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错别字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hem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碑,就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碑上的繁体“魚”字下面却只有三点,少了一点,这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传说,康熙不是不会写这个字,而是有意写错的。原来康熙皇帝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魚”字下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四点底原是“火”字的变体(比如照、烈、煎等字都是与火有关的)。鱼在火上烤,还能活吗?这是杀生啊。于是,康熙有意少些了一个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之后,这个错别字便在民间传为一段佳话。
  承德避暑山庄门前那个大大的“避暑山庄”牌匾,也是康熙皇帝亲笔题的。在书写“避”字时,康熙在“辛”下面多加了一横。因为他贵为一国之君,所以无人敢于指出。人们猜测康熙皇帝的用意是以此预示着大清的江山更稳定,也有人说:“这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皇帝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错别字也有如此深意,真是不得不佩服众人的智慧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