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汉语精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与教学工作正在逐渐结合,将“互联网+”应用于汉语精读课程教学,是对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以为教学工作创新提供借鉴,同时还可以为汉语语言文化带来新的内容。“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对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阶段的汉语精读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必要对汉语精读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该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对汉语精读课程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探讨了几点教学方法策略,以供该领域的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汉语精读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a)-0119-03
  Abstract: "Internet+" is gradually integrating with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o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is a reform of teaching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bring new contents to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at the undergraduate stage of open education at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and explores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reference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Internet+";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互聯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学习的悄然盛行,促使汉语精读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层次,达到提升开放教育本科阶段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互联网+”在汉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梳理出利用“互联网+”进行汉语精读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1  汉语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所谓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升。主要包含3个层面的内容:首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辅导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学生更愿意投入精力在学习上;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学生的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成绩实现进步。概括来说,在汉语教学当中提升教学有效性就是以更为务实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绩的进步。
  2  汉语精读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精读课程是针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比较薄弱的问题所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的不断提升[1]。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汉语精读课程在民族地区教学当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汉语精读教学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2]。
  2.1 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教学观念里,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讲,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以此获得知识。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网络辅导等一系列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教师对于互联网+时代产物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认为互联网+与汉语精读教学关联并不大,并不需要在汉语精读教学当中融合互联网思维。传统教学观念里对于教学活动的定式思维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汉语精读教学活动需要融合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2.2 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板书为主,教学形式显得枯燥单一。开放教育本科阶段汉语精读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内容,人文学科内容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在汉语精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按照以往的传统为学生讲解课文,再由学生进行阅读思考[3]。学生长时间在这样单一形式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逐渐减退,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得不到提升。“互联网+”与教学活动的逐渐融合,为教学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丰富借鉴。
  2.3 缺少教学活动设计
  汉语精读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课程当中提高汉语文化素养,汉语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仅通过一节节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还应该为学生创建展示自身所学的舞台。传统课堂教学对于这一特点缺乏关注,缺少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教学设计。“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使得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以加快自身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汉语精读课程需要为学生创建展示自身的舞台,帮助学生快速积累汉语文化素养。   3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精读课程教学方法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一股互联网热潮,“互联网+”在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正在给各行各业以及教育界带来巨大改变,互联网为汉语文化带来了许多的新事物,包括新的语言方式和内容以及对汉语教学思想的冲击[4],同时互联网也为汉语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式,包括网络教学等。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开放大学汉语精读教学工作必须思考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汉语文化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学工作必须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转变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针对“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汉语文化的冲击,国家开放大学汉语精读教学也应当做出必要的创新来适应这种潮流,趋利避害,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5]。任何事情在进行之前都应当提前的拟定相应的发展计划,确定事情的发展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地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计划,整个事情的发展可能就会一团乱麻,没有思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地与时俱进,紧跟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将创新的教学观念带入到汉语精读教学中,促进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6]。
  3.2 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統行业”,“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就是指在教学活动当中创新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事物为手段和方法,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传统教学手段不曾感受到的教学体验。“互联网+”与汉语精读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面对面教学,教学课堂的展现形式可以是线上教学,教学内容更加可以是网络当中的某一典型资源[7]。运用这些新形式和资源的目的在于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启发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以富有互联网气息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指导。在今后“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开放大学汉语精读教学中,教师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多从网络中寻找教学资源和内容,并将所得到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以新颖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可以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
  通过互联网技术布置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更为多样、新颖且更加贴近实际。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检查作业的方式也更加灵活、方便。教师可以依靠如QQ、微信等免费的网络社交软件,让学生上传提交进行汉语精读课程学习的视频和语音,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真正做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开展汉语精读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需要进行重新想象和构造,“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汉语精读教学模式应当是新颖的、灵活的,它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在今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指导。教师应当多借鉴网络教育的一些新做法、新形式,比如:公开课、微课等形式的内容,将这些形式和内容灵活运用到汉语精读教学当中,从更多的方面增加汉语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不断继承和发扬“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文化精髓和主旨。
  3.3 利用“互联网+”增加阅读量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阅读来增加知识量的储备,从而更好地为以后的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当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量的规定限于教材内容,导致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面有限,阅读量不足。我国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多为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接触汉语文化的内容较多,而教材课本中的内容大多与工作生活联系不大。因此,开放教育汉语精读教学工作必须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更多地阅读课外内容,增加知识面,以更好地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语感。语感对于汉语文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文章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打破教材的限定,将更多的课外内容带入课堂,要选取一些恰当的、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帮助的文章,例如网络小说、网络文章等形式的内容。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提供的阅读范围和内容具有局限性,“互联网+”背景下,阅读资源是丰富的、海量的,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内容引入到教学当中,对于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是非常有帮助的[8]。
  3.4 建立展示和实践活动的舞台
  “互联网+”背景下,人人都在进行学习,人人也都在展示自己。随着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快速崛起,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有许多人也在积极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展示和表现自己。教师应为学生寻找展示和表现自己的平台,帮助学生施展其汉语才华,提高汉语文化素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形式,主动展示自己在汉语文化方面的素养,在展示中也得以提高自身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文艺形式展示自己的汉语才华,例如:一幅绘画、录制一首歌曲或者表演一段朗诵等,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锻炼汉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网络写作比赛、网络书法作品展示等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开展汉语文化学习,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4  结语
  总之,分析传统汉语精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互联网+”与汉语精读教学工作的结合使得这一课程获得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学指导工作由此得到了完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家开放大学汉语精读教学应当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创新和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现代汉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保尔江·欧拉孜.“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9):43-44.
  [2] 付丽伟.“互联网+”视域下基于职业需求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8,4(8):179-180.
  [3] 孙亚楠.《大学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
  [4] 陆俭明.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需要学一点语言学理论[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20,5(2):3-14.
  [5] 李沐明,袁亚兴.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网络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3):27-31.
  [6] 赵媛.互联网+背景下的广西高校现代汉语教学过程改革创新初探——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1):131-135.
  [7] 孙丽丽,张志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9(2):39-40.
  [8] 李春艳,王建虎,蹇轶.“互联网+”时代新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3(3):1-6.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设计了一款低相噪、低温漂同轴介质振荡器,该振荡器主要包括三部分:负阻电路部分、同轴介质谐振部分、输出缓冲放大部分。其中,负阻部分和缓冲放大部分使用MMIC工艺实现,谐振部分采用同轴介质和薄膜工艺实现,整体组装采用微组装工艺,在实现产品小型化的同时,达到了低相噪、低温漂的设计目标。最终产品的尺寸为:14 mm×14 mm×5 mm。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9 V、电调电压0~9 V条件
摘 要:现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并且被普遍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社会各个领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更加重视及加强运用。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言,其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特点,在此基础上使得计算机网络容易遭受到攻击,进而產生一些安全问题,这种情况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机的安全运行,还会导致用户信息被泄露。基于此,该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究。  
摘 要:枣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发展历史悠久,201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公费师范招生专业,2019年被教育部列为山东省师范专业认证试点专业。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贯彻教育部规定,同时为培养“四有”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优秀毕业生,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通过综合分析内部质量监控和外部评价的结果,以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建设,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 生物科学专业 持续改进 卓越质量
摘 要:当前,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各种功能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在很多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规划一定的地下使用空间,用以建设地下建筑。尤其是一些大型综合体、大型超市、办公楼或者小区等,地下建筑通常作为附属建筑出现。地下建筑的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整体的功能性和容积率,但是由于地下建筑位于地面以下,一旦发生火灾,也会带来很大的难度,主要是由于地下建筑区域能见度低、通风不畅、供水
摘 要:该文围绕“增产量、保安全、降成本”的中心任务,构建了以预防为主、维修为辅、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设备外委维修费用管控,大力开展自检自修和修旧利废。为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融入BI大数据信息化管理,通过抽取维修业务数据并转化分析,对设备自检自修工单、工时、费用这3个维度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统计的生产指标数据调整维修计划,减少外委维修投入,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选取黄山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15—2020年观测资料,分析其M2波潮汐因子,并结合气压、水位、降雨这3种常见干扰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气压变化会引起体应变同步变化,长周期气压变化会导致体应变趋势缓变,短周期气压变化会导致体应变固体潮畸变,短时强降雨会导致体应变和水位发生同步变化,但存在延时效应;(2)临震前,地下介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体应变潮汐因子大幅变化,可作为地震前兆重要参考依据。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研究生是社会创新的重要群体,新形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业工程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仍亟待提高。中南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已有较好的师资和平台,科学的引导和培养方式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变革型导师指导风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和智力激发等途径和方式,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