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妙用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影不离”这个成语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一种人际关系,特别是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像物体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但是从科学角度解读,这个众所周知的成语,必须在光照射条件下才能成立。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第三人”就是在月光照射下,李白自己的影子。科学家正是利用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定体积的障碍物时会产生影子的特性,创造了许多奇迹……
  巧解金字塔高度难题
  缓缓北去的尼罗河水,一望无际的黄沙,蔚蓝色的天空下,巨大的正方锥体反射着金黄色的光辉,给人一种宏大与永恒的心灵体验。这就是震撼人心的古埃及金字塔!据考证,在尼罗河三角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出现了几十座金字塔。金字塔是现存于世的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公元380年的一天,一对父女出现在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前。父亲名叫西翁,是当时博学园(相当于科学院)的一位数学教授。他的女儿希帕蒂娅,后来更成为献身真理而名垂青史的希腊数学家。希帕蒂娅虽然年仅10岁,但已显现出极高的天赋。西翁为了培养女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发问道:“怎样测定这座金字塔有多高?”“这要分两步计算,”小希帕蒂娅略加思索后,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由于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它的边长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因而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就可算出底面对角线的长度……”“那么下一步呢?”“继续根据同一定理就可求出塔高。但由于塔的锥体结构,因而先要测量斜边,也就是一条棱的长度……”“怎样测量呢?”“让爸爸带上一条长绳,我拿着绳子的一头爬上塔顶,爸爸在地上按住绳子的另一头,不就行了吗?”“这么陡的金字塔,就算是专业的运动员也爬不上去,更不要说你这个小姑娘了。”望着女儿胀红的脸,西翁鼓励她道:“当然你的解题思路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所以要动动脑子,换一种解题方法……”
  小希帕蒂娅不说话了。她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可即便换了几种计算方法,却仍旧无法突破“棱”这个障碍……
  “这样下去可不行,”西翁望着爱女有点消瘦的面容,关切地对女儿说,“我们再去现场寻找解题的方法吧。”于是,西翁牵来了两匹马。当父女两人骑着马,快到金字塔前改为步行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把父女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希帕蒂娅低着头,目光不自觉地注视着自己和父亲的影子。当她看到两人的影子不停地向前移动,就加快了脚步,终于使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在一起了。当太阳与父女两人的头顶恰好形成一条直线时,她顿时产生了灵感,大声喊起来:“我找到办法了……”“什么?”“爸爸,现在我和你还有太阳的位置,不是正好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么?知道了你和我的影子长度,又测量了我的身高,运用相似三角形原理不就可以计算出你的身高了么?”“我的身高用一根长杆子测量一下就行了,还需要你算吗?”“可是到哪里去找像金字塔那么高的竿子啊?”希帕蒂娅一愣,但旋即抱住西翁的脖子,激动地说:“爸爸难道成了老糊涂了?怎么不为今天女儿利用影子,测量金字塔高度的伟大发现而高兴呢?”
  西翁当然是明白人,希帕蒂娅所说的方法不但完全符合相似三角形原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假设甲是西翁,乙是希帕蒂娅,丙是他俩重合在一起的影子,当太阳和他们头顶在一条直线上时,甲乙两人便和丙形成了他们的相似直角三角形(参见图1)。按此思路,在图2中,OE是金字塔高度,一个人把一根木杆FG垂直立在金字塔旁边,另一个人站在H处,并用眼睛瞄视着杆子,木杆可前后移动,直到H处的人看到木杆G端和金字塔的E端在一条直线上为止。此时三角形HFG和三角形HOE就是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其中FG是一根木杆的高度,FH是杆影的长度,OH是金字塔影子的长度,这些都非常容易测量。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很容易求出:
  金字塔高度(OE)=
  帮助测定地球圆周长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如果在地面上树起一根标杆,当清晨的太阳升起时,标杆会在地面上留下长长的影子;正午,当太阳逐渐升向正上方时,它的影子就渐渐变短;傍晚,太阳不断 下落,影子又越来越长,直到太阳落山而消失。根据这种现象,大约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一种名为“日晷”的计时仪器。
  “日”就是太阳,“晷”字的古义是太阳的影子。“日晷”实际上就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观察时间的古代钟表。它的主体是一块石制的大圆盘,叫“晷盘”,上面有指示时间的刻度。在晷盘的中央安置一根与圆盘垂直的金属指针。当阳光照射时,金属指针就会在晷盘上留下不同的影子。
  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罗马人也都曾用过这种测定时间的方法。比如,古罗马人曾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竖起过一根高达34米的尖形石柱作指针,并在广场地面上留有刻度。这实际上就是一個硕大无比的日晷。
  日晷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报时,表明了地球一天24小时在自转。而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表明地球还绕着太阳在转动——公转。如果想要知道地球究竟有多大,也可以向影子求助。
  早在公元前200多年,住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就在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那一天正午,将一根竹竿垂直立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广场上,根据阳光投射的短短的影子测算出太阳的入射角为7.2°。而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南面的塞恩城(今阿斯旺水坝附近)同一天的正午,阳光可以笔直地照射到一口很深的枯井底。如果在地面也同样竖一根竹竿,却不会产生影子。
  这个现象引起了埃拉托色尼的深思:它不正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么?后来,他又根据商队通过两地之间所用的时间,推算出相距约为5000斯台地亚(这是古埃及的一种长度单位,约为805千米)。   亚历山大里亚城和塞恩城基本上處在同一条经线上。根据几何学中在同一个圆内多大圆心角,就对应多大圆弧的原理,埃拉托色尼终于求出了地球的圆周长=5000/7.2°×360°=250000斯台地亚(相当于39816千米)(参见图3)。这个答案与运用现代精密仪器测得的地球经线圈长度40009千米相当接近了。
  发现天然放射性
  1896年1月20日,物理学家彭加勤在法国科学院的每周例会上,展示了伦琴寄给他的发现X射线的论文和相关照片。当出席会议的亨利·贝克勒耳院士获悉X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管壁产生荧光的区域发出时,进行了这样的推测:X射线很可能与荧光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能够产生荧光的物质完全可能同时发出X射线。为此,贝克勒耳第二天就开始了求证实验。
  研究荧光现象,贝克勒耳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出生在一个物理学世家,他的家中藏有大量可以发生荧光的物质材料。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先把照相底片严密地包在黑纸里,然后在黑纸外层涂上荧光物质后,让黑纸包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阳光由于不能穿透黑纸,因而无法使照相底片感光。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辐射。如果伴随荧光同时发出X射线,那么伦琴已经证明,X射线会穿透黑纸包使照相底片感光。但是,贝克勒耳进行的几次实验结果都是否定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在产生荧光的同时,并不产生X射线。为此,彭加勤在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一篇刊文中提醒道,应该对产生荧光的物质进行选择。
  于是,贝克勒耳找来一种晶体铀盐——黄绿色的硫酸双氧钠钾作为荧光材料,这一次的实验竟然成功了。1896年2月24日,他在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的初步实验报告中写道:“……把整个东西放在太阳光下几小时后,我将底片显影时,果然看见了该荧光物质的黑色影子……”由此贝克勒耳推断,该物质能够发出类似X射线,穿过不透光黑纸包产生的辐射!
  但是,贝克勒耳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为了使自己的结论更具说服力,他决定从当年2月26日开始重复实验。那几天恰逢阴天,他只好把已包好黑纸的一叠底片和铀盐一起放进了抽屉。3月1日,阳光才重新露脸。实验开始前,贝克勒耳抽出两张底片预检,看看有没有漏光。结果使他大吃一惊:两张底片都已曝光,其中一张上还有一把钥匙的影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底片是用黑纸包好后放在抽屉里的。钥匙,他回忆是那天顺手一撂,落在黑纸包上面的。抽屉里的铀盐,不可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并不会产生荧光,当然也就不可能激发X射线了。于是他在3月1日科学院的例会上,反省了上次报告的失误,并推测铀盐自身就能发出一种神秘的射线!
  紧接着,贝克勒耳遵循新的思路进行探索。他发现,只要照相底片放在铀盐附近,不管是在多么黑暗的地方都会感光,而且其影子是铀盐的像。他还将铀盐晶体加热冷冻、研成粉末、溶解在酸里……结果他发现,只要有铀元素,就有这种神奇的贯穿辐射!
  至此,贝克勒耳充分认识到,铀盐会自发地放出一种不同于X射线的新射线——天然放射性射线!他最初在阳光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其实与阳光并无关联,当然更谈不上阳光激发荧光产生X射线了。
  1903年,贝克勒耳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与居里夫妇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他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导致健康受到极大损害,于1908年8月24日离开人世,年仅56岁。后人为纪念这位科学家,把这种射线叫做“贝克勒耳射线”,并把放射性强度的单位命名为“贝克勒耳”,简称“贝克”……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早在2013年,欧洲空间局就已开始探讨建造月球基地的可能性。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益成熟,日前他们宣布,计划于2020年起利用该项技术,在月球正式开建供人类居住的基地,并期望在2030年前落成。据悉,新基地最有可能建在月球南极沙克尔顿火山口边缘,该处没有其他地区的极寒和极热天气,可保护基地免遭极端天气破坏,而且有无穷无尽的太阳能。而在动工前,欧空局还会派遣机械人前往月球,收集相关数据。基地将用风化土
与其说《火星救援》是科幻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太空科技”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本身就是个“技术宅”,电影又得到了NASA的鼎力相助,从修改剧本到提供参考设计,几乎可以说是NASA的“亲儿子”。既然有了地球最顶尖的太空专家坐镇,它还有“错”可挑吗?  火星真的是电影里的样子吗?  电影里的火星就像一个布满红色沙土和岩石的荒漠,摄制组主要在约旦取景,并由CG后期合成,整体环境与“好奇号”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
人类是群居动物,然而起初“群”的规模并不大,只是按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部落内实行近似原始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分配制度。部落之间,因为彼此很少会有多余的产品,几无交换。  因为分工出现与生产力提高,使我们的祖先一下子有了消费不掉的产品,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物物交换,这才有了最早的商品交换。这种办法如今仍然存在于一些地区,譬如西藏的牧人用马驮着盐巴去交通极为困难、居于喜马拉雅山那头的尼泊尔人的集市,换取他
2015年的10月14日和15日,IT圈、互联网圈、设计圈等从业人员的朋友圈都被四个字刷屏了——云栖大会!谁能想到,6年前的2009年,400位草根站长“窝”在杭州海外海宾馆,共同探讨和分享云计算、大数据的业务发展和未来的“阿里云大会”,在6年后,因与云栖小镇的结合,化身为“云栖大会”,让全球开发者蜂拥而至,一票难求。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可能很难相信——短短85天,云栖小镇原本一片荒芜的东南角,就
今年3月,应英国政府“中国学习项目”的请求,浙江省科协为80名来浙江短期学习的英国大学生组织了一场国外大学生看浙江创新创业的主题活动。按照智能制造、“互联网 ”创新创业、智慧医疗、特色小镇等专题,国外大学生们分4组到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梦想小镇、互联网医院(卓健科技)、歌斐颂巧克力小镇进行了专业参观和交流。“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梦想小镇就像美国的硅谷,是所有创业者的天堂,现在中国创新创业的发展让
春夏之际的浙江大地,草长莺飞,春光葳蕤,生机勃发,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钱江两岸到东海之滨,从杭嘉湖平原到浙西南山区,从繁华城市到美丽乡村,到处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各种全新业态,以其无可比拟的气势,如同滚滚钱江大潮,掀起了信息经济的滔天巨浪。  一则短短的消息,让杭州这座互联网之城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并激起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丰富联想。  4月18日,全国首家“无现金联盟”在杭州
“青团社”成立于2013年,是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品牌,也是国内领先的大学生兼职服务平台之一。其总部位于杭州余杭梦想小镇,主要成员有“青团社”创始人兼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CEO邓建波、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COO邓炎军、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及“青团社”负责人赵昂、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施佳南。“青团社”颠覆了传统兼职招聘中以企业方为服务对象的运营模式,转而将求职者作为核心服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自古以来,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伴随着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气势,回荡着车辚辚、马啸啸的肃杀之声,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  近现代以降,科技全面介入战争,从战略战术、战争理念、战争形态,到新式枪炮、火箭导弹、原子弹,再到通讯、谍报等全方位升级换代。现代战争,变成了科技实力的较量。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近乎疯狂的捉对厮杀,多少无辜的生命成了枪炮下之冤魂。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特别是
随着网络攻击威胁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不断出台各自版本的网络安全战略构想及学说,并组织国内军方和企业、机构实施联合网络安全对抗演练,演练规模由一国发展为多国甚至跨洲际联合,战法运用也由常规向概念性、前瞻性方向发展。在这些网络对抗演练中,尤以欧美国家在组织形式上更加成熟且最具代表性。  “网络风暴”:  美国主导的练兵场  美国每两年举行一次代号为“网络风暴”的网络战演习。近年来,该演习的演练规模逐步
地球自转的同时会跟随太阳系一起运动,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它会毫无保留地听从召唤,跟随银河系一起运动。这种运动的速度之快,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银河系在宇宙空间的运行速度高达每秒600千米。可是银河系这架“超高速飞行器”,究竟要把太阳系、地球和我们带到哪里去呢?它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何处?  初露端倪的巨大引力  40多年前,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正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进行详细绘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