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早起的虫呢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用来劝诫人们早起工作,收获良多。不那么驯服的小孩会反驳:“如果自己其实是条虫子呢?早起的下场岂不是被鸟吃掉?”如果自己家的小孩这样问,家长不该生气,责怪他们不听话,而是应该赞赏他们的多角度思维和初步理解了矛盾的利益关系。虽说如此,早起上学还是不能耽误,在某个阶段就必须遵守制度,直到离开那个阶段为止。
  早起可能是小孩最初尝到的长大的苦味。从3岁上幼儿园起,小孩就要跟大人差不多时间起床,迷迷糊糊、嘟嘟哝哝地梳头洗脸吃早饭,被塞进校车或私家车或公共汽车,一路摇晃着被载到校园,与父母分别,度过一整天的集体生活。
  早起的小孩苦,父母更苦。要收拾自己和孩子上班上学的东西,整理衣服鞋袜,准备早饭。配合默契的父母,常常是一个照顾小孩吃饭,一个帮小孩整理东西或者梳头扎辫子。小孩身不由己,被齿轮一样高速旋转的时间挟带着,对成年生活的阴影就这样一点点越积越深。对不喜欢早起的小孩来说,周末不必有别的娱乐活动,只要可以不按时起床,不用目睹父母慌慌张张地在闹钟催逼下忙这忙那,就是一个愉快的假期了。

  电影里的清朝皇帝,天不亮就有个太监在窗外拉长嗓子喊“黎明即起,万机待理”。导演可能考证过,不然这样大胆的讨嫌举动哪个太监敢做?只怕皇上生起气来,像《一千零一夜》里的暴君,一天砍掉一个人形闹钟的脑袋也不嫌多。皇帝的日常起居样样有记录,非常不自由。
  王维写“绛帻鸡人报晓筹”,说明唐朝也有人一早叫皇帝起床。平民百姓起得更早,“丑末寅初日转扶桑”,一天星星还没有隐去,赶路的人已经上了路,打鱼的人已经下了河,念书的学生忙上学堂,绣房的佳人在巧梳妆。没有电灯的年代,夜晚的照明手段都光线微弱,又十分昂贵,无论是耕是读都得靠白日的光亮,所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无论是鸟是虫,大家都赶在早上忙活。
  早起就像锻炼,虽然明知对生活有好处,也难免不情不愿。偶尔放纵自己或者放纵别人一次,在应该早起的日子里睡懒觉,有悬崖撒手的幸福。
  有一天早上7点,闹钟响了,一岁多的宝宝还在酣睡,两排长睫毛像小飞蛾停在鼻梁两侧,小嘴被胖腮帮压得微微张着。给他热了一瓶奶,他没睁眼,抱起奶瓶喝完继续睡。拉着他的睡袋把他拖向床邊,打算把睡袋给他脱下来。哪知一松手,他就一声不响直线爬回床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面对这个坚定的小孩,我们这对不坚定的父母瞬间就屈服了:睡吧孩子,反正以后早起的日子有的是呢。
其他文献
国难思良将。当美国制裁华为等高新企业,扼住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咽喉时,人们就会想起张汝京这个名字。  他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父”,是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倾尽全力把中国拽进了最尖端技术的芯片赛道。不到20年时间,中芯国际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芯片制造商。  张汝京在半导体行业沉浮了40多年,5次“再就业”,每一次“从头再来”,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印证着他的拳拳爱国心。建厂高手  
摘 要:本文以“我”发现父亲的秘密和逐步揭露“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分析《变化之前》中新女性“我”逐渐认清父权的伪善软弱、勘破父权的血腥与残忍,与旧女性代表的传统观念碰撞的过程,“我”最终通过改变自我,实现自身的成长。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变化之前》 父权 女性成长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加拿大文学的重要代言人,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小说大部分都是以生活中的平凡女子为主人公,
当熬夜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早起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周一,室友一下班就跟我抱怨:“今天又迟到了,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次了,全勤奖想都不用想,不扣钱就算好的了。”  我问她:“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起床呢?哪怕5分钟也是好的。”  她沮丧地说:“我也想啊,但做不到。晚睡已经习惯了。一到早上,眼睛死活睁不开,总想多睡会儿,一睡就迟到。”  我很理解她,曾经有无数个早晨,我也是这样挣扎着爬起来的。  后来怎么改掉
摘要:21世纪初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期,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第一代“移民者们”,物质贫困、精神困窘,身心无处寄托、无所依傍。他们有理想和抱负,物质的贫困使他们游离于苦痛和失望之间。李骏虎担负起作家使命,真实再现了一个时代。这也正是读者们评价“你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痛感”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痛感 李骏虎 《奋斗期的爱情》  在李骏虎自己的博客中,他回忆在实地调研时听到读者这样评说阅读文本后的感受:“
楼主:怎样含蓄地表达“我已经被收买了”?  回复:我说句公道话……  楼主:在武侠世界中,开一家客栈需要注意什么?  回复:墙上贴大字要打出去打。  楼主:情人节没情人咋办?  回复:家里没死人的难道还得在清明节前费劲弄死一个两个的吗?没有就不过。  楼主:同龄人中不少人结婚生子了,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回复:对我没啥影响,对我妈的影响比较大。  楼主:从哪儿能体现出女人的温柔?  回复:吵架出门
喝茶日久,渐渐有了一些常常往来的朋友,清谈多于啸聚,剔除伪饰,直抵心灵,反而觉得人与人竟如此简单,互相认同可能只需一泡茶的时间,之后不必刻意,已然彼此念惜。  那一天,你来。  我们喝热茶,端着茶杯,顶着光,在你的身上比划着。“真是美”,你悠悠地说,眼睛里闪着泪光。  我知道,这个时候追根问底是愚蠢的。你开始诉说,当然还是你和他的情感,还是价值观格格不入,还是灵性成长与物质追求相互抵消,还是离开或
摘 要:策论,就是对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很好地体现了策论的特点:1.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2.篇幅短小,一事一议;3.引经据典;4.结构特点鲜明;5.预设问题;6.各篇策论之间相互关联等。冯桂芬通过《校邠庐抗议》策论体进而表达出自己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以及“三代圣人之法”的复古新思想。  关键词:《校邠庐抗议》 策论 思想  冯桂芬,字林一,又字梦奈
说是种菜,其实菜园也就是门前那块巴掌大的地,原本是单位里一位老领导退休在家时开垦的,去年老领导移居县城就撂下了,看那菜地就在自己居所旁边,撂荒了实是可惜,于是就捡来当作自家的菜地来种。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凭我这个农家子弟对土地的热情,加上妻和我的起早贪黑的侍弄,那块菜地还真的有模有样地长出菜来了,菜园里一直保持着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  种菜,不仅有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在体会种菜过程的快
摘 要:里尔克的长诗《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通过对人类命运、存在、死亡的探询与思索,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境遇,同时表达了以孤独和苦难在心中建立起“庙宇”的从容与独立精神。其多维思考和表达方式传递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及价值追求。  关键词:里尔克 《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 存在 死亡 消磨  命运是怎样地,在诗中一去永不復返,/它是怎样地,在诗中成为模糊的影像?/所有发生过的事物,总是先于
摘 要: 《晚熟的人》是莫言打破诺奖“魔咒”质疑,真正规避马尔克斯的魔幻因素,回归“民间”,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新人”的全新之作。  关键词:民间 新人 晚熟  作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创作一直备受关注。自莫言上一部小说出版至新作《晚熟的人》面世,已整整十年。似乎他陷入了被外界质疑的中诺奖“魔咒”一样,开始走下坡路。作家苏童说:诺奖之于莫言是“桂冠”,也是“枷锁”,伴随获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