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1919-1932年德国远东政策特点及成因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战以后 ,德国在远东一方面实行“非强权政治”性政策 ,为迅速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 ,重返远东市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德国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 ,百般迎合其对外扩张欲望 ,企图争取其在战争赔款、土地划分、裁军等问题上同情、理解和支持自己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德国远东政策的上述特点反映了战后德国地位下降 ,日本在远东崛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它对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远东政策走向 ,产生了重要影响 After World War I, Germany implemented the “non-power politics” policy in the Far East and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apid 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ts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other Far East countries and the return to the Far East market. On the other hand, Germany has admitted that Japan’s hegemony in the Far East has met its appetites for foreign expansion in an attempt to gain sympathy,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for itself in matters such as war reparations, land demarcation and disarmament, which have seriously damaged China’s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above-mention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r East policy in Germany reflect the post-war German status decline and Japan’s new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ising in the Far East. It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rientation of Germany’s Far East policy after Hitler took office
其他文献
两广的江浙移民———“客家人”是拜上帝会发动金田起义之母。 2 .太平军奇袭杭州 ,回救天京 ,彻底瓦解清江南大营 ,并进而创建“浙江天省” ,此为太平天国军事史上辉煌的一
历史学归根到底无非是人类社会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式 ,故其功能本质上也是一种合精神性、中介性和传播性于一体的文化性功能。它首先表现为文化形态 ,即由史学的文化特性所
本文通过对回族穆斯林"死亡关怀"的探讨,反映了回族穆斯林较为先进的死亡教育和朴素自然的"死亡观".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解决死亡问题仍然是个重要的课题,回族穆斯林"死亡关
建国后,同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四次大的调整,即建国初确定“包下来”的方针和提出“团结、教育、改造”的知识分子政策;1956年以中央知识
本文参照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德国使用强制劳工罪时形成的相关法规,运用国内新发掘出的大量日本和伪政权的重要档案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日本法西斯在二次大战期
一度活跃在江东、浙西地方,被称为“苗、僚”军队的杨完者部武装,曾因其相继参预了扬州防御、嘉兴守卫、杭州收复等战役以及金华处州兵变,在元末明初的时代进程上扮演了重要
海军元老萨镇冰之先世究竟是回族还是蒙古族,在学术界持论不一;而目前福州的萨姓人,也自称为蒙古族。本文依据福州《雁门萨氏家谱》以及相关文献、史料,通过考证、辨异,推论出福州
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历了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尤其是在当代 ,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 ,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变化 ,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都
乡村自治作为近代地方自治运动的产物,起源于直隶定县的翟城村。民国初年,翟城村自治在政府与乡绅的双向推动下启动,促进了传统乡村制度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20世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