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来源 :工业技术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2005~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实施建立PSM-DID模型,分析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和政策机制,主要有两点边际贡献:(1)引入创新人才集聚连续型变量,缓解了经典非连续型DID模型低估政策效果的问题,从而提供了新的稳健估计量;(2)研究视角着眼于中国在“大变局”下实施“内循环”战略,将“内循环”分为投资和消费,研究了投资和消费的规模、结构调整能否促进创新集聚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的政策效果.经过检验分析,本文提出:促进工业经济领域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格局;优化科技人才区域集聚,为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人才条件;强化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创新环境.
其他文献
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指导,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9年期间,与中国管理研究以及理论构建相关的561篇施引文献和7 108篇被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中国管理研究与理论构建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主题演进脉络等的可视化分析与研究;并进一步精选了 116篇科技文献为样本数据进行三级扎根编码,构建中国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管理研究目前聚焦于理论构建范式的研究主题,构建中国管理理论要直面实践导向,扎根传统文化,实现实践与
基于情感-认知评价的理论视角,在控制了工作满意度路径之后,通过对311名兼职创业者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员工不充分就业感知的两个维度——资质过剩感和成长缺乏感对员工兼职创业投入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成长缺乏感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会强化员工与本职工作的疏离感;工作疏离感正向影响员工兼职创业投入;工作疏离感在资质过剩感、成长缺乏感及其交互作用对兼职创业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本文以中国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PSM-DID模型,实证研究了自贸试验区建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析了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推动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资源禀赋下自贸试验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由东向西效应逐渐减弱.知识产权保护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内外资进入;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