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新课标鲜明的提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语文课改必须乘风而进,开拓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在语文教学中,要克服在朗读方面依然存在的缺陷。课堂上,学生自读少,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的多。课文录音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听示范而模仿固然也视为一种教学手段,但仅此而已,学生势必失去自读中走进课文、跳出课文的自主性畅想感悟的空间。若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仅仅是教师的朗读示范,这种仿而效之的听读充其量只是形仿,而非神悟。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像,仔细品味)。只有如此步步深入的自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畅想,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入情入境的体验,才能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悟而读之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又都是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都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质疑解惑又是一片极好的畅想天空。可是在传统教育影响下,许多教师不自觉地忘了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按事先设计的种种问题和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某教师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达成“三维一体”目标的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自主探究。教师的导绝不能以取而代之的告诉来强占本该让学生畅想的领空。
   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质疑、局部感知质疑,进而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在畅想中求解。必须下决心把那些无价值的问答和取而代之的告诉压缩到最低限度,给学生留足一片自主性探究式质疑解惑的畅想天空,让他们在放飞中练硬翅膀。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学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语文新课程有一项全新的内容即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项目写入新课标,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目标多元化。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时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等。在自主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像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展示活动成果时,小品、辩论会等形式多样、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教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
   实践证明: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由于教师的放手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由于没有了教师的过多限制,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更加异彩纷呈。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遗憾的是这类行之有效的活动,常常被超重的作业负担所排挤。但愿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能让学生走向更广域的语文天地,获得更多更广阔放飞畅想的机会和时空。
   新课改,方兴未艾,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改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让教师们共同反思、探索、创新,以教改拉动学习方式的革新,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能给学生拓展一片畅想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溶菌酶肠溶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10mg/(kg次),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溶菌酶肠溶片1~2mg/(kg次),每天3次,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7岁4例;发热48例。治疗组69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岁3例,≤3岁48例,≤7岁15例,>
分析手足口病385例患儿流行病学调查,以夏秋季多见,儿童之间相互感染易引起广泛传播。搞好预防保健工作,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目的:比较全麻插管和全麻插管复合骶管内麻醉方法应用在小儿肠套叠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年龄5个月~3岁患急性肠套叠需手法复位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插管(A组)与全
摘 要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對6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G患者多以消化不良为首发症状,可伴腹泻,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肠梗阻和(或)腹水,症状与嗜酸细胞浸润所累及的部位和深度有关。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15岁,以摔伤后神志不清3小时为代诉入院。入院诊断:摔伤,颅脑外伤,右侧额、颞、顶叶多发性硬膜外血肿,蝶窦积血,双肺挫裂伤,右侧血气胸,呼吸衰竭,部分代偿性酸中毒。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婴生命。国内报道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2.7%,国外4%~16%。孕产妇的死亡率可达24%,围产儿的死亡率77%~600%,其高危因素有多产妇、大于25岁和既往不良妊娠史。發病原因和病理生理尚不明确,本综合征常与妊高症、DIC、微血管并溶血性贫血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有关。现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