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战国青铜鍪的保护修复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so198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联合大学文博馆收藏了一件战国青铜鍪,这件器物的器身表面存在裂隙、变形,残缺、表面锈蚀等病害,急需保护修复。保护修复前对青铜鍪进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硝酸银滴定,结果显示青铜鍪为Cu、Sn、Pb三元合金,器身锈蚀稳定且氯离子含量极低。保护修复中采用传统青铜器修复技法对青铜鍪进行修复,保护修复后需进行探伤拍摄,可观察到修复信息。青铜鍪保护修复后,提升了其展示效果。
  关键词:青铜鍪;科学分析;传统修复
  0 引言
  北京联合大学文博馆于2012年征集到一件青铜鍪,器形为侈口粗颈、鼓腹、肩颈部有一只圆环形耳,在颈腹相连处有一圈突起的扉棱,内外壁没有铭文,经鉴定其年代为战国时期。2017年对藏品进行登记时,发现此件文物残缺严重,为提升展示效果,故进行保护修复。
  1 青铜鍪病害调查
  1.1 基本信息
  青铜鍪修复前重824.7克,通高13.5厘米,腹部最大直径16.4厘米,圆形环耳内直径3.7厘米,圆形环耳外直径5.7厘米。整体保存良好,器身表面存在不规则锈蚀、裂隙和残缺,口沿存在断口,并且一直延伸到腹底,形成长约10.0厘米,宽约9.0厘米的不规则残缺,底部凹陷变形(图1)。
  1.2 超景深显微镜观察
  利用基恩士VHX-2000超景深显微镜,对青铜鍪锈蚀和未锈蚀部位进行显微观察。
  通过显微可看到锈蚀分两层,底层为黄褐色,上层为黑褐色,未锈蚀部位分层不明显,但黑褐色中夹杂着白色物质(图2、图3)。
  1.3 便携式X荧光测试
  X射线荧光光谱法作为一种无损、快速、多元素同时测定的现代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物考古、材料分析、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领域。①
  利用NitionXL3t950便携式荧光分析仪在常见金属模式下对青铜鍪肩部锈蚀、颈部未锈蚀和底部未锈蚀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表1)。
  从检测数据中可以看出,青铜鍪主要成分为Cu、Sn、Pb三元合金,未锈蚀部位铁含量较高,而锈蚀部位铁含量较少,锈蚀部位锡含量低于未锈蚀部位,但铜含量明显高于未锈蚀部位。
  1.4 锈蚀中氯离子检测
  锈蚀集中在青铜鍪的肩部,因此在青铜鍪肩部选取3个位置,分别刮取少量锈蚀,放入3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的蒸馏水,轻微震荡摇匀。然后向3个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试剂,轻微震荡静置,观察到三个试管中均清澈,未出现白色沉淀物,说明青铜鍪的锈蚀产物中氯离子含量小于4毫克每升②,说明氯离子对青铜鍪的危害极小。
  2 保护修复过程
  2.1 清洗
  由于青铜鍪锈蚀较稳定,且对基体危害性较小,因此用手术刀去除器物的土锈,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晾干。
  2.2 整形
  青铜鍪底部有凹陷变形,在不拆解器物的前提下,利用石膏模和C形夹对凹陷处进行整形。在变形的周围用油泥做围挡,在油泥底部贴一圈雕塑泥加以固定并防止石膏流出,调好的石膏糊倒入围挡中(图4),等石膏凝固,用木工扁铲修整贴于器身表面的石膏,将多余的石膏铲掉,并用细砂纸打磨,修成与器身底部完好处弧度相同的石膏弧面,制成石膏模。把石膏模放在凹陷处,用C形夹固定,利用C形夹施加的外力和青铜的延展性,将凹陷处慢慢回压,进行整形。
  2.3 补配、打磨
  青铜鍪整形好后对器身裂隙和残缺处进行补配。由于底部胎体较薄,不利于焊接,所以使用环氧树脂进行粘接:环氧树脂中根据器底颜色加入矿物颜料,调匀待用。调好的环氧树脂用调刀涂抹在裂隙处,等待凝固。
  青铜鍪口沿的断口,因胎体较厚且铜质较好,所以采用铅锡焊对断口进行焊接,将断口两边打磨出“V”字形坡口,焊锡丝用电烙铁加热熔化后,对断口进行焊接。
  青铜鍪从颈部延伸到腹部的残缺面积较大且胎体较薄、难挂锡,所以用与胎体薄厚相近的黄铜皮进行环氧树脂粘接补配。首先在A4纸上描出残缺部位的轮廓,剪下贴在过火后的黄铜皮上;其次用铜皮剪剪出残缺部位,将剪下的黄铜皮打磨,去除多余部分及毛边;最后将黄铜皮依据器物残缺的弧度,进行过火调整。
  粘接时青铜鍪内部垫满油泥,防止黄铜皮下陷。根据器身颜色在环氧树脂中加入矿物颜料调匀待用,用调好的环氧树脂把黄铜皮粘接在残缺处,并根据器身薄厚在黄铜皮上涂抹环氧树脂,待其完全固化后,补配工作完成(图5)。补配好的青铜鍪用打磨工具进行修补。焊接处磨掉多余的焊料,补配处用两头忙、板锉等工具把内外壁补配时多出的胶磨掉。打磨时用靠尺进行比对,确保补配弧度和胎体弧度一致。最后用1000#砂纸对补配处进行整体打磨,保证补配整体平整光滑。
  2.4 缓蚀
  缓蚀剂可以使铜质文物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进一步延缓铁质文物的腐蚀速度,所以缓蚀处理是铜质文物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本次对青铜鍪的缓蚀,是选用苯并三氮唑(BTA)作为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是一种有机氮杂环化合物③,研究认为BTA对铜质文物缓蚀率达到94.5%,不仅满足缓蚀率高,且能满足长期有效的保护。④
  使用软毛刷蘸取2%BTA溶液在青铜鍪内外壁涂刷均匀,涂刷过程中,尽量防止多余药剂流淌,以免不均匀形成结晶,待第一次缓蚀剂涂刷干燥后再次涂刷,青铜鍪内外壁分别涂刷3次,器身保持干燥且没有BTA结晶析出,缓蚀工作完成。
  2.5 作色
  作色是銅器修复中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最终修复工作的成功与否。青铜鍪外壁呈青绿色,作色时以沙绿为主,黑色、土红、白色为辅,漆皮—酒精做黏结剂。用毛笔蘸取颜色涂刷在补配处,等涂刷的颜料干后,再根据色差进行调整,原则是达到和原器颜色一样为止。
  2.6 做旧
  青铜鍪表面还有不用去除的无害锈蚀,需要做旧处理。在青铜鍪外壁弹上适量的细泥起遮挡作用,再将矿物颜料、细砂、漆皮混合,用调刀和牙刷在外壁上反复拨锈,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晾干,形成地子。
  2.7 封护
  大多数铜质文物在保护工作最后,都会在文物表面封护一层涂层,以阻隔空气中的水分和污染气体,降低腐蚀速度,增加耐腐蚀性。选用1%的B72溶液进行封护处理,涂刷均匀,在日光下肉眼观察,没有眩光出现,封护工作结束。封护完成后,青铜鍪的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图6)。
  3 青铜鍪保护修复后探伤拍摄
  青铜鍪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后,为更详细了解青铜鍪结构,利用依科视朗Y.TU320-D03型号探伤机进行探伤拍摄,记录探伤拍摄条件及结果(表2)。
  从探伤片中可看到口沿焊锡处高亮,焊接过程中有空气进入,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小气泡;黄铜片补配从青铜鍪颈部延续到腹部,周围的环氧树脂因为被拍透亮度更暗,同时可观察到底部粘接的裂纹,在内壁颈部有宏观下肉眼无法观察到的锈蚀。
  4 结论
  通过修复前的分析检测,对青铜鍪的病害有了初步了解,病害主要以稳定锈蚀、残缺、裂隙、变形为主,氯离子对青铜鍪的危害极低。保护修复中采用传统青铜修复技法对青铜鍪进行保护修复,修复后的探伤拍摄可以观察到修复信息。最终青铜鍪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展示效果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大千先生画作遗世留传很多,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有,其中尤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之最.他独创的“泼墨泼彩”山水技法与细腻的人物工笔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文章从
摘 要:文章以考古所见春秋至两汉时期的于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学排比,认为于发源于周代齐、莒文化区域,并在此地保持着长期的延续和发展。其后于沿着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路线传播和发展,其形制经历了由无盘到有盘、从简单半环形纽到复杂动物形纽的大致演变过程,不同型式于的受敲击位置也因形体构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关键词:于;型式;发展源流;敲击位置;春秋;战国;汉代  0 引言  于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青铜打击
通过对马王堆一号墓四重棺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室内绘画内容与布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椁墓与室墓这两种不同载体的绘画内容具有相似性,室墓的绘画内容受到楚风与同时期其他艺
西晋时期短暂的统一成就了富有独特魅力的西晋越窑青瓷文化,与当时文人雅士所创造的清秀俊逸、优雅洒脱的文化氛围相映成趣.文章通过杭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小而精致的纪年墓出
摘 要:粟黍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禾本科植物。我国是种植粟黍历史最长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粟黍被认为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山地边缘,在黄河流域和太行山系都广有发现,时间在距今10000年左右。中国境内的粟黍从华北黄土高原地区发源后,逐步从华北黄河中游地区扩散至河湟谷地,再向西北推进至河西走廊,进而通过哈密传到天山南北地带。中国北方早期形成了以粟黍作物为基础、以彩陶文化为代表的粟作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
我的父亲刘国瑞,小名刘泥巴,汉阳鹦鹉洲人,1946年出生于一个民间工艺世家,自幼学艺,精于微雕、木刻、石刻、花灯、剪纸等多种工艺,尤以剪纸、微雕和花灯擅长.独创圆木制作工
期刊
摘 要:三明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套江西宋墓出土的墓志铭、买地券,通过解读墓志铭、买地券了解志主人姓名、籍贯、生平事略,尤其对于研究宋代女性形象、地方丧葬礼仪习俗、宗教信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江西;南宋;墓志铭;买地券  三明市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三明市博物馆收藏有江西宋黄氏夫人墓出土的一套墓志铭、买地券,碑文较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开幕式6月18日上午在当天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上午10时,开幕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陕西省文物局指导下,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简称《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予以公布,日前陕西省政府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陕西在全国公布实施的省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形势,我国部分文化艺术机构迅速做出调整,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线上公共教育服务,这也为后疫情时代文化艺术机构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文章以杭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