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发展机制,怎样的机制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太原读者王亦周来信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家越来越关注,我也很注意阅读这方面的文章
其他文献
●民国外交人系列●  本系列主持 石源华    留学与革命交替进行    褚民谊,曾名明遗,字重行浙江吴兴人1884年出身名医世家,后拜美国医师学习英语和西医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张静江转赴法国求学,途中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在巴黎曾与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世界画报》等,鼓吹反清宗教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成为同盟会在欧洲活动的一员骁将  
上篇:中国还在天堂    置身其中的震撼    “当人们领略过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建筑杰作之后,对其他地方的所有建筑都会不屑一顾。然而,中国皇帝在北京的宫殿以及各处燕游之所当属例外,因为那里无论是构思设计,还是营造施工,无一不宏伟壮观,绚丽至极。尤其令我惊讶的是,目光所及之处,竟无一雷同,只有亲眼目睹,方能识其真面目……“每一座小宫殿都情趣高雅,各个方位的视野都非常优美,必须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去观赏,真
关系微妙的国家之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在世界上引起高度注意,近日发生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管道的爆炸就是如此由于当事的这两个国家近些年来龃龉不断,而天然气恰好又是造成争议的重要原因,于是,一起普通的生产事故就成了媒体上的重要话题      旷野里的爆炸声    当地时间5月7日下午3点15分,在乌克兰基辅州博古斯拉夫区卢克村附近的一处空旷野地,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乌黑的浓烟裹着橙黄色的火
“契卡”,保卫新生苏维埃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代表苏维埃”但是,全国2/3的地区仍然掌握在反动势力和外国干涉军的手中,即使在红军控制的地区,沙皇残余势力也不甘心失败,他们仍不断地进行破坏活动,侍机反扑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于是,12月20日“人民委员会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别委员会”(简称
编者给作者的信:  10月28日~30日,温总理将赴越南参加东盟系列峰会。东南亚,是我们重要的近邻和伙伴,它和我们与它的关系,是中国公众关注的对象。我们关注东盟系列峰会也有十几年了。最初,我们以极新鲜的心情,关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席首次东盟与中日韩及东盟与中国峰会,开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时代。后来,我们又以极欣喜的心情,关注朱镕基总理在世纪之交参加峰会,与东盟开启自
爱德华卢斯,一名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曾于2001年~2005年常驻新德里,娶了一位印度太太,写出一本《不顾诸神: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他说,他想用这样的书名“抵消现在颇为流行的‘东方通’对印度的看法,因为西方人常说印度的力量之源来自其宗教传统,但我对此并不赞同”中国的学者如何阅读这本书,为此我们邀请他们进行对话——编者手记    “不顾诸神”的现代印度  ——致作者爱德华卢斯  翟 崑zhaik
正当美国一些学者和前政要纷纷提出建立所谓“中美G2时代”和“中美国”的主张,而国内也有人积极迎合的时候,知名国际问题研究者、前大使和APEC高官壬蜗生同志的新著《千万莫被“忽悠”了——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外交》出版了。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言献策,第二部分是观察美国,第三部分是国际合作,共收入作者近年来发表于报刊、网站的40多篇国际专论和漫笔。这些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对当前的一些重大国际问
左翼认为,应将朝鲜视为可与之和解的同族国家,而美国则是制造分裂的外来干涉者  右翼则认为,韩国的繁荣与安全取决于与美国发展紧密的伙伴关系以及警惕来自朝鲜的威胁    2008年初,作为右翼的李明博政府的上台,被认为是执政10年的韩国左翼(金大中/卢武铉两届政府)掌权的结束  自上世纪40年代末韩国建国后,因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不同,韩国国内就分成了激进势力和保守势力两大阵营(也称“左翼”和“右翼”)随
金融秩序重构,包括国际货币体系重建、全球金融协调机制调整以及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等方面。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了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不直接参与过度消费、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的众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拉入到全球贸易萎缩、经济增长下挫的泥泞中。这足以充分说明当前全球金融秩序是一个具有强大负外部性、权利义务不均等、不公平的秩序。  金融危机的严重性让世界认识到改革不合理的全球金融秩序
美国人借“100天”来评说新任总统的政绩,始于1933年。那一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实施新政,在其任职100天内竟签署了15项重大法案,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让人惊叹。时间流逝,新政的许多内容都成了过眼云烟,“100天”却成了评说以后每届新总统政绩的一个标尺。转眼,奥巴马将迎来他入主白宫的100天。美国人如何看待奥巴马的“100天”呢?不妨来听一听几位纽约人的评价。    “虽然目前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