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树为常绿乔木,树姿雄伟,枝叶繁茂。世间万物莫过于松树之盛。其精神品质与顽强生命力,令大千植物不及。它们翘首绝壁,齐肩天地而不朽;风雨作餐,寒暑洗面而不衰;极地尤生,历经千年而不殒。孔子《论语·子罕》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中国民间庆寿,常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为吉联,寄深情以古今。人们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形容松树“如障、如屏、如锈画,似幢、似盖、似旌旗。”
松树以刚毅常青荣居“岁寒三友”之首。如东北的红松在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深居林海,身躯健壮,不失英雄本色。黄山松在坚硬贫瘠的山顶,仍扎根石隙,挺直腰身,彬彬有礼地长臂揖客。松的风度既庄重又高雅,虽高耸入云,而无傲慢轻世之态。
松树长寿,素有“劲松”、“千年松”、“不老松”之美称。
那它到底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一、松树养生
应用松树养生治病在中国自古有之。以老子为开山鼻祖的中国道教文化,更是将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宫宫女的故事:秦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战乱中,宫女们逃进深山,在山里老人的指点下,仅以松果和松针为食。结果,个个面色红润,冬不怕冻,夏不怕热。传说,这些宫女都活了300多岁,而且秀发乌黑。至200多年后的汉成帝时,有人还见到她们活着,跳坑跃涧,毫无老态。
晋代浙江丹溪道人黄初平兄弟,在金华山修道期间,长期食用松子、松叶、松脂等,活有百岁余。唐代崔自然,少年学道,得松树服用法而获长寿。
《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著对松树养生疗疾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松为仙人之食物”。这里所谓的“仙人”,其实就是指那些耳聪目明的长寿老人。
松树物纳入日常膳食中,用以延年益寿,驱除百病。在我国,修道成仙之人,除了学习龟息大法,大都要服用松树物制成的“上药”。那些修行者在断食辟谷前,总要抓一把松针放在身边,以备食用。
二、松树祛病
松树为“上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该书将药物分成三个等级,只能治病的是“下药”,既可治病又能增强精力的则为“中药”,只有同时能起到维护生命、有助于长寿的才是“上药”。在“上药”中,最先被提到的就是“松”。
李时珍在前人应用松树疗疾养生的经验基础上,对松树的食疗功能作了精辟的总结。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松为百木之长,其叶、皮、膏主治风湿、风痛、生毛发、安五脏、健阳补中,不饥延年,久服,固齿驻颜,肌肤玉泽,令人不老”。唐代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提出“食药同源,以食疗疾”的著名论点,成为奠定我国传统医学基础的著名理论之一,直到今天仍显现其重要价值。孙思邈对松树情有独钟,将松树的相关部分用于疗疾养生,创立了“服松子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他七十多岁发表《千金要方》,一百多岁发表《千金异方》。世间万物以人为本,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珍贵,孙思邈等人发现并利用松树养生疗疾,在某种意义上,比古代四大发明更伟大。
但“是药三分毒”,不能把松树产品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
中国民间庆寿,常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为吉联,寄深情以古今。人们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形容松树“如障、如屏、如锈画,似幢、似盖、似旌旗。”
松树以刚毅常青荣居“岁寒三友”之首。如东北的红松在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深居林海,身躯健壮,不失英雄本色。黄山松在坚硬贫瘠的山顶,仍扎根石隙,挺直腰身,彬彬有礼地长臂揖客。松的风度既庄重又高雅,虽高耸入云,而无傲慢轻世之态。
松树长寿,素有“劲松”、“千年松”、“不老松”之美称。
那它到底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一、松树养生
应用松树养生治病在中国自古有之。以老子为开山鼻祖的中国道教文化,更是将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一个关于秦宫宫女的故事:秦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战乱中,宫女们逃进深山,在山里老人的指点下,仅以松果和松针为食。结果,个个面色红润,冬不怕冻,夏不怕热。传说,这些宫女都活了300多岁,而且秀发乌黑。至200多年后的汉成帝时,有人还见到她们活着,跳坑跃涧,毫无老态。
晋代浙江丹溪道人黄初平兄弟,在金华山修道期间,长期食用松子、松叶、松脂等,活有百岁余。唐代崔自然,少年学道,得松树服用法而获长寿。
《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著对松树养生疗疾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松为仙人之食物”。这里所谓的“仙人”,其实就是指那些耳聪目明的长寿老人。
松树物纳入日常膳食中,用以延年益寿,驱除百病。在我国,修道成仙之人,除了学习龟息大法,大都要服用松树物制成的“上药”。那些修行者在断食辟谷前,总要抓一把松针放在身边,以备食用。
二、松树祛病
松树为“上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该书将药物分成三个等级,只能治病的是“下药”,既可治病又能增强精力的则为“中药”,只有同时能起到维护生命、有助于长寿的才是“上药”。在“上药”中,最先被提到的就是“松”。
李时珍在前人应用松树疗疾养生的经验基础上,对松树的食疗功能作了精辟的总结。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松为百木之长,其叶、皮、膏主治风湿、风痛、生毛发、安五脏、健阳补中,不饥延年,久服,固齿驻颜,肌肤玉泽,令人不老”。唐代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提出“食药同源,以食疗疾”的著名论点,成为奠定我国传统医学基础的著名理论之一,直到今天仍显现其重要价值。孙思邈对松树情有独钟,将松树的相关部分用于疗疾养生,创立了“服松子法、服松叶法、服松脂法”。他七十多岁发表《千金要方》,一百多岁发表《千金异方》。世间万物以人为本,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珍贵,孙思邈等人发现并利用松树养生疗疾,在某种意义上,比古代四大发明更伟大。
但“是药三分毒”,不能把松树产品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