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的微笑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摄多年,追逐了很多美景,也钻进过热闹人群,如果你要问什么最打动我,如这组照片,即是在拍摄地生活着的平凡人,偶遇我镜头的这一刻,所展示出来的真实生命吧。在四川色达这个被叫做喇荣沟的地方,坐落着号称全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
  这里地势开阔,山谷环绕,宛若盛开着的五瓣莲花。最低海拔都有3700米,从山谷到山腰直到莲花瓣的尖端,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无数小木屋,在里面常年生活着超过一万数量的“古修哪”(藏语里对“修行人”的称呼)。由于此地属于藏传佛教最古老的宁玛巴教派,绛红色僧衣染红了喇荣沟的白天与黑夜。
  色达县城很小,呈井字形排列的几条街道两旁都是店铺,有康巴女人开的日用品店,四川老乡的川菜馆,当然茶馆和藏餐厅也少不了。在金马广场,每天都有很多小面包车在拉生意,司机们大声喊着“嘎啦,嘎啦就”!意思是上车六块钱,就可以直接到达著名的五明佛学院大门口。
  我到的时候,正赶上喇嘛觉姆们下课,山间木屋罅隙里顿时涌动出一片绛红色海洋。有的背着印有学院字样和标志的斜挎包,飞奔于山腰,如履平地;沿着山坡上弯弯曲曲的小路缓缓向上,我们穿梭于小木屋之间。这些僧舍是来自藏地和汉地求学者的居所,通常他们前来找到适合的房子,一次性买下来,或者租住。如若碰不到合适的房子,便找一片适合的空地,自己盖起房子。建造房子的木材得从外面买,再运进来,石土倒是就近取材。这些小屋大多数一间不足十平米,只需要安置佛堂及卧具,与大门之间的狭小走廊可放置简易的炊具,这样,一个人的生活便已足够。
  色达海拔高,山谷间气候变化快,常常6月份都能一夜之间就飘起了雪,这里与周边的石渠地区是四川冬季温度最低的区域。学院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从汉经堂旁边的泉池里背回住地。屋内也没有厕所,只能去学院的公众卫生间方便。然而,他们都选择了来到这里,过上同一种生活。那么,充溢于喇荣沟中的虔诚的人们,纵然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毅然选择克服肉体的痛苦以及精神上的孤寂,甘愿在这个山谷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行!
  我们在堪布的小房子里稍事休息,给他拍照,虽然语言不通,靠手势基本也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里是进入喇荣沟正对着的一面山,属于喇嘛的僧舍区域,而山谷左右两侧则布满了觉姆的居所。他们上课学习的地方,自然也是分开的。藏汉经堂各自有一幢楼,离得不远,都位于整个学院的中心区域,男女各据楼层,划分得十分明确。
  上到山谷左侧山顶,即经堂之上至高的地方,猎猎山风吹拂着旁边的经幡阵。
  在山坡的空地上,几十位年轻的觉姆正围坐在草地上野餐。地上放着暖壶和各种点心,她们说说笑笑,气氛热烈。我很想坐下来和她们一起喝喝茶晒晒太阳,也是在那一刻我读懂了高原阳光下的灿烂,于是拍下了这些朴素纯真的属于色达的微笑。
  行走于喇荣山间,一袭袭绛红翩然而闪,你知道你遇见了很多人,也匆匆错过了很多人,这些人或具有各自的人生故事。她们脸上谦和的微笑,折射出无比纯净的内心;这是寒冷高原独有的一种温暖,这微笑透出一种安然;内心静则万物安,内心谦则天人和,天地有大美,美在高原,美在色达,美在这一张张微笑的脸上!在这里,人们真正做到把对物质的需求降到最低,只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完全让自己沉浸在一个对精神和心灵更高的追求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和那种因为不再汲汲于世间索求的平和纯净,而且她们都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其他文献
1981年起,冈仁波齐景区开始有外国旅游者进来,主要是开放了印度香客朝拜神山的入境通道。但那时外国游客的人数不多,而且是刚刚开放,所以旅游条件还相当简陋。那个时候没有出租马匹这一说,但可以雇用驮牛。  后来,游客逐渐增加,岗萨村在岗江和哲热普寺建了两个简陋的招待所,主要接待内地来的和外国游客。  岗萨村就坐落在神山冈仁波齐脚下。目前有230多户人家,896口人,分为4个作业组,而雄巴村的优势在于其
在西藏,对于藏传佛教而言,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羊年转纳木错圣湖,猴年转扎日神山,已是流传有800年的传统了,这也是整个藏区除了转云南德钦卡瓦格博神山外,影响最大、参加人数众多的三个转山转湖活动。  2014年,藏历木马年,适逢冈仁波齐十二年一度的大转山之殊胜年份,每12年一度轰轰烈烈的冈仁波齐大转山活动,就要随着藏历4月份萨嘎达瓦节的到来而徐徐展开。我们和读者一样兴奋激动,且充满期待。  我们致力
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西藏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群雄割据时期。吐蕃王室的嫡系后裔吉德尼玛衮,落难而奔赴到了偏远的藏西地方阿里,在那里被拥戴为王。后来他将3个儿子分封3地,成为3个小的王国。其中一子占据了古象雄旧地,创建了古格王国。  经过数百年苦心经营,古格王国弘传佛教,发展经济,抵御外侵,一度成为中世纪西藏西部的佛教、经济、文化和文明的中心。1630年,由于西方传教士的进
课堂评价,即教师在日常专业实践层面对学生学习实施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也会通过影响课程、教学间接影响学生学习。课堂评价实践的改善是实现“轻负高质”,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路径。十余年前,王少非教授从“校内考试研究”开始,逐步将研究领域扩展到“课堂评价”,研究成果丰硕,近期又出版了《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书,就教师日常专业实践层面实施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也为教师做好评价以有效促进学生学
西藏,神奇的雪域高原孕育了人类文明史上神秘和古老的象雄文明。象雄古国是古代横跨中亚地区及青藏高原的泱泱大国,历史上曾称它为羌同、羊同;象雄国是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是现今西藏文明真正的根。“雍仲苯教”(简称苯教)起源于古象雄(现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神山一带,是以显、密、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诀窍的佛陀教育,也是中国西藏最古老的
“堆绣”在藏地通常指的是“唐卡堆绣”,即是用堆绣而不是用画的方法来制作唐卡。藏区内最有名的堆绣主要集中在热贡(以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为中心的区域)一带,被称为“塔尔寺三绝”的塔尔寺堆绣即属于这一风格、塔尔寺的堆绣,是先把所需佛、观音,度母、护法神及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人物或故事场景的图样先在纸上画好,然后僧人将其分成不同部分剪裁下来贴在已经选好颜色的绸缎上,再将这些绸缎按照图样的轮廓剪裁下来,并在其中
西藏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只有藏戏和格萨尔说唱艺术。那曲作为格萨尔文化重镇,是格萨尔艺人的故乡。40岁的次仁占堆,2006年被列入格萨尔说唱传承艺人行列,2008年获得国家级格萨尔说唱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资格。他和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合作,整理、抢救了360首格萨尔说唱曲调。  40岁的次仁占堆刚躲过一场病魔的侵袭,看上去比几年前消瘦很多,气色也大不如从前。他的故事馆开在一家宾馆的底层,生意不温不
朗县在米林县以西,米林充沛的水汽随着海拔的提升,到了朗县就势头大减。虽然属于林芝地区,但朗县的山和山南、拉萨一样,是沉重焦黄的土山,雅鲁藏布江在谷间缓慢流淌。  朗县是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达赖喇嘛曾省亲的朗顿庄园旧址就在俯瞰朗县县城的山头之上,我曾在书上看过这个庞大庄园的照片。如今这里只有几间极小的房屋,穿过峡谷的风让朗县大风呼啸,一路吹向山南腹地的加查、桑日和曲松。  既然在朗县县城已经没
一部真正的有艺术生命力的伟大作品,不仅能够对当时和以后文学事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把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等优秀作品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新的高峰,促进和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戏剧、曲艺、绘画、雕塑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
【摘 要】由于受资源、内容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存在不少误区。这类拓展性课程开发应结合农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校内资源、生活资源、自然资源三个维度着眼,在遵循“以生为本”理念的前提下,把握拓展的深度和宽度,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拓展性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核心是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性学习,它强调体验、探究,具有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