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对“玩墨”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再有十二年就是人生的一个轮回了。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时常不计寒暑,不问晨昏,在公务之余信笔聚墨、随书布局,以书法为精神寄托,贵在自得、自娱和颐养心性。
  我是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书法领地的,是一种“入趣”的心态和“玩墨”的情结。因为有兴趣才能长期坚持,有快乐才能心手畅适,在时而高雅、时而平俗;时而丰富、时而单调;时而内守、时而创意;时而孤寂、时而逸趣之中享受书写的过程。虽然在一笔破空、游走蛇龙之时,由于功力不济,很难“求工于一笔之内”,但却也会“寄情于点画之间”,体悟其微妙所在。近代书法家林散之在“论书”中有诗曰:“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
  我尊崇宋人书法的“尚意”。苏东坡大师说作书:“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这是多么天真烂漫之艺术意味,是多么痛达性情之“玩墨”情操!诚然,古人学书,强调循序渐进、沿流讨源,“要笔笔有来历”,但是“尚意”和“玩墨”并不是没有“来历”和不需要“功底”,不然就会像没有舞蹈基本功的人跳芭蕾,而是意在笔端,笔随意发,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张扬中国书法艺术线的美,力的美和个性的美的创新。
  “玩墨”要有清正纯净的“气场”。人要安身立命,第一要义是做人。文若其人,字如其人。古人云:“夫书者,心迹也。”祖先特制的毛锥形软笔书写的汉字,是一个人整个人生经历、文化教养、性格内涵、道德修为的间接映射,是其性情人品以及所感所好、所爱所憎、所舍所得的朦胧表达。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书法的“气场”是有呼吸、有性情的。书法的“字外求字”必然要追求堂堂正正、磊磊落落、轻轻松松、坦坦荡荡之宽胸怀;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志气平和和虚怀若谷之大自在;追求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寄情状物之平常心、平静心、菩提心。
  “玩墨”的人肚皮里要有墨水。功夫在诗外。中国书法大树的根是牢牢扎在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沃土之中的。与其并列的艺术还包括诗词、国画、戏曲、音乐、雕刻、武术、民俗学、文字学、史学以及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宇宙观、世界观等等。中华文化思想就其本质而论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会儒家、佛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兼容的人文精神,其审美观念是“中和为美”。从这种深厚的积蕴上说,懂书法的人就必须兼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成为“文化人”,这样你才能知晓“阴阳调合”、“刚柔相济”、“中庸和谐”,才能够结合你的秉赋、学养、性格、追求、情操、时代气息以及瞬间情感的波变“挫万仞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写出风格即人的神来之笔。
  “玩墨”要学会用好的作品“养眼”。世人公认,把应用文字的书写同时作为独立观赏艺术的,惟有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书法是无色之灿烂图画,是无声之和谐音乐。“玩墨”除了自己坚持雅操、心手遗情之外,还要培养观察欣赏之情调。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字里金生、行里玉润,犹如亭亭玉立“养眼”美女,其气清神逸、微妙莫测,无不令人目移神夺、心追手摹。书法“好的标准”又有又没有,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书者自己却要调整好意念:和谐就好、舒服就好、达己意就好,“开悟”、“顿悟”就好。有道是:“诗悟其律、文悟其法。”“观舞剑而得神机,闻江声而悟笔法。”渐有小得、终会大成。
  “玩墨”误书亦妙。围棋中有句俚语:“胜固欣然败亦喜”。此语与书法作品中的“败笔”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大多是兴致来时偶然欲书,有时笔墨未熟,忍俊不禁之情已跃然纸上了。从古至今,好的书法作品可遇不可求,即使千古名帖,百分之百的好作品也凤毛麟角;而好作品即使有败笔之处,如补字、漏字、错字,也瑕不掩玉,仍会被后人称为“神品”、“逸品”。“玩墨”是消倦遣兴、娱乐心灵,以其形其哀乐,达其性情,养生养心。要在乎勤写,而不在乎字多;在乎过程,而不在乎结局;在乎本真和心画,而不在乎虚伪和装饰。
  虽然当下我们不可能效仿古人:“日日临池把墨研”、“退笔如山未足珍。”但我们仍然要坚守内心中正安舒、松静自然的精神领地。“敢为常悟谈何易,百练工纯始自然。”事实上,有无悠游林下、意驰山水、遣兴花草以及人书笔墨合一的索闲求雅之兴,正是对比一个人生存质量高低的标尺和有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进退之勇和“复归于婴儿”的童心稚趣。在休闲的时光里雅态可掬亦是人内心最纯良的品质的自然流露的时刻,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一书中关于中国人生存境遇说:“我想中国人在玩墨寻乐的时候,比之干正经事的时候远为可爱。”
  “玩墨”者,得好师、得好友、得好字、得快乐、得长寿、乐莫大焉!
  (作者系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副行长)
  
  责任编辑:范嘉
其他文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对上海世博会的声明中说:“目前,全球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正迎来一个新的城市时代.”rn然而,“新的城市时代”的加速,却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指出:自
编者按:这篇文章读时让人鼻子发酸,读后令人心情沉重。我感到这是我们民族的沉疴被灸到了穴位。那段历史实在不堪回首,但仍须回首,因为我们对它的反省还未到应有的深度。我们在事后的这些年代,有时间就忙于“为历史定论”,“为历史人物定性”,弄出个忠奸功过,以按功行赏、论罪定罚,行使自己赋予自己的“历史判官”之职权。一个民族落后了不怕,怕的是没有从自己肌体内找寻病源的意识和勇气。克敬先生为萧履中叫屈没有他个人
摘 要:20世纪60-70年代,格拉泽“没有失败的教育”思想在美国许多学校里极为流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们帮助学生发展了一种观念,即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取得成功,而学生也的确在这种成功的信念以及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信念作用下,不断取得进步并向前发展。将这一思想应用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没有失败的教育思想”;高校体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m  文献标
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比平常补充营养更加重要,因为孩子睡眠不足就会影响到各方面的发育。影响身高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就会影响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不容易长高。甚至
期刊
美国高校教授治校的历史发展及制度保障    美国现代高校管理中的“教授治校”(Shared Governance),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从1636年坎布里奇(哈佛大学的前身)建立至今,美国高等教育已有37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教授治校”所起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教授治校模式从无到有,从个别学校发展到普遍实行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威廉玛丽学院(1693年建校)的成立
通常把妊娠分为3期,每期约3个月。虽然这种分期没有严格的规则,但是解释某些变化时很有用。怀孕初期胚胎在此时会急剧改变发展。大约一半的女性会在这时(也只在这时)出现“害
期刊
陈寅恪成为讨论热点,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当时国学复苏的背景下,陈寅恪满足了中国学术“独立”、“自由”的诉求,一时被符号化。从思想史上看,90年代留下很多,陈寅恪从历史走到台前,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  陈寅恪之所以被如此关注,还跟其学识、个性和经历密不可分。陈寅恪出身世家,国学基础深厚,又留学欧洲,精通多种文字,熟悉西方文化,故其所作评论颇为中外学者看重。陈寅恪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国学院,年
日常随处可见到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其主要功效是补肾.很多男性将其视为补肾壮阳的良品,甚至没经医生诊断就去购买使用.但实际上,六味地黄丸真有那么神奇吗?rn所有的药物都有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