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完形填空题的解答如能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把握好点、线,从面上通盘考虑,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英语完形填空题;点、线、面;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30-02
英语完形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扎实的词汇功底与语法知识;快速阅读尤其是跳读能力与技巧;找准主题、话题、了解篇章结构、理顺文章的能力;根据残缺的语篇所提供的线索,捕捉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了解各类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等等。解题应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出发,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
首先,要把握好“点”。所谓的“点”是指完形填空题中的句内线索,主要包括对语法、词义、词组、习语和固定句型的考点。语法方面主要是指能在一句话内体现的语法的考点,主要包括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分句及惯用法等语法现象。语法知识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法宝,词汇是根据语法规则确定各自的位置,有了语法规则文章才能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对于完形填空题中的语法题,要找准题点,综合把握,充分调动所有的语法知识进行综合判断,稍有疏忽,就会错选。语义方面的考点主要包括对同义词、近义词及反义词的辨析。做好此类题除了要根据整句话意思做出判断外,还要特别注意词的感情色彩,比如:Father has got a drawer full of medals but he’s too to wear them.(他有满满一抽屉的奖章,但是他很谦虚,从不带它们。) 此题需要在A.humble B.modest C.proud.D.conceited四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根据句子的意思,此处应该从AB项中选一个。Humble和 modest这两个形容词都有“谦恭的”之意,但是细区分两个词的意思:modest的含义广泛,指行为或态度等方面不自大、不虚荣、不傲慢、不武断和不自负,从感情色彩上来说是一个褒义词;而humble指精神和行为上的谦逊,褒义指对自己或自己的成就不骄傲,贬义则指过低地评价自己,对人低声下气,是一个褒贬意兼有的词。根据词的感情色彩的不同,此处应该选完全的褒义词modest,虽然从词义上区分不出两个词,但是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着手进行区分,就可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词组、习惯用语和固定句型搭配的考查属于完形填空题中比较容易做的类型,主要是依据句意和平时对词组、习惯用语和固定句型搭配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做这类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词组的位置倒置问题,例如,一般来说固定动词词组中的名词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有的时候名词可能被移到了动词的前面,例如:Jennie has ato play in the team.A.tennis B.captain C.responsibility D.role,这个句子中所涉及到的正常的词组应该是play a role in,但是在此句中,将to play放在了role的后面成为了role的定语,从而增加了应试者选出正确答案的难度。所以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需要应试者瞻前顾后,从需要填的空前面或者后面寻找有用的信息。总起来讲,只是根据一句话内所提供的信息就能找出有效解题思路的完形填空题,属于比较简单的,在这类选项上,应试者一定不能过多丢分。
其次,做好完形填空题还要把握好“线”。所谓的“线”是指句间线索。一篇完形填空题的各个句子之间总是有一定句意上的联系,或是并列或是转折或是递进,应试者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好所需要的连接词,使句子之间形成符合逻辑关系的意群。例如:一个空白在两个句子之间,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关系,选用并列连词and,but,or,however, therefore, while, for 等连接两个并列句;或用who,which, that,whose,whom,when,where, why 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连接定语从句;或用 whoever,whatever,what, who,when,where,how,why,if,whether,that 等连接词连接名词性从句;或用when,where,because,unless,though,even if,so that 等从属连词连接各种状语从句。如果我们知道它们的基本用法和彼此间的区别,填上所选词后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那么选定最佳答案就不难了。
最后,在把握好了“点”和“线”之后,就要从“面” 的角度进行通盘考虑所选的选项了。所谓的“面”就是指做完完形填空题后,所形成的整个语篇从语法和逻辑上要前后一致,顺理成章。试题所提供的短文是一个整体,空白处所需要选的答案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有时候,所选答案从局部看是可行的,但从整体看,不一定是最佳答案,这时就要局部服从整体,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重新选择答案。对于那些开始拿不定正确答案或未能选答的空白,不要仅局限在句内和句间的线索上,要把视野扩大到全文。有时一旦和整篇短文联系起来,就可豁然开朗,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对于读第一遍时不能确定的答案,需要留到读完全文后再定夺。
以上是完形填空题的“点”“线”“面”三个方面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下列表一归纳出了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题的考点分布情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完形填空题的考查更多的是集中在句间的层面上,这就要求应试者通读全文,不能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单个的词汇和单一的语法层面上。总起来讲,应试者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应该遵循以下思路:
1.重视开篇句,把握整篇文章主旨。完形填空题所给的是一篇意思完整的短文,所选的答案处在整段或整篇文章之中,所以在做题前,应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因为完形填空题的第一二个句子基本不设空,它们能为全文主题、时态和叙事角度提供重要线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要仔细把没有空的第一二句话弄明白,充分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及其时态,这对完成全文有很大的好处。
2.联系上下文,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在把握全文主旨和时态基础上,对各备选答案应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佳答案。
3.从语篇角度保证文章上下贯通。短文中每个空白处的正确答案和上下文在意思和结构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必然联系。一般说来,所选答案只有和上下文及其在结构上都吻合的时候,才是正确答案。因此,必须注意上下的参照,连贯思考。如果答案一时确定不下来,切记不要耽误太长时间,可暂放一边,待其他答案选好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推敲。
4.复查核对,仔细考虑第一遍未能选出的选项。全部题目作完以后,要仔细检查核对。其方法是:把短文连同所选答案细读一遍,将每个空白处与其相对应的四个答案逐一对照,避免遗漏。
经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口诀,如果能深入领会,对于完形填空题的解法必有很大的帮助。
做完形,先完义,研读首句找主题;
不管同义或近义,语境不同要辨析;
左顾右盼找搭配,符合语境才算对;
瞻前顾后看语篇,理清逻辑破难题;
要想做题感觉顺,加强练习多培训。
参考文献:
[1]顾冀梅.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J].邢台学院学报,2005,(3).
[2]黄源深.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 Student’s Book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刘润清.论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张启文.完形填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洛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7).
关键词:英语完形填空题;点、线、面;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0-0030-02
英语完形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扎实的词汇功底与语法知识;快速阅读尤其是跳读能力与技巧;找准主题、话题、了解篇章结构、理顺文章的能力;根据残缺的语篇所提供的线索,捕捉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了解各类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等等。解题应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出发,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
首先,要把握好“点”。所谓的“点”是指完形填空题中的句内线索,主要包括对语法、词义、词组、习语和固定句型的考点。语法方面主要是指能在一句话内体现的语法的考点,主要包括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分句及惯用法等语法现象。语法知识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法宝,词汇是根据语法规则确定各自的位置,有了语法规则文章才能有条不紊、顺理成章。对于完形填空题中的语法题,要找准题点,综合把握,充分调动所有的语法知识进行综合判断,稍有疏忽,就会错选。语义方面的考点主要包括对同义词、近义词及反义词的辨析。做好此类题除了要根据整句话意思做出判断外,还要特别注意词的感情色彩,比如:Father has got a drawer full of medals but he’s too to wear them.(他有满满一抽屉的奖章,但是他很谦虚,从不带它们。) 此题需要在A.humble B.modest C.proud.D.conceited四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根据句子的意思,此处应该从AB项中选一个。Humble和 modest这两个形容词都有“谦恭的”之意,但是细区分两个词的意思:modest的含义广泛,指行为或态度等方面不自大、不虚荣、不傲慢、不武断和不自负,从感情色彩上来说是一个褒义词;而humble指精神和行为上的谦逊,褒义指对自己或自己的成就不骄傲,贬义则指过低地评价自己,对人低声下气,是一个褒贬意兼有的词。根据词的感情色彩的不同,此处应该选完全的褒义词modest,虽然从词义上区分不出两个词,但是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着手进行区分,就可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词组、习惯用语和固定句型搭配的考查属于完形填空题中比较容易做的类型,主要是依据句意和平时对词组、习惯用语和固定句型搭配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做这类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词组的位置倒置问题,例如,一般来说固定动词词组中的名词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有的时候名词可能被移到了动词的前面,例如:Jennie has ato play in the team.A.tennis B.captain C.responsibility D.role,这个句子中所涉及到的正常的词组应该是play a role in,但是在此句中,将to play放在了role的后面成为了role的定语,从而增加了应试者选出正确答案的难度。所以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需要应试者瞻前顾后,从需要填的空前面或者后面寻找有用的信息。总起来讲,只是根据一句话内所提供的信息就能找出有效解题思路的完形填空题,属于比较简单的,在这类选项上,应试者一定不能过多丢分。
其次,做好完形填空题还要把握好“线”。所谓的“线”是指句间线索。一篇完形填空题的各个句子之间总是有一定句意上的联系,或是并列或是转折或是递进,应试者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好所需要的连接词,使句子之间形成符合逻辑关系的意群。例如:一个空白在两个句子之间,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关系,选用并列连词and,but,or,however, therefore, while, for 等连接两个并列句;或用who,which, that,whose,whom,when,where, why 等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连接定语从句;或用 whoever,whatever,what, who,when,where,how,why,if,whether,that 等连接词连接名词性从句;或用when,where,because,unless,though,even if,so that 等从属连词连接各种状语从句。如果我们知道它们的基本用法和彼此间的区别,填上所选词后句子的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那么选定最佳答案就不难了。
最后,在把握好了“点”和“线”之后,就要从“面” 的角度进行通盘考虑所选的选项了。所谓的“面”就是指做完完形填空题后,所形成的整个语篇从语法和逻辑上要前后一致,顺理成章。试题所提供的短文是一个整体,空白处所需要选的答案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有时候,所选答案从局部看是可行的,但从整体看,不一定是最佳答案,这时就要局部服从整体,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重新选择答案。对于那些开始拿不定正确答案或未能选答的空白,不要仅局限在句内和句间的线索上,要把视野扩大到全文。有时一旦和整篇短文联系起来,就可豁然开朗,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对于读第一遍时不能确定的答案,需要留到读完全文后再定夺。
以上是完形填空题的“点”“线”“面”三个方面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下列表一归纳出了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题的考点分布情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完形填空题的考查更多的是集中在句间的层面上,这就要求应试者通读全文,不能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单个的词汇和单一的语法层面上。总起来讲,应试者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应该遵循以下思路:
1.重视开篇句,把握整篇文章主旨。完形填空题所给的是一篇意思完整的短文,所选的答案处在整段或整篇文章之中,所以在做题前,应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因为完形填空题的第一二个句子基本不设空,它们能为全文主题、时态和叙事角度提供重要线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要仔细把没有空的第一二句话弄明白,充分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及其时态,这对完成全文有很大的好处。
2.联系上下文,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在把握全文主旨和时态基础上,对各备选答案应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佳答案。
3.从语篇角度保证文章上下贯通。短文中每个空白处的正确答案和上下文在意思和结构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必然联系。一般说来,所选答案只有和上下文及其在结构上都吻合的时候,才是正确答案。因此,必须注意上下的参照,连贯思考。如果答案一时确定不下来,切记不要耽误太长时间,可暂放一边,待其他答案选好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推敲。
4.复查核对,仔细考虑第一遍未能选出的选项。全部题目作完以后,要仔细检查核对。其方法是:把短文连同所选答案细读一遍,将每个空白处与其相对应的四个答案逐一对照,避免遗漏。
经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口诀,如果能深入领会,对于完形填空题的解法必有很大的帮助。
做完形,先完义,研读首句找主题;
不管同义或近义,语境不同要辨析;
左顾右盼找搭配,符合语境才算对;
瞻前顾后看语篇,理清逻辑破难题;
要想做题感觉顺,加强练习多培训。
参考文献:
[1]顾冀梅.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J].邢台学院学报,2005,(3).
[2]黄源深.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 Student’s Book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刘润清.论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张启文.完形填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洛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7).