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的故事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树为常绿乔木,树姿雄伟,枝叶繁茂。世间万物莫过于松树之盛。其精神品质与顽强生命力,令大千植物不及。它们翘首绝壁,齐肩天地而不朽;风雨作餐,寒暑洗面而不衰;极地尤生,历经千年而不殒。孔子《论语·子罕》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中国民间庆寿,常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为吉联,寄深情以古今。人们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形容松树“如障、如屏、如锈画,似幢、似盖、似旌旗。”
  松树以刚毅常青荣居“岁寒三友”之首。如东北的红松在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深居林海,身躯健壮,不失英雄本色。黄山松在坚硬贫瘠的山顶,仍扎根石隙,挺直腰身,彬彬有礼地长臂揖客。松的风度既庄重又高雅,虽高耸入云,而无傲慢轻世之态。
  松树长寿,素有“劲松”、“千年松”、“不老松”之美称。
  那它到底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一、松树养生
  应用松树养生治病在中国自古有之。以老子为开山鼻祖的中国道教文化,更是将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宫宫女的故事:秦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战乱中,宫女们逃进深山,在山里老人的指点下,仅以松果和松针为食。结果,个个面色红润,冬不怕冻,夏不怕热。传说,这些宫女都活了300多岁,而且秀发乌黑。至200多年后的汉成帝时,有人还见到她们活着,跳坑跃涧,毫无老态。
  晋代浙江丹溪道人黄初平兄弟,在金华山修道期间,长期食用松子、松叶、松脂等,活有百岁余。唐代崔自然,少年学道,得松树服用法而获长寿。
  《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著对松树养生疗疾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松为仙人之食物”。这里所谓的“仙人”,其实就是指那些耳聪目明的长寿老人。
  松树物纳入日常膳食中,用以延年益寿,驱除百病。在我国,修道成仙之人,除了学习龟息大法,大都要服用松树物制成的“上药”。那些修行者在断食辟谷前,总要抓一把松针放在身边,以备食用。
  二、松树祛病
  松树为“上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该书将药物分成三个等级,只能治病的是“下药”,既可治病又能增强精力的则为“中药”,只有同时能起到维护生命、有助于长寿的才是“上药”。在“上药”中,最先被提到的就是“松”。
  李时珍在前人应用松树疗疾养生的经验基础上,对松树的食疗功能作了精辟的总结。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松为百木之长,其叶、皮、膏主治风湿、风痛、生毛发、安五脏、健阳补中,不饥延年,久服,固齿驻颜,肌肤玉泽,令人不老”。唐代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提出“食药同源,以食疗疾”的著名论点,成为奠定我国传统医学基础的著名理论之一,直到今天仍显现其重要价值。孙思邈对松树情有独钟,将松树的相关部分用于疗疾养生,创立了“服松子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他七十多岁发表《千金要方》,一百多岁发表《千金异方》。世间万物以人为本,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珍贵,孙思邈等人发现并利用松树养生疗疾,在某种意义上,比古代四大发明更伟大。
  但“是药三分毒”,不能把松树产品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
其他文献
绿色,是绥宁的名片.绿色,是绥宁的身份.截至2013年底,绥宁林业用地面积达232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93%;活立木蓄积达162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漫山遍野的葱茏,美不胜收的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水平村周家组,生长着一棵高约26米、树干需10人手拉手才能抱得住的古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测得树的直径3.3米,树龄已达2000年。树巳空心开裂成两半,长成了凹字型,据现场观察,树心中央还长有3棵直径约50厘米的小银杏树。当地一位70多岁的大伯说,他生下来看到这棵树就是现在的模样。这棵古银杏是母的,现在每年还能产白果几百斤,当地村民为保护好这棵古树,每年派老人专门看管和除
当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液体会变成固体,或者说是结冰。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水就会变成冰。下面的实验,可以让我们看到盐是如何改变水的冰点的。    实验器材  冰盒1个,盐1小瓶,餐巾纸2张,曲别针2个,水1杯。  实验步骤  1.将曲别针弄弯,放在冰盒里,倒入水,放入冰箱做成冰块。   2.在桌上放两张餐巾纸,每张纸上放一块冰,在其中一块冰上撒盐。  3.撒了盐的冰块很快融化,它下面的纸变得很湿,
期刊
2011年1月21日,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在安永上海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五期风险管理主题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企业资金风险”。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上海市内部审计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