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俄罗斯主义影响下的前苏联族际关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rus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俄罗斯主义是俄罗斯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宣扬俄罗斯民族“优秀论”,是俄罗斯民族主义扩张性、殖民性的集中体现,在苏联时期成为影响苏联族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维持俄罗斯联邦和民族的特权地位;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美化沙俄侵略行为。它对未来俄罗斯的政治走向和民族政策也将产生影响。
  【关键词】大俄罗斯主义 核心理念 影响 苏联时期 族际关系
  
  引 言
  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俄罗斯民族反抗外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大俄罗斯主义又是俄罗斯民族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俄罗斯民族主义扩张性、殖民性的集中体现,更是俄罗斯强国梦想的精神动力。十月革命以来,大俄罗斯主义在苏联并未销声匿迹,却依旧影响着这一时期苏联的对内民族政策。廓清大俄罗斯主义的核心理念,分析这一思想对苏联时期族际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洞悉俄罗斯未来的民族政策走势。
  大俄罗斯主义的核心理念
  沙皇专制论。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集团自身的绝对权力是殖民统治帝国巩固政权、向外扩张的基础和保障。大俄罗斯主义认为:“专制”是俄罗斯统一、完整、强大和尊严的基础,是俄罗斯存在的保证。作为现代俄国的创建者,彼得一世对当时的国内政治和宗教政策进行了改革:设立枢密院,取代大贵族杜马;设立总监察官;设立东正教事务管理局,废除牧首制,从而将行政权、司法权、军权和神权集于沙皇一身,形成沙皇专制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沙皇专制权力不断增强,为对外扩张提供了政治基础,扩张欲望不断加强。专制与扩张的内在相互作用为俄罗斯形成广阔的领土打下了坚实基础,专制论也就成为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
  祖传领土论。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中另一主要理念是祖传领土论。祖传领土论又称为遗产继承论,是伊凡三世取得民族独立后最先提出的,本质上是为了实现领土扩张的野心,他曾说过:“全俄罗斯的土地、基辅以及波兰在立陶宛占领的城市,根据上帝的意旨是我们从我们的祖先继承下来的世袭遗产。”为满足向西、向南和向东3个方向的领土扩张需要,伊凡三世进一步对祖传领土论进行分化,提出“留里克王朝继承论”、“拜占庭帝国继承论”和“金帐汗国继承论”。
  救世论。救世论也是大俄罗斯主义思想的主要理念之一,它源于基督教的弥赛亚精神,强调人类的同一性。而俄罗斯文化中的救世主义,则被俄罗斯主义者融入了大量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文化救世主义理论。
  在东正教确定为俄罗斯国教后,“关怀天下,拯救人类”的弥赛亚精神融入了俄罗斯的道德文化之中,使俄罗斯人民认为俄罗斯不仅是地域上的大国,更是肩负神圣使命的精神大国。“第三罗马帝国”学说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救世论内涵,大俄罗斯主义者认为莫斯科就是第三罗马,俄罗斯应成为世界基督教中心和世界大国,俄罗斯民族已成为上帝的选民,来拯救已经腐朽的欧洲和世界。泛斯拉夫主义的兴起也为救世论注入了新的内涵,认为西欧的罗马、日耳曼文明已进入了衰老阶段,斯拉夫文化正处于灿烂的开端,俄罗斯肩负着以东正教和俄罗斯精神来净化欧洲文化,摆脱西欧文明的重任。别尔嘉耶夫就认为:“俄罗斯的使命是成为各民族的解放者,这一使命在它特殊的精神之中,俄罗斯的世界性任务的正义性已被历史的精神力量所预先设定。”可见,救世论经过不断演化已深深潜藏于俄罗斯人心中,进而转变为一种带有大俄罗斯主义的大国观念。
  俄罗斯民族“优秀”论。俄罗斯民族“优秀”论是大俄罗斯主义的又一理念,是救世论的延伸。在救世论中提到,俄罗斯民族是上帝选择的优秀民族来拯救这个已经腐朽的世界,这带给了俄罗斯民族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此,他们认为优秀的民族必然带来优秀的文化。在这种观念形成的过程中,“第三罗马帝国”学说大大推动了俄罗斯民族“优秀”论的传播,使之扎根于俄罗斯人的内心深处。而泛斯拉夫主义的兴起则进一步将“优秀”论推向极致,大俄罗斯主义者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认为上帝所选择的民族存在一种不可抗拒的绝对精神,这在俄罗斯民族身上得到了体现。俄国著名的哲学家索罗维约更是直言:“我们拥有上帝赋予我们的天才。”直到今日,这种民族“优秀”论观念依然存在于广大俄罗斯人身上。
  大俄罗斯主义对苏联时期族际关系的影响
  作为沙俄殖民统治的产物,大俄罗斯主义理应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坚决抵制和清除。但在现实中,由于大俄罗斯主义几百年来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侵蚀,大俄罗斯主义已成为俄罗斯民族思想深处不可动摇的一部分。大俄罗斯主义往往成为影响苏联时期族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联境内存在100多个民族。虽然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在法律上明确废除了沙俄时期俄罗斯民族的特权地位,要求各个民族不分大小,平等互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平等。然而由于大俄罗斯主义思想在俄罗斯民族心中的根深蒂固,致使一些党政领导人身上或多或少残留着大俄罗斯主义的气息,政策的执行也发生了偏差。
  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是俄罗斯民族“优秀”论的集中体现,虽然这一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原则相悖,但具有大俄罗斯主义情节的党政领导人依旧宣扬俄罗斯民族的优秀伟大,凸显俄罗斯民族的中心地位。斯大林、赫鲁晓夫、勃日列耶夫等苏联党政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过类似言论,如斯大林1945年在克里姆林宫招待红军将领时的祝酒词中就赞扬俄罗斯民族是加入苏联的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其领导力量,更是打败法西斯主义、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决定性力量,而对非俄罗斯民族在卫国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却只字未提,抹杀了其他民族的卓越贡献。
  俄罗斯联邦和民族的特权地位。根据苏联宪法,苏联由15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各加盟共和国在法律上的权利和地位是相互平等的。但在现实中,一些党政领导人在处理内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时,往往偏袒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民族,使之具有有别于其他加盟共和国和民族的特权地位:一、从组织结构来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都有自己的党中央领导机关,唯独俄罗斯联邦没有。俄罗斯共产党由苏共中央直接领导,可见其在苏共中央的突出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苏联共产党和俄罗斯共产党实质上是合为一体的。二、从俄罗斯联邦的机构设置来看,俄罗斯联邦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国家管理机构,而是由苏联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这显然有别于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政府机构设置,无形中将俄罗斯联邦凌驾于其他加盟共和国之上。三、从人员构成来看,苏联中央政府中,俄罗斯民族的官员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第一届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中,俄罗斯民族代表占总数80%以上,而以后的历届委员会也都维持在这一水平。苏联的党政领导人也大多出自俄罗斯民族,历任苏共中央总书记6个人中,只有斯大林一人是非俄罗斯族,这些都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民族谋求特权地位提供了便利。
  俄罗斯化政策的推行。在苏联成立初期,为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苏联中央政府要求各民族共和国在政府机关、学校等场所使用各民族熟知的语言。但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这一民族政策慢慢在俄罗斯化政策推行下销声匿迹。通过颁布《关于民族共和国和民族州必须学习俄语》、《关于加强学校与生活联系和发展国民教育制度提纲》等政策,俄语被强制推广,一些民族所使用的拉丁字母逐步被俄文字母取代。在宗教政策方面,苏联中央政府大力扶植俄罗斯民族所信仰的东正教,并对其它宗教团体进行打击。这些具有强烈大俄罗斯主义色彩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给其它少数名族带来了心理不安,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局势动荡,为苏联后期的国家动荡和解体埋下了隐患。
  美化沙俄的外族侵略行为。苏联时期,怀有大俄罗斯主义情节的党政领导人,时常无视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崇拜沙皇俄国,并且试图掩盖、美化沙俄的外族侵略行为,尤以斯大林表现最为明显。由于难以接受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中关于沙俄外族侵略的观点,斯大林就曾专门发表《关于恩格斯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反驳,認为沙俄的这种行为是将这些民族从宗教压迫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以此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有进步的历史意义。此外,19世纪40年代,苏联国内学术界形成一种不正之风,曲解沙俄侵略历史,曾获得斯大林奖金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书曾公然认为这些被侵略的民族是自愿归并入沙皇俄国的。这种美化沙俄外族侵略的行为严重伤害了苏联国内其他民族的感情。
  结 语
  大俄罗斯主义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沉淀,成为俄罗斯民族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对大俄罗斯主义进行坚决铲除,但事实上,大俄罗斯主义依然是影响苏联时期族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虽然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处于国家思想的探索阶段,意识形态多元化是当今俄罗斯国内的主要特征,但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大俄罗斯主义仍将会成为这些思潮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走向,尤其是民族政策产生着重要影响。(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处)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目前的反腐倡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加强各个监督主体的制度建设,着力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体,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外部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机构和制度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关键词】反腐败 廉政监督 制度体系    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    由于人具有“自私和滥用权力天性”,如果掌权者不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相应的制约
【摘要】在文化视域中,价值观的“一”与“多”问题和秩序、危机与冲突、自我与他者等研究不可避免的相遇。由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同在,价值观的“一”与“多”冲突是必然的。如果承诺这是一种合理性冲突,那么在“一”与“多”之间就有一种秩序等级的构建,价值观的凝聚焦点与多元光线就可以谱写和谐,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价值观 合理性冲突 秩序建构    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研究当中,文化视域中
【摘要】农业生产受到土地面积、季节、自然灾害、露天作业、土地报酬递减等因素的制约,是十分突出的“特殊弱质产业”,其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步履蹒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农产品使用价值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社会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不得不通过政府的大力、特殊扶持予以补救,从而使农业成为“社会特殊扶持性产业”。  【关键词】农业价值形态 扩大再生产 特殊弱质产业 社会特殊扶持    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的内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