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行为的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1)、东新门广场(A2)、永丰公园(A3)、望宸公园(A4)、水陆院遗址(A5)、千桃园(A6)、天都公园(A7)、西洋桥公园(A8)]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注记法对上塘河滨河景观带进行了活力特征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核密度估算法(KDE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从人群维度来看,人群多元化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3、A6、A1、A7、A5、A2、A8、A4,行为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6、A7、A5、A2、A1、A8、A3、A4,主要原因是A3、A6水岸空间多元复合,历史文化遗址、景观性设施等吸引人们开展自发性活动.②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群活动的波动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6、A7、A2、A5、A3、A1、A8、A4 ,活动时长大于30 min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A6、A1、A8、A2、A3、A7、A5、A4.主要原因为A6、A1内有滨河夜景、文化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延长人群驻留时间.③从空间维度来看,活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6、A1、A3、A7、A2、A5、A8、A4,单位时间段的人群聚集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1、A2、A6、A3、A5、A7、A8、A4.主要原因是人群空间分布会受到空间边界、空间活动面积、空间围合感、周边用地性质、周边人口密度等多因素影响.[结论]营建复合滨河景观,促进空间多元功能融合,挖掘山水、人文景源,增设景观装置小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活力水岸夜景,举办文化互动活动,是提升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介绍了应用于陈腐垃圾筛分系统中打包工艺的设计与选型,以及打包系统在陈腐垃圾筛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满足每小时处理量100 t的筛分处理系统中,保证打包系统能够满足筛分处理系统每天产生的轻质可燃物打包处理量,并且在打包机短时间维修时,受料处可以积存部分轻质可燃物,使得前端筛分系统不停机连续生产.探讨了打包系统与筛分系统的连接形式,以及打包系统基础的设计,并引入科学的货物堆码技术,形成了完整的轻质可燃物的打包-堆码技术.
活性炭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多孔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环保行业、化工行业、食品行业和医药行业等,并且一般采用煤炭和生物质作为生产来源.对国内外的不同碳基前体制备活性炭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不同的原料对活性炭的品质和用途的影响,总结了常用的活性炭前体,通过对比,得出利用不同前体制备的活性炭的性能也不同,以石油和沥青为前体制备的活性炭,其比表面积一般较高.而以动物为前体制备的活性炭的各个方面性能较差.
浙江是中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其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也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全省药用资源2385种,资源总量和道地药材种数均列全国第3位,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浙江山区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药材植物作为药材的同时,往往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利用中药材资源营造生产性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价值,还能让游客在观赏的过程中弘扬中医文化,形成与中药相关的养生旅游产业链,为当地带来“流量”,注入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比较不同研究目标和实验条件下适用的基于热技术的树干液流测量方法,展望不同热技术方法在液流测定中的应用前景,为活立木液流测量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目前常用的基于热技术的液流检测方法包括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等5种.其中,热脉冲法通过测定热脉冲到达热电偶处所需的时间来计算液流速率,热平衡法通过加热元件输入的热量、热传导以及液流携带热量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计算液流.而热扩散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则是利用温度差值来表征树液流动产生的热场变化,进而确定液流速率和液流密度.近年来,结合相关热
2月2日,省林业局会同中国湿地博物馆、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等共同组织开展“忆宋韵·迎亚运”2022第十一届湿地主题绘画大赛,宣传世界湿地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rn2月10日,省林业局召开2021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侠代表班子述职和作本人述职.其他班子成员作书面述职.局机关全体在编干部,直属各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100余人参加会议.
期刊
为解决关键技术与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有机结合问题,完善我国森林火灾防控工作的迫切需求,以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分析了目前森林火灾应急处置体系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从火场要素采集、火场通信技术、指挥扑救技术三方面提出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森林火灾应急处置体系的设想,以供参考.
针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缺乏综合定量化评价问题,以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层,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为准则层,以及林地生物量、初级生产力、物种丰富度等10个指标为指标层,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获取了各层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特高压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生态功能指标比重(0.667)显著高于生态结构指标(0.333),指标层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初级生产力、植物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林地生物量的权重最大,依次为0.332
为了便于规范监测水体中藻类种类以及验证人工基质对水体中着生藻类种类的监测结果,在水体底部放置了人工基质进行自然培育,对投放14 d后人工基质与该流域原有的天然基质上附着的着生藻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基质上发现了与天然基质95% 的相同藻种,该结果证明了人工基质取代天然基质进行着生藻类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人工基质比天然基质在监测河流着生藻类方面更具备优势,可以替代天然基质开展监测.
依据建筑业碳排放特点,对2005~2019年湖北省建筑业直接与间接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方法将建筑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消费直接碳排放强度、单位面积能耗、单位产值创造能力、间接碳排放强度、建筑业经济规模5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建筑业碳排总量呈现先大幅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间接排放是建筑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基于LMDI分解的实证研究发现,能源消费直接碳排放强度、单位产值创造力、间接碳排放强度以及建筑业经济规模是促进湖北省建筑业碳排放增加的因素,其中经济规模效应为主要贡
研究总结了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技术要点,提出了宜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土壤为壤土或沙壤土地块,采取机械开沟的方式带状整地;选用元宝枫、桃叶卫矛、蒙桑、白蜡、大果榆、刺榆等树种,选择2~3年生本地繁育的优质壮苗造林.建议采用行带式复合经营造林技术模式,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栽植密度33~74株/667 m2,做好中耕除草、灌溉浇水、树体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